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中壢教會

主任牧師 : 陳克安 |青年牧師: 洪以琳
電話:(03)422-4354 & (03)4222425 (03)427-1863 
網址:www.chunglipc.org 地址:桃園市中壢區中平路124號
傳真:(03)425-3291 
EMAIL: chungli.pc@msa.hinet.net

20220213 陳克安牧師 - 建造使徒性的教會

經文:以弗所書4:11-13

題目:建造使徒性的教會

大家平安!今天是會員和會,聽取教會在今年的重要事工與方向。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是檢視我們自己對上帝與教會的委身。我們可以藉著今天的信息分享,向神做一個禱告:「主啊!求祢幫助我成為祢的 門徒,引導我更深的認識祢、跟隨祢。」

誰是使徒?

使徒(Apostle),原意是被派遣出去的人,有廣義和狹義的定義和用法。廣義來說是指那些擔負特殊使命、傳遞特別信息的人,故此可以被翻譯為 “Messenger “。狹義來說,使徒被認為是肩負了特殊使命的門徒,一般用於在世跟隨過主耶穌的那十二位門徒,故此當保羅自稱“使徒”時,他說他自己是我原是使徒中最小的,不配稱為使徒, 因為我從前逼迫神的教會。 (林前15:9)這可以被解釋為他沒有在主耶穌生前跟隨過祂,所以不列在使徒之列。可是因為他曾經在大馬色的路上遇見復活了的主耶穌,並且從主那裡領受了特殊的使命,為要向外邦人傳福音,所以他稱自己為使徒。然而到了今天,”使徒” 這名詞廣義的用法可以被延伸為每一個跟隨主耶穌,又從主那裡領受了特殊使 命的人,也就是我們每一個跟隨和事奉祂的人。 換句話說,我們都是主的使徒,是祂福音的使者Messenger,為要使世上所有在福音門外的人 能夠與我們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的長闊高深, 祂甚願每一個人都能悔改脫離罪,得著祂所賜的永生!

聖經上具有使徒身分,基本有四個說法:

1.耶穌按立的十二使徒。

2.初代教會選立的使徒..馬提亞是在眾人禱告後抽籤,他就和十一 個使徒同列。(徒1:23-26)

3.向教會自稱使徒的人..保羅因為與復活主相遇,並被差派作主的使者,所以,他被列在使徒的角色。「耶穌基督的僕人保羅,奉召為使 徒,特派傳神的福音。」(羅1:1)

4.現代教會廣義的使徒..基督徒在聖經上通稱為「聖徒」,初信者稱為「信徒」,參加門徒訓練者稱為「門徒」,學成後參與各項服事者稱為「使徒」,因為他們是有「使命感」的「聖徒」。從以上的解釋,我們就可以理解―使徒性的教會―是指一間教會,其中有許多主耶穌的門徒,他們都是帶著主所託付的「使命感」的「聖徒」。

一、轉化世界前,先轉化世界觀

教會的存在有一個最基本的功能,是轉化這個被汙染的世界(包含世人)。然而,我們若是帶著一個神聖的使命想要去轉化或改變世界之前,我們需要確認我們自己的有甚麼世界觀?我們自己是帶著健康的世 界觀或是帶著有害的世界觀?

對「世界」定義的解經:

有些基督徒如同那位清教徒,對「世界」存著負面的解讀,雖然聖 經提醒「不要愛世界(希臘原文kosmos )。」(約壹2:15-16) 可是聖經也說「神愛世界(「世人」希臘原文kosmos 世界)」(約3:16),聖經不 會自相矛盾。然而對「世界」錯誤的解經,會導致失衡的世界觀,產生出世或厭世主義。「世界」(kosmos)有時指著神所造的宇宙萬物,並無 關善惡。但是有時轉喻指著世上抵擋神的黑暗權勢和價值系統,例如聖經說:「小子們哪,你們是屬神的,並且勝了他們;因為那在你們裡面的,比那在世界上的更大。」(約14:4)。因此解經時,不應把世界都當成相同意義,更不應認為世界是全然邪惡的,成了出世或厭世主義。

世界是神的賜福與授權:治理世界

世界kosmos就受造的宇宙萬物的意義而言,「神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創1:31),神所造的美好世界,是賜福給人的禮物或產業,讓人享受在世界中,將歸榮耀給神。並且神也授權給人好好治理世界這份產 業(創1:28)。

仇敵的計謀:諾斯底異端的危害

在創世記仇敵魔鬼想方設法引誘人犯罪,竊取人對世界的治理權,「世界在神面前敗壞」(創6:11),人的罪以致失去了對這大地的治理權。在初代教會,仇敵藉由異端諾斯底混亂教會,此異端受到希臘哲學二元論的影響:認為靈性世界是良善的,物質世界是邪惡的,甚至更推論將創造物質世界的耶和華視為低等或邪惡的神,並且不認為基督在世 是有肉身的。

剛強壯膽,得地為業

神應許亞伯拉罕與他的後裔要「得地erets為業」(創13:14-15,15:7-8),狹義來說是指迦南美地,但是就聖經救恩神學而言,erets更可以指亞伯拉罕屬靈的後裔——神的兒女要得回神所造的世界為產 業,要好好治理這地(erets世界)。雖然人因著罪失去世界治理權,然而神藉愛子耶穌,為我們贖回治理世界的權柄。因著耶穌,我們成為神的兒女,承受神的產業(加3:26-29),耶穌已坐在天父右邊(弗一20),得回萬有的權柄(弗一22),而我們也與主「一同坐在天上(原文過去式)」(弗2:6),過去式表示已成就的事,這是寓意用法,代表我們在靈裡 現今已是與主一同坐王,要得地(erets世界)為業,治理這世界。

因此「得地為業」一詞,對我們基督徒來說,不僅不該受諾斯底二元論的毒害,中了仇敵的詭計,成了出世主義,更應該回應神在創世之初對人的命定,靠著耶穌已為我們贖回合法的權柄,剛強壯膽,趕出非法的黑暗權勢,從仇敵手中奪回對這地(erets世界)的治理權。簡單的說,我們去傳福音,引導人信主,就是在執行神對我們發出的命令―去 搶奪人的靈魂回歸到神的國度。

二、轉化教會觀

1.對「教會」失衡的解經

現代人提到「教會」往往想的是建築物,然而教會希臘原文ekkle-sia是源自ek(出來)+kleo(呼召)的複合字,指「被呼召出來的一群人」。但是主耶穌用ekklesia「教會」來指基督徒群體時,不是叫我們出離世界、不管世事。主有更廣的期待,教會ekklesia是召聚信徒,一起商討、裁決和解決世界的事務。亦即一個國家、城市或地區的基督徒會聚集起來,禱告使用權柄並領受策略性啟示,商討如何把天國文化、神的愛與能力、恩典與真理帶進國家、城市和地區之中。

2.教會:進入家庭、職場,轉化世界

主耶穌的心意是:教會ekklesia不是侷限在某個宗教的建築物裡面,而是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裡面,進入家庭、職場、社區。用現代的環境來說,家庭、咖啡廳、餐廳、辦公室、教室或許多社交場所,都可 以成為ekklesia聚集的地方。各行各業各領域的基督徒們會聚集起來,一起禱告和商討如何轉化他們的職場和領域,一起去見里長、區長和政 府官員了解國家社會的需要,把神的愛與能力、恩典與真理帶進各領域。

3.教會:裝備聖徒,影響職場、轉化世界

論到五重職事,「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弗四12)的「職」希臘原文直譯是服務的(diakonia)工作,這雖然可以是狹義的教會內服事,但也有當時社會的用法,當我們對教會的定義被開展之後,這也可 以是社會上的服務工作。基督教今日報曾報導一位銀行的王經理,依靠神在職場有美好的表現,取得主管的信任,也尋求教會牧者的遮蓋,在農曆七月平安月邀請牧師來祝福銀行,取代傳統的方法,原本不免擔心異樣眼光與反效果,而後卻看見美好的業績,也更加得到上級的肯定讚賞。

4.教會:職場禱告祭壇,執行屬靈權柄

耶穌提到「教會」(太18:17)的下文:「......凡你們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 若是你們中間有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地求甚麼事,我在天上的父必為他們成全。因為無論在哪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太18:18-20) 而這與當時的「羅馬公民聚集」有異曲同工之妙,當一群羅馬公民(即或只有兩三個人)在世界任何地方聚集,就能組成公民聚集,把羅馬的權力與同在帶到他們中間。主耶穌用這樣背景,應許給教會藉著ekklesia的聚集禱告,得著屬天捆綁與釋放的權柄,趕出黑暗的權勢,將神的同在與天國的文化,帶進我們的世界與職 場。

《Ekklesia尋回神轉化世界的器皿》一書記載墨西哥城市轉化的美好見證:華雷斯城原本是一個毒品、暴力和兇殺充斥的城市,甚至監獄和學校都可能受到極大的控制中。馬邦曹牧師和他的團隊開始聚集運用ekklesia的禱告權柄,先知性的行動宣告,因此得著機會,作策略性商討,把基督徒職場人士放在重要的位置,例如是典獄長、檢察官,而 他們勇敢地堅持神國的公義原則,但也有屬天的智慧面對毒梟的利誘與威脅,加上主奇妙的保護。一段時間後,監獄脫離黑幫控制,監獄悔改信主的人數大增,城市謀殺率下降80%,勒索案下降90%,綁架案減少了100%,校園也被轉化,過去是人們不想造訪的城市,現今卻是旅遊熱點。

三、使徒性教會新皮袋的思維

當我們講到「轉化」這一個動詞時,就必須先了解主耶穌來到世上,他是帶著天國的異象。在祂揀選人成為祂的門徒,刻意安排他們與祂一起生活有三年之久,在祂離開世界之後,要接續主在地上尚未完成的大事。因此,十二門徒要成為主的核心門徒的第一個任務是先改變自己,他們要先被主轉化,轉化他們想法、價值、能夠為主而活與犧牲。 他們原本屬於地上的價值觀念,都必須被移除,否則天國的思想、價值、異象無法進入他們的心裡。主說:「 也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裏,若是這樣,皮袋會脹破,酒就漏出來,皮袋也糟蹋了。相反地,把 新酒裝在新皮袋裏,兩樣就都保全了。」(太9:17) 講到使徒性教會,需要瞭解四個塑造出使徒性教會新皮袋的思維:

1.天堂的模式:耶穌在主禱文中,所給我們的模式就是要把天堂的本質帶到我們所在的環境中。聖經說:「所以,你們既然與基督一同復活,就應當尋求天上的事,那裡有基督坐在神的右邊。你們要思念的,是天上的事,不是地上的事。」(西3:1-2) 身為基督的門徒,我們既是天國的子民,也是神國的大使。要了解這世界不是我們的家,我們的家 和歸屬感都在天上。你被天父差派到你現在所在的地方。你要移民或去哪裡工作嗎?問神有沒有要差你去那裡,因為你不是追求地上更好的生 活,你是代表神的國!在地如在天:簡單的來說就是天堂有的,在地上也該有。天堂沒有的,就不該存在於我們所在的地方。

Bill Johnson牧師舉例說明:若我開了一家非常成功、賺錢的餐廳,而你想加盟進來,你所投資的加盟金就讓你可以使用我餐廳的名 字,並且你會被要求要能夠符合總店所制定的標準,包括菜單、特殊的裝潢和家具都要一樣,人事管理系統和員工訓練的方式也會直接從總店 複製,而我也會竭盡所能的使每間分店都要和總店一樣,這分店才有可能成功。這就是在地如在天的觀念,就好像在地上開天國的分店一樣,我們需要複製總店(天堂)的一切,竭盡所能的帶下聖靈超自然的能力、神榮耀的同在和屬天的文化,讓神把天國的權柄、秩序和所有益處都複製在我們所在的環境中,直到和天堂一樣,我們才能看到神的旨意 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聖經說:「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裏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太9:35) 事實上,所有 教會都在神的國中,但不是所有神的國都在教會裡。我們一定要知道神的國比教會還要大!這是為什麼我們的心思意念必須要與天堂同步,而 不斷的更新而變化。

2.天父的心。主禱文說:「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你的國降臨。」你知道這是天父的國度嗎?在神的國中,我們所擁有的不只是一位救主,我 們所擁有的一位完全良善的父親。Kris Vallotton 牧師講到―「冰箱文化漩渦」(cultural vortex )的觀念,他用熱水放到冰箱來做比喻。

冰箱的文化漩渦有自我保持性的環境,它的內部有自給自足的恆溫系統。所以離開鍋子的熱水雖然會改變一下冰箱裡面的溫度,但很快的,冰箱裡面的環境又會回到跟過去一模一樣的狀態。

他分享,以他們的城市為例,熱水就好像是他們超自然事奉學院的學生,每一年他們三個年級加起來會有2500個學生,他們在學校被挑旺、被聖靈充滿,領受各樣的恩膏、恩賜、也被裝備訓練,然後非常火熱地被差派到整個城市的每個角落去服事,可能是街頭遊民事工、先知性尋寶和佈道、為病人禱告、發預言。甚至當他們畢業之後,被差派回到他們的城市和教會中。但是這些學生,他們就像熱水放進冰箱一樣,

不是沒有改變,只是就算有改變也沒有辦法持久。甚至他們反而最終也變得跟他們的環境一樣。 冰箱文化:無父的狀態就是這個世界和社會的生態系統。不管你丟什麼策略、做法、資源、幫助或人力,甚至是一群最火熱、最有恩膏的基督徒,或許會有一段時間的改變,但漸漸的一切都還是會回到之前的狀態。

這正是仇敵的策略 透過無父的狀態:為父的心沒有轉向兒女,兒女的心沒有轉向父親,使咒詛充滿在我們的家庭、教會,充滿在校園、職場, 還有這個社會的每個領域。因為只要在任何的環境中有無父的狀態,魔鬼就能營造出一種絕望和挫折感,並且有技巧的藏在我們的思想裡。(等到我們獨處的時候,那些叫你退縮的想法一個一個地跑出 來,對你說:這樣尊榮、這樣服事、這樣努力、這樣順服,真的會看到改變嗎?)

我們知道這個充滿孤兒的星球,就是孤兒做父親、孤兒做領袖所產生的結果!孤兒沒有被父親、被領袖正確的對待和愛,他長大了之後,也還是不懂怎麼做父親、做領袖。在家庭是這樣,在教會是這樣,我跟你保證,在社會裡更是這樣。因此使徒性教會的任務,就是要讓世界看到這是天父的國度,因為使徒的角色就是一個為父的角色,他該做的就 是在他的影響範圍中,營造一個作兒子的環境和文化,打破無父的咒詛。使徒性教會的文化正是家庭的文化,在這天父的家中,我們領受作兒子的靈,進而學習做(不管是肉身或是屬靈的)父母。

五重職分的設立是為了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然後呢?目的是為什麼?保羅在以弗所書信講到五重職分的下一節...「 直到我們眾人對神的兒子都有一致的信仰和認識,可以長大成人,達到基督豐盛長成的身量。」(弗 4:13)

耶穌只要有機會,祂就想讓這孤兒的星球看得更清楚: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父要我這麼做的,我們過去在舊約中所認識的神並不完全,現在我要給你們一個全新的啟示:神是那位完全良善的父親,祂是如此熱情和完全委身的愛我們。雅各說:「我親愛的弟兄們,不要看錯了。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從眾光之父那裡降下 來的;在他並沒有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雅 1:16-17)

4.初代教會的模式

「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弗4:11-12) 當使徒性教會的文化機制建立之後,就如同彼前4:10所說的:『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 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教會的領袖階層成為神恩賜的好管家:也就是把不同的職分和恩賜的人擺在對的位置上,好讓他們得以發 揮。我們會看到天國所有的一切就能流到地上,因為所有的聖徒都被成全成為導管,以至於神的國能夠自然的流到社會的每個領域中。這是為 什麼改革轉化模式的過程,唯有在五重職事正常運作的教會中才能被啟動,這也是為什麼使徒性的教會能夠成為培植和孕育出轉化者和改革家 的地方。

四、使徒性教會無法發揮功能的兩個原因:

1. 不明白五重職事是什麼,也不了解這些恩膏對於教會發展的方向有什麼影響。五重職事是神給教會非常寶貴的禮物,每一種職事代表著 不同的恩膏:

a.牧師。牧師的焦點是照顧會友,有為父為母的心腸,擁有強烈的牧養、關懷和輔導的恩膏,能滿足大家的需要。牧師供應給會友在人際關係、心理輔導、婚姻、家庭、親子方面的教導和服事非常的實 用,給會友很大的安全感。

b.教師。教師所關注的是合不合乎真理和聖經的教導。他們看重知識、教義和神學,他們的熱情是教導和裝備會友。

c.傳福音的。有傳福音恩賜的人,他們的焦點是尋找失喪的靈魂,在佈道上,還有訓練和規劃陪談跟進是很有果效的。

d.先知。先知能夠超自然的洞察到天堂和靈界所發生的事,並且透過釋放知識的言語、智慧的言語和預言,來加深會友對神同在和神國度的期待和敏銳度。

e.使徒。使徒的焦點是渴望看見屬天超自然的真實能夠臨到地上,像是天國的建築師,按著他們所領受到天上的藍圖將神的旨意落實在地上。

2. 連接屬天恩膏澆灌的漏斗嚴重的扭曲變形。也就是架構和次序出了問題。

保羅說:「你們就是基督的身子,並且各自作肢體。神在教會所設立的:第一是使徒,第二是先知,第三是教師,其次是行異能的,再次是得恩賜醫病的,幫助人的,治理事的,說方言的。」(林前 12:27- 28) 保羅說若要讓五重職事能夠各盡其職並且相輔相成,就一定得按照神所定的順序。第一是使徒,這一條天堂的水流會先從使徒和先知流出,經過教師的教導和傳遞,釋放在神的教會中。弗2:20 再次證明了這屬天治理的範本,並且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然而我們卻看到很多的教會不但用。

a.民主的治理模式:民主的治理模式是為了對付獨裁者和人性的敗壞所設計的制度,但我們不可能以地上的政府或企業為範本來複製天上的模式。教會是民主,但更是神主!尤其在普遍缺乏靈性操練的環境下成長的信徒,我們雖然遵守民主的治理,但是我們卻沒有從神而來的異象與知識,沒有聖靈的啟示與引導,沒有禱告的熱度與續航力。我們應 該要走的路是,應該在明白神的旨意,並且常在禱告裡聆聽神的聲音的前提下,順服神的命令。這樣的治理模式才能帶領教會走出屬天國的生 命。例如:為什麼以色列人要在曠野流浪四十年?因為約書亞和迦勒的二人的意見勝不過其他十個探子!

b.牧者體制:由牧師職分作為教會的總指揮,這本身並無不妥。但是會產生二種現象,第一牧師的責任過重,除非教會採取團隊服事,情況可以改善一些。但是這仍舊掉落在以牧者為中心的領導模式,而忽略了將信徒訓練成為使徒性門徒的目標。因為主是呼召人人成為可被差派的門徒,教會全體的信徒應該都是可以成為祭司的門徒角色。第二種現象,會忽略了使徒與先知的功能。雖然,現今教會不再有職稱上的使徒或先知,但是聖靈的恩賜不會因為時代的改變,而掩蓋使徒與先知的角 色功能。使徒的角色,幫助我們把焦點放在天國、神的同在,經歷屬天的藍圖能夠被複製到地上。先知的角色,打開我們屬靈的眼睛和耳朵察 覺屬靈世界的活動,聽見天堂的心跳,並且分辨和破除魔鬼的詭計。

結論:當我們恢復初代教會正確的優先次序和架構, 按著天堂的模式,效法耶穌的榜樣來顯明天父的心,我們將透過使徒性的文化帶下城市和國家轉化和改革!這就是神屬天的計畫和藍圖,你願意回應按著祂的方式,與祂一起建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