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中壢教會

主任牧師 : 陳克安 |青年牧師: 洪以琳
電話:(03)422-4354 & (03)4222425 (03)427-1863 
網址:www.chunglipc.org 地址:桃園市中壢區中平路124號
傳真:(03)425-3291 
EMAIL: chungli.pc@msa.hinet.net

20191208 吳富仁牧師 - 福音的起頭

經文:馬可福音1:1~8
題目:福音的起頭

馬拉松

馬拉松(marathon)運動來自西元前四世紀的古希臘時代,雅典與波斯之 間發生的一場馬拉松戰役。在這場戰役中希臘以少擊眾打敗波斯,雅典的士 兵菲迪皮德斯,為了傳達得勝的訊息,就從馬拉松平原一路跑回雅典,向城 裡的人報告這個好消息,或許因為跑得過於激烈,報告後隨即過世。因此這 項運動就被命名為馬拉松。一直以來,都有人認為人類的極限在一場馬拉松 中,不可能突破二個小時,不過2019年10月在企業贊助下,希望突破人類極 限設計,在無人競爭,有配速團,埃利烏德·基普喬蓋創下1小時59分40秒的非 正式的世界紀錄。

現代人重視紀錄,但早期馬拉松跑者,更重視的,則是傳報訊息。就像 先知吟唱的:「那報佳音,傳平安,報好信,傳救恩的,對錫安說:你的上 帝作王了!這人的腳登山何等佳美!」(賽52:7)以賽亞讚美那些報佳音的 人,當他向錫安城宣告:你們的上帝作王了!古時,不論敵人來襲,或兩軍 對戰,都需要傳訊兵用最快速度送達訊息,他們想讓城裡的人安心,倘若被 打敗,那敵軍將來襲,他們也能預作準備。這個禮拜是待降節第二週,我們 點這根爉燭的意義是:預備與信心!因此這根蠟燭點燃,是在問今天的我 們,請問你作什麼預備,讓耶穌出生在你的生命呢?你對祂、與自己有信心 嗎?

悔改──預備你的心

馬可當時可能在義大利,面臨瘋狂皇帝尼祿藉口,要大肆迫害基督徒 時,他想告訴這個世界,他相信與見證的耶穌,不是瘋狂的皇帝可以比擬, 而這位影響他生命至深的主,是怎樣來到這個世界的呢?他寫:「正如先知 以賽亞書上記著說:看哪,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你前面,預備道路。在曠野 有人聲喊著說: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可1:2~3)馬可有巧技的將 瑪拉基書(3:1)與以賽亞書(40:3)融合起來,成一個新的組合;他要表示,雖 然約翰在加利利造成極大的轟動,但在上帝的計劃中,他只是前行預備的使 者,就像馬拉松跑者,就像包公出巡前的展昭,就像以色列偉大君王都有的 先鋒,但約翰是上主所差遣的先知,他的出現是這個世界預告;「照這話, 約翰來了,在曠野施洗,傳悔改的洗禮,使罪得赦。猶太全地和耶路撒冷的 人都出去到約翰那裡,承認他們的罪,在約旦河裡受他的洗。」(可1:4~5) 悔改的原文意思是「改變心思意念」,但在希伯來文裡是動詞「回轉過來」 。因此馬可告訴我們,那些聽見約翰聲音的人,透過承認自己的罪,回轉過 來。加爾文說:「要記得,人是受呼召(命令)悔改,才能領受所賜給他 們,那與上帝復和的恩典。」這是為上主將要臨在預作預備。在約翰之前, 沒有人到曠野開佈道大會,曠野對上帝的百姓是特別的地方,他們在此流浪 四十年,但同時曠野似乎也成為上帝為祂的百姓預備的訓練學校;這些人離 開他們原本住得好好的家──猶太地和耶路撒冷,離開原本的舒適圈,長途 跋涉去聽約翰的宣講;當他們來到這裡,好像已為他們準備好悔改的心; 這就是福音,如果祂呼喚,我們願意聽見,離開原先舒適的地方,這樣的我 們,才算得上真實的悔改。

「約翰穿駱駝毛的衣服,腰束皮帶,吃的是蝗蟲、野蜜。他傳道說:『 有一位在我以後來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彎腰給他解鞋帶也是不配的。 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他卻要用聖靈給你們施洗。』」(可1:6~8)最近我聽 到夏忠堅牧師的見證,他出生在七美一個窮苦傳道人的家裡,他們家的窮, 真的是抓蝗蟲成為當時他們飲食的蛋白質,即便在七美,也沒人這樣過。可 見約翰在曠野,過極為刻苦的生活,但這也表示他全然倚靠上帝的供應。然 而,他像舊約先知大肆的宣告(王下1:8、亞13:4)說,不久以後,上帝將要 來到這個世界,而他呢?當時應有人誤認他,是那將要來的!但約翰清楚自 己,他只是個傳令兵,在前灑花ヽ舖路的,報佳音的,他個人不重要,是他 所宣告(kerysso)那位將來的才更重要。約翰他講道的曠野,擠滿悔改認罪 的人。曠野象徵當年上帝的百姓,要經過曠野的考驗,才能進入應許之地,

如今也是。約翰說他連像奴隸,替將要來的那位解鞋帶都不配;當然這些 話,也可能正暗示群眾,要脫下自己的鞋,涉水走入約但河,謙卑領受約翰 的洗。當約翰最後宣告,那將要來的那位,將「用聖靈給你們施洗」,這是 還未實現、尚在蘊釀中的應許。

約翰就像每個世代的先驅者,教父貴格利一世(Gregory the Great,AD.604 )認為施洗約翰傳講的價值:「凡傳講正確的信仰與成就善工,都是為上主 預備一條通往聽者心中的路,好使這充滿恩典的能力可以滲透他們,真理的 光可以照耀進他們的心中。」預備,正是施洗約翰的價值,命不就如此嗎? 我們在別人的愛與擁抱中,哭著進入這世界,上主透過這樣預備我們的生 命,為的是讓我們用愛與擁抱,去迎接下個世代。然而,我預備好,那條讓 耶穌出生在我生命的路嗎?我預備好,讓耶穌出生在他們生命的路嗎?

福音的起頭

國內外大多數的聖經版本,都將馬可福音第一句自成一段。「上帝的兒 子,耶穌基督福音的起頭。」(可1:1)古時的書,一般沒有標題,但在馬 可福音,這好似全書的標題。更像是作者馬可的宣認或信仰告白。其實,這 一個句子不完整,因為沒有動詞。然而,馬可透過這個宣告要告訴我們,耶 穌正是上帝所揀選的,祂就是福音。在馬可福音中,人們稱耶穌為:「上帝 之子、我的愛子、上帝的聖者、至高上帝的兒子、那當稱頌者之子。」但聖 經中,耶穌從未自稱自己是「上帝之子」這稱呼全來自其他地方,就像在耶 穌受洗的時候,上帝出聲;後來祂在山上變貌時,上帝再次出聲讓彼得、雅 各、約翰聽見。同時,撒但認得耶穌,並且多次公開宣認祂是上帝之子(1:24 、3:11、5:7)。

當大祭司夜審耶穌的時候,是刻意將「基督」與「上帝之子」兩個頭銜 結合一起,他是這樣問的:「你是那當稱頌者的兒子基督不是?」(可14:61 )當耶穌回答說:「我是」(14:62),卻成為祂被入罪的依據,大祭司認 為,這是不需證明的褻瀆(14:63~64)。以及當祂釘在十架上死亡的那一刻, 居然羅馬的會喊說:「這人真是上帝的兒子!」(可15:39)對猶太人而言, 「上帝的兒子」通常用來指稱以色列的君王,在舊約,也特指向彌賽亞執掌 王權(撒下7:14、詩2:7、89:26~27)。但理解上有些不同的,是在希臘文化的 世界裡,上帝的兒子常用來表示一種對英雄人物的尊稱,或指人在某方面有 「神」的特質。這或許是百夫長要表達的:祂是神子(a son of God)。但, 馬可的宣告,是要告訴我們第三層的意義,是從「祂已復活」的角度,祂勝 過死亡,主耶穌就是上帝的兒子(the son of God),是祂所揀選的那位。 「基督」是希臘文與希伯來文的「彌賽亞」一樣,意思是「受膏者」。 受膏是一種猶太人的儀式,將膏油倒在被委任的人頭上,表示這人被揀選來 承擔某種特殊的職責,通常是用在君王與祭司的身上,因此到後來,基督就 具有特殊意涵,是上帝揀選,要來承擔並且帶來復興的那位。因此,馬可教 我們,要宣認耶穌是基督,這就是福音;耶穌不是姓耶穌名基督,當我們稱 耶穌基督,就表示我們宣認祂是我個人的主,那些宣告祂是主的人組成的團 體就叫做教會。因此,福音不只是藉著耶穌、關乎耶穌的事,更重要的是, 因為這句話原文也可以這樣理解,耶穌就是福音,這就是福音的起頭。 當悔改回轉,相信祂!

當耶穌第一次出來傳講的時候「說:『日期滿了,上帝的國近了。你們 當悔改,信福音!』」(可1:15)這句話可以代表在福音書裏,祂所有宣揚的 內容。祂的話語中有二層意涵,首先就是宣告:「日期滿了,上帝國近了! 」這是上帝的時候到了,上帝就在這個時候(約翰被關入監獄)、這個地方 (加利利),用祂獨特又具決定性的方式,踏入我們的世界,祂將要改變歷 史。因此,這是個宣告,也是個警示,耶穌的時代與上帝應許的時候將要來 臨了!這同時也是我們需要抉擇的時刻。原文裡應該翻譯成「上帝國近了」 ,還是「上帝國靠近了」,神學家有很多爭議。因為牽涉到時間,耶穌到底 是說,上帝國即將來臨,或已經實現呢?而大多數人認為,這就是現在的我 們,我們正活「已實現」與「將來臨」的張力之中。

接著耶穌用一個命令句,向我們提出兩個呼籲:「當悔改,信福音」。 加爾文認為,悔改代表兩重的意義,首先就是,讓我們活得更好,而這惟一 的途徑就是離開你罪行,接著,惟有相信耶穌作你的救主,才能便你生命更 新;親愛的朋友,耶穌呼召門徒,全心去相信上帝國將要來臨的好消息,因 為主耶穌所到之處,真實展現出上帝的治理、祂權能統管活生生的運行,只 要是祂的門徒,就必能看見;就像在航空站裡,擴音機傳出:「購票前往紐 約的旅客,請前往33號登機門,即將登機了。」有人沒有聽見,有些聽見的 人因為不是搭這個航班,即便聽見了,他們也不加以理會;惟有預備要搭這 班飛機的乘客,會充滿期待聆聽,並且趕往33號的登機門。這就好像在台灣 一樣,有人認為忠實的向別人傳這些上帝的話語,就是盡到傳福音的責任, 然而他們沒想到,我們認為的福音,或許正是別人的禍音;因為天國近了, 對有些接收訊息的人而言,顯然會誤認為是詛咒,「要悔改」,對那些自認 沒有犯罪的人而言,則又會認為,我又沒犯罪,為何要悔改呢?親愛的朋 友,這些理解都失去耶穌的原意,耶穌希望我們作好預備,並且回轉,相信 祂,而這就是福音。

什麼是福音呢?1945年4月9日,潘霍華牧師由於涉及謀殺希特勒案件,被 判處死刑。在服刑當天早上,他為囚犯主領一場禱告的聚會。他那天信息根 據是以賽亞書53章5節:「哪知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 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 」親愛的朋友,耶 穌所帶來的福音,就像潘霍華在死去的那日所引用的經文,祂帶給被關的囚 犯一絲光明,祂的醫治更讓病人得到痊癒,但不只如此,祂要告訴我們,我 們這殘破不堪的生命,並非無藥可醫,並非不能得到赦免,只要我們願意悔 改,願意回頭,祂會接住我們,祂就像光,在我們這個黑暗世代中綻放,這 就是福音;因此祂鼓勵我們,當我們相信祂得著醫治與平安,就有責任去使 人得著醫治,使這世界得到一點平安,使人聽見福音。親愛的朋友,如果你 聽見祂的呼喚,請不要輕忽這聲音,一起回應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