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中壢教會

主任牧師 : 陳克安 |青年牧師: 洪以琳
電話:(03)422-4354 & (03)4222425 (03)427-1863 
網址:www.chunglipc.org 地址:桃園市中壢區中平路124號
傳真:(03)425-3291 
EMAIL: chungli.pc@msa.hinet.net

一個攸關生命與自由的決定

信息分享: 吳富仁牧師

題目: 一個攸關生命與自由的決定

摘編於古倫神父「活出十誡的真自由」南與北文化出版

縱使十誡是在一個特定時間點,在一個小小地方所寫下,但卻擁有永恆的意義,不為時代所限制,對所有的人說話。上帝頒佈十誡不是出於專斷,而是要藉著十誡對我們說話,那正是生命的話語,帶領我們進入自由的話語。在今天,這充斥空洞話語的時代,我們需要清楚明確的話語,需要能帶領我們得到有意義人生的話語。這意謂著「只要我喜歡,有何不可」(anything goes)、「一切都是可能的」這些後現代的口號已經落伍了,因為這些話語,無法使人得著生命,反而讓人過於隨便,一旦隨便,便與愛沒有關係,甚至還會扼殺愛。

上帝在十誡裡所賜給我們這明確的話語,護衛了我們的生命與愛,保守我們的愛不被濫用與猜疑。它們建構一個範圍,在這範圍,人的生命得以發展,彼此可以和諧相處,它給我們人生方向,使我們的眼目轉向上帝。眼目轉向上帝會給我們很大的幫助,因祂賜我們光明,給予力量,我們不用再四處尋找,便能在光明之處,遇見自己生命的意義,找到人生方向。

不再空洞的誦讀十誡

我們經常空空洞洞重複誦讀十誡,並根據我們道德上先入為主的偏見,窄化十誡的意義。因此我們需要將十誡與現代生活真實狀況連結起來,產生對話,發掘意義;主後1993年六千多名各宗教人士聚集在芝加哥參與一場「世界宗教會議」,在會中共同簽署一份「世界倫理宣言」。宣言在導論中便強調,世上所有宗教,都共同尋求一份人類彼此聯繫的倫理:「我們都是信奉世上個別宗教誡命並且付諸實行的人。我們認為,各宗教已存在一個共識,可以作為建立世界倫理的基礎:這就是這『極小的』基本共識所涉及的相關價值、堅定不移的準則與道德之基本態度。

於是這場會議,針對人類生活四個主要領域,提出一個共同維護的義務,正好符合聖經中上帝十句話(十誡)裡的教導。「第一、人類有義務建構一個非暴力文化與對生命尊嚴的敬畏。」這正好符合十誡裡『不可殺人』的誡命,更為積極的態度則為「尊重生命」。「第二、人類有義務建立一個團結的文化與公正經濟秩序的社會。」這正好符合十誡裡「不可偷竊」的誡命,更為積極的態度則為:「行事為人公平與正直」。「第三、人類有義務建造寬容的文化與坦誠實在的生活。」這正好符合十誡裡『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的誡命,更為積極的態度則為:「言行誠實」。「第四、人類有義務建立起一個平權文化與男女夥伴關係。」這正好符合十誡裡「不可姦淫」、「不可貪戀」的誡命,更為積極的態度則為:「不可性慾氾濫」、「相互尊重、彼此相愛」。這四種義務都與十誡相關,並與現代生活相連。

要進入應許之地需作出抉定

正如摩西帶領以色列百姓,要進入迦南地之前,他召集會眾:「看哪,我今日將生與福,死與禍,陳明在你面前。吩咐你愛耶和華─你的上帝,遵行他的道,謹守他的誡命、律例、典章,使你可以存活,人數增多,耶和華─你上帝就必在你所要進去得為業的地上賜福與你。倘若你心裡偏離,不肯聽從,卻被勾引去敬拜事奉別神,我今日明明告訴你們,你們必要滅亡;在你過約旦河、進去得為業的地上,你的日子必不長久。我今日呼天喚地向你作見證;我將生死禍福陳明在你面前,所以你要揀選生命,使你和你的後裔都得存活;」(申30:15~19)只有我們作出選擇生命的決定,才有可能在耶和華所賜應許之地存活,同時,當我們建立起信仰生命的典範,才能讓後代子孫擁有生存的空間,因此,這正是攸關生命與自由的決定。今天許多人選擇的不是生命,而是會讓他們生病的路徑,他們蔑視誡命,這意謂他們同時鄙視自己,沒有活出自己。以色列人天天默想十誡,反覆誦讀,牢記在心。在家中,父親有責任將這些誡命傳達給他的孩子。虔誠的猶太人將誡命戴在額上、門框與城門口,「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也要繫在手上為記號,戴在額上為經文;又要寫在你房屋的門框上,並你的城門上。」」(申6:7~9)

因此,今天我們必須意識到,十誡是人類得著生命與自由的途徑。在我們的這個世界,我們每一天都會面臨許多曖昩模糊、模稜兩可的事物與價值觀的挑戰,因此,上帝明確與清晰的話語,真能幫助我們的選擇與決定;是的,也可能我們會像以色列人,一再觸犯這些誡命,然而它們彷彿一根刺,時時提醒我們,要去過一個警醒、自覺的生活,不再隨波逐流、渾渾噩噩的過日子,而是活在上帝的光中,去過一個符合上帝心意的生活,這才能找到上帝為我們所預備的生命與自由的道路。十誡指出人生命的方向,同時也給予我們這個世界,在宗教、經濟、生態與政治,彼此和諧共處的途徑。即便這些誡命已流傳三千年,卻絲毫未減損其現實的意義;它們為世界指出一個方向,並且催促我們要去擁有一個更具人性、充滿盼望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