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中壢教會

主任牧師 : 陳克安 |青年牧師: 洪以琳
電話:(03)422-4354 & (03)4222425 (03)427-1863 
網址:www.chunglipc.org 地址:桃園市中壢區中平路124號
傳真:(03)425-3291 
EMAIL: chungli.pc@msa.hinet.net

20200614 陳克安牧師 - 服事者的心態

經文:哥林多前書1:3-11
題目:服事者的心態

哥林多前書和後書很不一樣,前書是針對教會的問題,教導信徒認 識真理,不要偏離神的道,主要以解決問題為主;後書則以感性角度談 到他自己信仰經歷,為福音的緣故甘心受苦,主要在信仰經歷分享。

一、服事者的心態―帶出真正的門徒

耶穌的門徒在跟隨祂初期,還算不上門徒,或說還沒有門徒的生 命。直到二件事,第一主復活了。主耶穌被釘十字架,死後,第三天 復活,主耶穌復活升天前,吩咐11個門徒到加利利橄欖山上碰面。交代 他:「你們要去,使萬國萬民都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 們施洗,並且教導他們遵守我所給你們的一切命令。記住!我要常與你 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日。」(太28:19-20)

第二是聖靈降臨。使徒行傳2章,彼得在主耶穌升天、領受聖靈後第 一篇演講,「許多人領受了他的信息,並接受洗禮;那一天信徒約增加 了三千人。他們專心向使徒們領教,參加團契生活,分享愛筵,一起禱 告。」(徒2:41-42)

只像信徒的門徒

之前可說生命不成熟的門徒。馬可福音8章27節記載,「耶穌和門 徒往凱撒利亞‧腓立比附近的村莊去。在路上,祂問他們:『一般人說 我是誰?』」門徒七嘴八舌回答後,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耶穌 也緊接著預言了自己的受難和受死,並教導門徒們:「如果有人要跟從 我,就得捨棄自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可8章34節) 耶穌對門徒問:人說我是誰?你們說我是誰?是不一樣的。主耶穌 要我們確認,我們如何看耶穌,如果用自己的眼光理解,跟隨主耶穌, 那麼我們就會像猶大一樣,被自己狹窄眼光限制,他跟隨主期待耶穌有 一天會登上榮耀冠冕君王的地位,他的地位與夢想也可實現。後來,他 發現耶穌要走十字架道路,他的夢想破碎,甚至不惜出賣耶穌,為了三 十塊錢!他看耶穌的價值,竟是如此低廉。

可是當時的彼得,當耶穌「把這些事說得清清楚楚。彼得就把耶穌 拉到一邊,要勸阻祂。」(馬可8章32節) 原文是,「彼得就向前拉住 祂,責備祂。」彼得才剛「認基督」,怎麼「拉住」耶穌、「責備」耶 穌呢?彼得當時理智上認主是基督,但情感上不接受主的選擇,他不知 道他的想法或情感,竟變成撒但的想法。所以,「耶穌轉過身來,看看 門徒,責備彼得說:『撒但,走開!你所想的不是上帝的想法,而是人 的想法。』」(馬可8:33)

我們也不禁捫心自問,我們真的認識耶穌了嗎?我們只是萬國萬民 中的初信者,還是能成為認識耶穌基督的門徒,可是被差遣去事奉上 帝,服事萬民的使徒嗎?

◆跟隨耶穌的人,必須是成為使徒的門徒

在「基督徒」這名稱前,信耶穌的都稱門徒(disciple),新約聖經 共出現265次之多。門徒(disciple)希臘文是從「學習」這動詞演變來 的,所以「門徒」原指「學習者」或「跟隨者」。「使徒」(apostle) 是源於「差遣」這詞,所以,「使徒」就是「奉差遣者」,是被差派去 傳達信息的人。換言之,耶穌的「使徒」,就是奉耶穌差遣去傳福音的 信息的使者。原文在聖經共出現81處。

當彼得從「門徒」成為「使徒」,成為願意背起十字架的人,得以 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人們施洗、教導他們,這是啟蒙後的傳承,是奉 命啟航、蒙恩受召。在跟隨主耶穌的過程中,經歷許多波折、患難、懷 疑,也見證許多神蹟,聽過主教導,才塑造出成熟的門徒生命體質。初 代教會後來漸漸形成苦路的修道,幫助信徒藉著苦路,體會與默想過去 主所走過的路。 苦路修道 是天主教古老的傳統,可以追溯到四世紀基 督徒去聖地朝聖時。

教宗方濟各列出苦路的能帶出八個靈性操練的果效:

1.苦路讓我們將自己交託給上帝

基督十字架蘊藏天主所有的愛,這是能讓我們呈上信賴,完全信 賴,讓我們把自己交給耶穌,向耶穌交出我們自身,因祂絕不讓任何人 失望!只有釘死在十字架上復活的基督裡,我們才找到救恩和拯救。

2.苦路將我們放在耶穌所走的道路

現在耶穌正注視你,問你:你想要幫我背負十字架嗎?兄弟姐妹 們,用你一生所有力量來跟隨主,你將要怎樣回應祂呢?

3.苦路提醒我們:耶穌是與我們一起受苦

基督的十字架忍受人類的痛苦和罪惡。耶穌以張開的雙臂接受這一 切,將我們的十字架放在祂的肩膀上,對我們說:「鼓起勇氣來!你們 不是獨自背負自己的十字架!我與你一起背負。我已經戰勝了死亡,來 給予你們希望,給予你們生命」(約3:16)。

4.苦路催迫我們作出行動

基督的十字架邀請我們,教導我們以仁慈和柔情看待別人,尤其是 那些遭受痛苦的,急需幫助的,需要一句安慰話語或一個實際行動的 人。

5.苦路幫助我們在接受和反對基督之間作出抉擇

十字架揭示審判,天主審判、愛我們。上帝因愛我們而審判。如果 我擁抱祂的愛,那麼,我就得救了;如果我拒絕,那我就被定罪了;不 是祂,是我自己定罪,因上帝絕不譴責,祂僅愛和拯救。

6.苦路揭示了上帝對世界罪惡的答覆

十字架是上帝對世界罪惡回應的話。有時,上帝對罪惡好像沒有反 應,好像沉默。然而,上帝已經說了話,祂已作回覆,祂的回答是基督 的十字架:一個愛、仁慈和寬恕的話語。

7.苦路給予上帝對我們愛的肯定

十字架給我們任何人不能給予的寶藏:上帝對我們忠信的愛的確定 性。

8.苦路引導我們從十字架走向復活

耶穌指引我們從十字架走向復活,教我們最終話語將不是罪惡,而 是愛、仁慈和寬恕。基督幫我們再次宣認:「昨天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在 十字架上了,今天我與祂同受光榮。昨天我與祂同死了,今天我與祂同 生。昨天我與祂同葬了,今天我與祂同復活」。

成為主的門徒非常不容易,不僅僅外在受到迫害,內在對付老我, 操練生命過程如此嚴謹,保羅有屬靈生命,實際地為主作工,他寫信的 內容充分顯露他的情感。比較現今,我們願意操練自己嗎?願意對付生 命裡面的老我嗎?可以被教會差派實踐耶穌的命令?

二、服事者的心態—用Agape的愛來服事

第一是捨己之愛。耶穌基督到地上,上帝聖子成為肉身中的聖僕, 他說:「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 多人的贖價」(太廿28;可十:45)。所以基督捨命、服事的最高峰,就 是為人死,成為人復活的前奏。為人死,成為捨己的榜樣;為人死,流 血,設立新約,完成赦免人罪的救恩。「為人捨命」,成為今天事奉的 榜樣。

第二是犧牲的愛。約翰福音三章16節:「上帝愛世人,甚至將他的 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翰壹書三 章16節說:「主為我們捨命,我們從此就知道何為愛」,「我們也當為 弟兄捨命」。這句話是劃分時代,兩段偉大的經文。

第三處經文是在羅馬書12章1節說:「我以上帝的慈悲勸你們,將身 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上帝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 所當然的。」服事者的心態,要將自己作為活祭。必須要有agape的愛做 基礎。

舊約律法留下一個終身記號,耳朵被穿洞,使眾人知道你是甘心作 奴僕。主要我們事奉也是如此。主不要事奉他出於勉強,乃要出於甘 心;主要我們事奉他,不是為逃避困難享受暫時避難,乃是終身真心謙 卑到主面前,自願降服。保羅對羅馬的基督徒所講:服事上帝是應該 的,出於甘心的。乃是用他的慈悲感化你,以至你甘心樂意身體獻上, 當作活祭 -- 最後一次的「死祭」就是基督釘在十字架上,基督復活後 就沒有死祭了。永約的主流那永恆功效的寶血,建立在永遠不改變的 約。

哲學家柏拉圖談到愛,用的字是 philia、是 eros,柏拉圖的 eros 是指 「愛慕更高的,向上追求的,愛慕比我更豐富、更完美的這種追求」。 所以柏拉圖的「愛觀」,人渴慕更高,渴慕真理也可用 eros 這個字。 「我愛真理,我愛智慧,我愛知識」,可以用philia ,也可用 eros 這個 字。Philia 原是表示「愛好智慧」,但到柏拉圖變成可以用愛好(eros)渴 慕、追求、渴求,像追求愛人那樣熱切感情的抒發。

但聖經卻是 agape ,「上帝愛世人」。瑞典神學家虞格仁(Anders Nygren )解釋 eros 是下向上的追求、渴慕的愛;eros 是不配的人要拿更 高的東西,來滿足自己的追求。但 agape 完全相反,agape 是高的、在 上的,對下面犧牲自我的愛;這就是「神的愛」與「人的愛」不同的 地方,神的愛從上到下,不是從下到上的。基督的愛不是 eros,他的愛 是 agape 。基督怎樣為弟兄捨命,我們也當照樣為弟兄捨命。事奉的原 則、楷模是基督;我們這些效法耶穌基督的人,在願意捨己、犧牲自己 裡學習事奉 —「主為我們捨命,我們從此就知道何為愛。」在耶穌基督 死以前的愛,是人自私的、渴慕更高充滿自己的愛;而耶穌基督死以後 的愛,是懂得犧牲自己、捨己、成全別人的愛。

事奉是「討主喜悅,獻上活祭,理所當然,榮耀上帝的一種服事」 。是「無論是生,無論是死,在我身上叫人看見基督永遠為大」,這叫 做「事奉」。「事奉」是「在我肉身之中效法基督,願意捨己、願意犧 牲自己,成全我所事奉的對象」,這叫「事奉」。你從這三方面看「事 奉」的時候,事奉就變成非自私的行動。

一個事奉神的人必須用agape的愛的事奉,不能用eros或是philie的 愛,因這二種愛只能維持短暫時間,且是血氣、肉體、不斷改變的愛。 但agape的愛是從聖靈來,是不求回報、恆久、不計較的愛。從這角度了 解上帝的愛agape,就可以體會保羅,他的熱情是豐富的,在患難中是 忍耐的,受苦中仍有極大盼望,背後支持的力量就是來自上帝無盡的愛 agape。沒有agape的愛,我們在同工配搭上很困難,每個人都堅持自己的 觀點,又常用世界的眼光,重視外觀的、數據的,不願花時間等候神, 不願操練內在靈修生活。這樣的服事只在表面上,失去真正的生命。

三、事奉主不可少的心態

基督徒是神在這世界特別揀選出來的一群人,為要服事主,並且按 照真理生活,將福音傳遍世界每個角落。一個重生得救的基督徒,認識 到福音後,會甘願捨棄世界事奉主。服事者有幾種心態必不可少。

1、純潔的動機

人看外表,神看內心。事奉主的人一定要有純潔的動機,在神面前 不隱藏、不做作、不偽飾。常存感恩與愛的心,認清自己的恩賜與事奉 崗位是神所賜,才會格外殷勤服侍,以回報主恩。保羅說,他是用清潔 的良心事奉神(提後1:3),這樣的人在遇到難處時不灰心,在許多引誘 來到時不動搖、不屈服。

2、完全的順服

「要從心裡遵行神的旨意。」(弗6:6)一個真正的事奉者,是不 管神要我做什麼,都準備遵從,沒有討論餘地。一個事奉主的人,應對 主所託付的使命有堅定順服的心志。不帶任何私心,能叫我們就算看不 見果效也繼續事奉,看見別人有一些成就也不會嫉妒。無私的心是順服 的心。

3、虧欠的精神

我們都是蒙恩的罪人,過去的罪債,主都為我們還清。既然如此, 就當持著虧欠的心事奉神。有虧欠感的人,願意完全委身於主,不再為 自己活,乃為主而活(羅14:7-8)。有虧欠感的人,會把事奉看成「未 付清的帳單」,總要想辦法償還。正如保羅說:「無論是希臘人、化外 人、聰明人、愚拙人,我都欠他們的債,所以情願盡我的力量,將福音 也傳給你們在羅馬的人。」(羅1:14-15)

4、忠心的心志

事奉的人是神的管家,所求管家的,是要他忠心(林前4:2)。在按 才幹受責任比喻中(太25:14-30),主人把三人召來,把銀子交給他 們,忠心事奉者,得主賞賜;懶惰與不忠心的人,主人立刻責備他(太 25:26-27)。

5、同心的配搭

事奉神不是某人的專利,而是肢體共同配搭。在教會中,好同工不 是看做多少工,而是看他如何與別人配搭,發揮團體合作。我們要學習 以基督的心為心,以基督的心與同工配搭,「大家要有一樣心思,有一 樣的意念......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心存謙卑,各 人看別人比自己強,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 2:2-4)

6、竭力的精神

「竭力」就是盡你一切所能,抓緊時機為主所做的。「因為知道你 們的勞苦,在主裡面不是徒然的。」(林前15:58)常常竭力,意思是 不停止的事奉,保持事奉最佳狀態。不要逃避責任,主給你多少,你就 做多少。不要怕麻煩,怕付代價。

7、活潑的靈命

我們常以工作效率表示我們的身分,以個人卓越成就衡量靈命。但 神所要的不是這些,神看重的先是活潑的靈命,其次才是工作表現。事 奉神不是容易的事,勉強不來。一個靈命不長進勉強事奉主的人,他會 越事奉越辛苦,最後不是離開崗位,就是導致崩潰。

既然我們是君尊的祭司,擁有特權在教會中事奉神,就要全心全意 地擺上自己,以純潔動機、完全順服、虧欠精神、忠一心志、同心配 搭、竭力精神及活潑靈命來事奉愛我們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