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中壢教會
電話:(03)422-4354 & (03)4222425 (03)427-1863
網址:www.chunglipc.org 地址:桃園市中壢區中平路124號
傳真:(03)425-3291
EMAIL: chungli.pc@msa.hinet.net
20221009 陳克安牧師 - 平靜風浪的思考
經文:馬可福音4:35-41
題目:平靜風浪的思考
前言:本段經文我們已經相當熟悉,但是,仔細思考其中的焦點不在探討神蹟本身,而是耶穌對門徒所發出的質疑―「你們還沒有信心嗎?」這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挑戰!主的神蹟絕對不是魔術把戲,主的神蹟是為了拯救和啟示。我們可以從三方面來細讀。從經文看到一位在風浪中睡著的耶穌, 斥責風浪的耶穌,以及質疑門徒的耶穌。
第一,斥責風浪的耶穌
古時的人認為暴風是死亡、毀滅、混亂的象徵。我們現代人會想到原子彈之類的東西是死亡、毀滅、混亂的象徵。但是主耶穌是掌管風暴的主。主說一句話斥責暴風,說:「住了罷、靜了罷 !」它就平靜了。大自然的風暴只是一個比喻,表明人生一點也不牢靠。我們面對自己的生命感到何等渺小與不牢靠。可是,耶穌是掌管風暴的主,這個神蹟表明耶穌是神,祂是我們可以完全倚靠的神。
詩篇29篇作者說:「......榮耀的神打雷......耶和華的聲音使火焰分岔。......耶和華的聲音驚動母鹿落胎,樹木也脫落淨光。」(v.3,7,9)一切的力量都是來自神。在某種意義上說,這意味著天上打雷,大地的風暴,都是來自於上帝自己。
我們也可以這麼理解,耶穌說:「我是主。風暴是從我這裡借來的力量。我是掌管風暴的主。洪水氾濫之時,我坐著為王。因此,只要你投靠我,世上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把你除掉。世上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奪去你、把你帶走。你唯有在我裡面才安全穩妥。我笑著面對風暴。」這是主耶穌要表明的道理。斥責風和海的耶穌向我們表明祂是掌管一切風暴的主。馬可福音第四章之前,門徒們已經看過主所行的神蹟,醫病、趕鬼,潔淨大痲瘋,還有聽了主許多的教導,但是門徒的信心不會因此而完全的堅定。
之前的神蹟都是發生在別人身上,而這一次完全不同,這次是發生在門徒身上。他們親身經歷一個可怕的災難和親身經歷主所行的神蹟,這對門徒來說,信心的挑戰太真實了,這對我們來說也非常真實,我們若要信心成長,必須要有一個環境或事件,不要害怕,求主給我們更多機會去親身經歷令我們心驚膽顫的環境。因為,只有在那種環境我們才知道是多麼需要上帝的同在,信心才能被提升,被挑戰。
第二,在暴風中睡著了的耶穌
在暴風雨危急到船員的安全的時刻,睡著了的耶穌給我們印象很特殊。很多時候神在我們面對暴風時,並沒有立即展開動作平息暴風。神讓暴風臨到。祂讓海水湧至船裡,祂讓船開始下沉,然後迫使船員把沉重的貨物往海裡丟,人一切能夠保住性命的動作都做了,祂才開始動工。我們禱告神的時候,給我們的印象常常是這樣,很多時候神似乎睡著了,回應我們的禱告很遲。
在真實的生活中,很多時候當生命中的暴風臨到時......我們遭受重創,看來好像要下沉了,我們便尋求神的幫助。在詩篇44篇詩人是對神說:「我們一直忠於你,但是祢卻忘記我們。我們沒有犯錯,但是這些事卻臨到我們。主啊,求你睡醒,為何盡睡呢?」(詩篇44:17,23)
這裡教導我們,很多時候神似乎睡著了,因為祂容許困境臨到我們。祂容許暴風臨到,有時候持續的時間比我們想像的長。神並不匆忙行事。這聽起來不是好消息,對嗎?可是讓我告訴你們一件事。首先,讓我們把這個道理應用在我們身上。聖經要透過耶穌睡著了的景象告訴我們,雖然神完全掌管風暴,祂往往不會按照我們所渴望祂平靜風浪的方法來行事,很多時候祂容讓風浪持續。為要訓練我們對神的信心與信心的應用。
有些基督徒或是慕道友,也許有一個錯覺,以為一旦將生命交給基督,人生便會一帆風順,無往不利......。這是一個錯覺。聖經從沒有這麼說。如雅各書第1章所說:“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主耶穌說:「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16:33) 經文說你們有苦難,而不是說你們也許有苦難。
請注意,斥責風浪的耶穌和睡著了的耶穌這二件事,對祂來說並不互相抵觸。耶穌不是說:“我已經勝了世界,因此你不會有苦難。”祂也不說:“你們會有苦難,因為我沒有勝了世界。”耶穌作這兩件事並非互相矛盾。讓我們從兩方面來應用這道理。
首先,神確實容讓狂風駭浪臨到。
神確實容許船看來好像快要下沉。神容許暴風狂暴。神早已提醒我們,我們在困境和試煉中之所以經歷痛苦,大半是因為我們感到驚訝。試煉會帶來痛苦,而且不會很快消失。其實,我們所經歷的痛苦大多數是源自我們自己的選擇。我們無法阻止臨到我們生命中的痛苦,但是我們應該能夠解決因生命中經歷痛苦而感到驚訝的問題。耶穌說:“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不要因遭遇苦難而感到震驚。不要因風暴臨到而感到震驚。
其次,神不會匆忙行事
門徒對耶穌說:“主啊!難道你不知道我們快要淹死嗎?”神不會匆忙行事。我們仔細思想,誰想要催促神呢?我們知道這場風暴到底是怎樣一回事嗎?我們對自己的內心知道多少呢?我們對自己的生命又知道多少呢?對自己尚且不能了解,又如何知道上帝的全能呢?
在棒球場上比賽的時候,每個球隊都會派一個觀察員站在球場的高處。他身上戴著一個小型通話器,向場內的人說話。他們告訴在場邊的教練有關場內的形勢。因為場內的人往往沒有最佳的視角,他們對局勢的發展往往未能充分理解。他們看不到大局。同樣的,神看到的是我們一生大局。祂不會匆忙行事。任何一個頭腦清醒的人都不會想要催促神。
既然有一位創造宇宙萬物的神,祂的計畫往往看似不合理,但從神的角度來看,這才是合理的。我們要求神做出對我們合理的行動,這其實是很不合理的要求。因為神超越我們之上,祂站在我們人生的高處看透我們的一切,包括現在與未來。
美國基督徒作家伊莉沙伯.艾略特(Elisabeth Elliot)曾說過一個有關綿羊的故事。她看到綿羊每隔幾個月就被放進一個盛滿殺蟲劑的大桶裡。如果綿羊沒有放進大桶裡,牠們便會被蟲咬得發腫。嚴重的話甚至牠們會因被蟲叮咬而死。但是當牧羊人把綿羊放進大桶裡,牠們看不清主人為什麼要這麼做。牧羊人把綿羊的頭推進去。綿羊心裡想:“牧羊人要淹死我們。這是個怎麼樣的牧羊人? 綿羊看不到大局。牠們是羊,牧羊人卻在更高層次。神在更高層次。那位睡著了的神告訴我們祂不會匆忙行事。聰明的人會這樣禱告:我主我神啊,我向祢祈求,但是求祢讓我按著你的旨意求,好像我看到祢所看到的,知道祢所知道的,並且這樣給我成就。”
第三,耶穌質疑門徒的信心。
質疑門徒的耶穌讓我們知道我們可以信靠耶穌,以及如何在風暴中信靠耶穌。當風暴過後,門徒不再驚惶失措的時候,耶穌轉身向他們說:“你們還沒有信心嗎?”著名傳道者鐘馬田 (Martyn Lloyd-Jones)指出這個問題教導我們在風暴中信靠耶穌的關鍵;耶穌不是說:“你沒有信心。”耶穌要說的是:“拿出你的信心來。你為什麼沒有表現出來呢?”這節經文告訴我們幾個原則。
這節經文告訴我們,信心並不是自發的,這與普遍的觀點相反。信心不是一種感覺,也不是一時衝動。信心不是自發的。信心並不像空調設備那樣會自動操作,例如當溫度過高時它會自動調節。人們認為:“好吧,如果我有信心,它自然就會表現出來。”情況顯然不是這樣的。
信心是把我們對耶穌的認識應用出來。門徒那時被那場風暴控制著,他們被當時的環境控制著,他們被所看到的事情控制著。我們可以重新詮釋耶穌說:「你們對我的認識不夠嗎?你為什麼不把信心拿出來,然後好好運用呢?」在路加福音第八章我們看到同樣的平靜風浪的記載,但是在路加福音第7章,另外記載耶穌在拿因城叫一位寡婦的兒子從死裡復活,這些神蹟門徒都見過。
耶穌似乎在對門徒質疑說:「你們之前看見我叫死人復活,也看見許多人並得醫治,其中包括西門的岳母。你們聽見我怎樣教導你們。你們知道我所說的一切都沒有落空。你們聽到我說我愛你們,就是你們的頭髮也都被數過了。你們都知道這一切事情。所以,拿出你們的信心來。你們沒有運用自己的信心,你們沒有實際應用出來。」信心是一種刻意的行動。讓我說明如何把信心應用出來。
親愛的弟兄姊妹,要得著這種力量是沒有捷徑的。我們無法只是透過對信心用一般概念就能得著這種力量。聖經說信心就是把你所確信的、你所看到的,以及你所知道的運用出來。 生在馬槽裡嗎?我們相信祂在各各他山上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嗎?我們相信祂的肉身從死裡復活嗎?我們相信祂已升到高天,坐在全能父神的右邊,將來必從那裡降臨,審判活人死人嗎?如果我們相信這一切,我們在世上便充滿了盼望。如果你把你的信心應用出來,你就能夠面對任何事情。但是如果這一切對你來說都不是真的,如果沒有創造天地的神,如果你死後身體不會復活,如果沒有任何客觀的方法可以讓你處理自己的罪疚,這樣你就沒有任何盼望了。你無法擺脫這些理智上的觀念。那麼你的信心就無法應用在你的生活上,你也無法在風暴中經歷與主同在的神蹟了。
當門徒叫醒並對耶穌說:“夫子!我們喪命,你不顧嗎?”你知道他們正在做什麼嗎?他們質疑耶穌的愛。耶穌認為他們應該清楚知道祂對他們的愛,他們理應可以面對這場風暴。
後來,有一場風暴比任何人所經歷的更猛烈。在各各他山上,當耶穌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時候,神的聲音驚動如雷,這是前所未有的。神為了我們而離棄祂的兒子。我們不知道耶穌聽到什麼聲音,但我們知道祂聽到天父大概這樣對祂說:“你這受詛咒的,離開我吧!”神的聲音驚動如雷。這是一場無與倫比的風暴。耶穌基督孤單的對著那十字架,祂垂下頭,身體被刺傷,祂赤身露體,為了你和我而被棄絶。
基督徒面對風暴的時候能把他所知道的應用出來。門徒應該這麼說:「既然耶穌基督以信實待我,祂在面對這場大風暴的時候仍然以信實待我,我面對風暴的時候也能夠對祂忠誠。」我們可以拿出信心來嗎?只要我們拿出信心來,就可以面對任何事情。
最令人鼓舞的是,當時門徒抱著不夠堅定的信心,他們何等軟弱,何等懼怕,然而,他們仍然走到耶穌面前,耶穌回應了他們。所以,不管我們的信心的品質如何,只要我們去到耶穌面前,這就是信心了。我們不是因我們信心的品質而得救,不是因內心清潔而得救,也不是因完備的信心而得救,而是因耶穌基督為我們受死而得救。只管去到耶穌面前,祂必回應。
第四、逆境是神的學校
當主耶穌允許門徒經歷這一場可怕的風暴時,祂確實有祂的目的,要讓門徒們親身經歷危險,使得他們的信心可以開展出來,並且把信心放在主的身上。那麼,我們可以這麼說,風暴中的大海就像是一個人生的逆境,是神給我們的一所學校,要在其中學習信心的成長。
逆境叫我們認識神,正如約伯經過大試煉後,他說:「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我親眼見到你。」逆境提醒我們除去罪,叫我們藉此得安慰又安慰別人。逆境熬煉我們如同熬煉銀子一樣,叫我們成為神手中寶貴有用的人。
逆境有助我們提升生命力,從消極中走出來,以積極態度面對人生。
我們不必去預測一生會面臨多少次的逆境,而是準備好用甚麼態度與心情來面對。不論如何,在面對逆境之時―都要在世俗潮流中與神同行。箴言三章11至12節:「我兒,你不可輕看耶和華的管教,也不可厭煩祂的責備。
因為耶和華所愛的,祂必責備,正如父親責備所喜愛的兒子。」不要以為一個蒙神恩典的人,所走的盡是平坦的道路。事實不一定這樣,我們蒙神恩典的人,同樣會遇到逆境和患難的,我們從這兩節經文教導我們如何面對逆境,懂得裝備自己,以致繼續在世俗中與主同行。
1.克服消極態度
首先要克服消極的態度,十一節提到「輕看」有消極,包含抗拒和蔑視的意思,就是說要抗拒逆境和採取蔑視逆境的態度。我們看逆境為人生道路的絆腳石,為甚麼正當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會突然生起一場大病來?我們覺得這是命運的安排,是意外,所以便咬緊牙齦希望盡快經過這場惡夢。
在過去兩千年,歷史上不斷有人發出同一個問題;既然世界上有一位創造主管理天地萬物,為甚麼人世間仍然有這麼多苦難呢?他們特別針對基督教,為甚麼慈愛的神竟然容許世間有苦難,為何不剷除那些令人痛苦的逆境呢?這些問題,成為歷代有學問的人之絆腳石。
另一方面,克服消極的態度,就是說不要「厭煩」神的責備,就算長時間在逆境下,也不要討厭世界、討厭環境,向逆境妥協,甚至消極到要結束自己的生命。有一位加拿大神學院教授,因為忍受不了骨癌所帶來長期的痛苦而了結自己的生命。病情拖得愈長,他就越厭煩自己、厭煩環境,因而了結此殘生。求主幫助我們面對逆境時,要屏除消極,厭煩的態度。
2.建立積極的看法
「管教」的意思指逆境來自那位榮耀,權能及慈愛的神,當我們曉得逆境的來源,就當以積極態度面對,以賽亞書四十五章宣稱:「我造光,又造暗,我施平安,又降災禍。」有時候我們會問為甚麼慈愛的神會降禍給人類呢?其實我們要明白這是強調神的主權,好像約伯身上所發生的苦難,是神容許撒但將那些痛苦加在他身上,是要叫約伯因為經過這些苦後,更加剛強,更被造就,是正面的、是積極的。但要注意同一件事由神容許的叫做「試煉」,相反,由撒但而來叫信徒跌倒的則謂之「試探」。 弟兄姊妹,神不會叫試煉超過我們所能承擔的,只要你相信滿有慈愛、滿有主權的神在天上看管著我們,那就沒有任何逆境我們不能勝過的了。哈巴谷先知鼓勵我們說:「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哈巴谷書3:17,18)
3.確認逆境是神的學校
「管教」字根包含有教育、學校之意。神透過逆境教育我們,造就我們;透過先知多方的預言和啟示向我們說話,又藉著大自然述說祂的榮耀。
但有時候我們竟忘記了,神唯有藉著逆境和痛苦教訓我們。魯益斯一本名為〈痛苦的問題〉的書提到:「神在我們歡樂的時候向我們輕聲細語,神在我們工作的時候向我們講說話;神在我們苦難中大聲疾呼。意謂我們犯夠了罪,應當立刻回轉,否則苦難要加深。」
Lucy Hone是位協助人們走出逆境的心理學家,當她的家鄉紐西蘭發生大地震時,她以自認為有效的方法幫助災民。但有一天當她自己成為受害者時,她才瞭解所學的方法對於悲傷者而言實在是杯水車薪。
有一天,Lucy Hone與好友兩家人一起開車出遊,12歲的小女兒Abi坐在好友車上,被一輛違反交通規則的汽車撞上,車上3人全部喪生。Lucy Hone的角色頓時從一向輔導他人的專家,轉變為亟需專家輔導的受害者角色,但她一點也不喜歡這些「專家」給予的建議。Lucy Hone不禁想:「難道我的餘生,都要在這樣的悲傷中度過?」此刻她只需要一項,就是「希望」,以及一段能讓她走過悲傷、痛苦,並能在盡頭看見希望的旅程。
Lucy Hone不甘於這樣的結果,決定以自身為實驗對象,找出能帶領悲傷者走出陰霾的有效方法。經過五年的研究,她建構了一套可行的策略,並取得奧克蘭理工大學公共衛生博士學位。其中有三項認知及方法,她認為可以幫助人走出痛苦的逆境,叫做―強化心理韌性。
強化心理韌性的三種方法
方法一:人生並不完美,有缺憾是正常
人們喜歡完美,也追求完美,因此社群網站上到處充斥著看似完美的照片與內容。但其實人生並不完美,快樂也不會是常態。當你遇到倒霉事時,是以何種心態面對?是忿忿不平,還是坦然接受?記住,「苦難」是人生的一部分,不管是大是小。
當Lucy Hone的小女兒發生車禍時,她不只一次吶喊:「為什麼是我 ?」但當她瞭解到每個人都有機會遇到壞事,受苦也是人生的一部分時,她便不覺得自己過得比別人苦,忿恨不平之情便會放下。心理韌性強的人知道,人生難免受苦,但要過得苦或樂,則完全看自己。
方法二:把心放在周遭好事上,不要被壞事吞噬
人類為了要生存,避免危險,會很自然將注意力放在潛在的威脅上。這是進化的結果,內建了我們負面的情緒。負面情緒有助於我們應付危機。以前的社會較單純,人的思緒尚不會被負面消息占滿。但現代社會每天都有負面資訊襲來,我們如果不調整心態,可憐的大腦便會被威脅整個占據。
有些威脅是我們可以改變的,有些則不行。心理韌性強的人會評估情況後,聚焦在可以改變的事情上,並坦然接受無法改變的部分。如此他們便不會被壓力壓垮,並能將注意力轉移到週遭的好事上。在心理學上,這稱之為「發現價值」(Benefit Finding)。 一開始憾事發生時,Lucy Hone被負面情緒壓得喘不過氣來,於是她對自己說:「你不必被這種感覺吞噬,你要活下去,你有許多活下去的理由。不要聚焦在你所失去的,連帶也失去你所擁有的。」
她試著往好處想,例如她的小女兒走得很快很突然,至少沒有長期生病、飽受煎熬;她還有兩個兒子活下來,她有責任給他們正常快樂的生活。她也感謝親友及社會給予她的支持及協助。Lucy Hone在廚房掛了一張粉紅色的牌子,提醒家人每天都要感恩。 方法三:捫心自問:「這是在幫我,還是害我?」
心理韌性強的人會自問:「我正在做的事情是在幫我,還是在害我?」透過整理思緒,找出對自己有益的行動。Lucy Hone一開始常會反覆自問:「我應該去審判現場看那位肇事駕駛嗎?這是在幫我,還是害我?」她後來選擇不去。
她也常在深夜拿出女兒的照片,看完後更加沮喪,於是自問「這是在幫我,還是害我?」然後決定把照片都收起來,讓自己好好睡一覺。Lucy Hone寫過許多有關心理韌性的文章,這個「自問」的策略帶給讀者的迴響最大。許多人問了自己後原諒了家人,少喝了一些酒,或是在考試、
升遷時協助釐清想法及行動,便能做出有利的決定。
人生的道路不會一直平順,有時難免會出現坑洞。當心裡有疙瘩時,要設法將它撫平,再繼續往前邁進。但如果眼前出現的是巨大鴻溝,沒有辦法填平時,要設法跨過去,否則你將無法走出陰霾,到達彼岸,看見新的世界。
Lucy Hone的三個方法並非魔法,無法讓悲傷消失,但能在你自我封閉,不自覺走向會受傷的岔路時,重新回到有益的道路,並能教你敞開心房,發現周圍的美好。 我深信上帝會幫助那些積極找方法脫離困住自己的人;對那些在逆境中只會發出抱怨,不去做任何改善努力的人,上帝也只能等待他們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