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中壢教會
電話:(03)422-4354 & (03)4222425 (03)427-1863
網址:www.chunglipc.org 地址:桃園市中壢區中平路124號
傳真:(03)425-3291
EMAIL: chungli.pc@msa.hinet.net
20200607 陳克安牧師 - 最後的提醒―警醒
經文:哥林多前書16:1-4;13-14
題目:最後的提醒―儆醒
哥林多前書第十六章可視為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結束書信最後的忠告:
你們務要儆醒
聖經裡有兩個希臘字「儆醒」,第一個是:agrupneo,英文翻譯為:keep awake, be alert,中文是指不睡覺,保持清醒。第二個字是:gregoreuo,英文翻譯為:keep watch, stay awake,中文是格外注意,守望。 這有二方面的意義:一方面警醒是屬於個人,每個基督徒必須自己與上帝建立 關係,認真追求上帝的話語,活在聖靈裡,在世界要有好見證;另一方面警醒是屬 於群體,我們在上帝家裡,一樣的目標就是榮耀基督,敬拜同一位上帝,同受一位 聖靈引導,在這世上被呼召成為上帝子民分別為聖,為達成主耶穌交付使命成為團 隊服事的同工。門徒彼此擔當、相愛、服事,這是警醒重要的一面。
三個「儆醒」的經文:
第一個儆醒,「你們要謹慎,儆醒祈禱,因為你們不曉得那日期幾時來到。」 (可13:33)這裡「儆醒」是第一面,耶穌不是叫我們不睡覺,而是要我們保持清 醒頭腦禱告,正如主教導我們主禱文:「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 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 我們。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 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阿們。」(太6:9-13)其次要祈 禱:「主耶穌啊,我願你來!」(啟22:20)
第二個經文:「這事正如一個人離開本家,寄居外邦,把權柄交給僕人,分派 各人當作的工,又吩咐看門的儆醒。所以你們要儆醒,因為你們不知道家主什麼時 候來,或晚上,或半夜,或雞叫,或早晨。恐怕他忽然來到,看見你們睡著了。我 對你們所說的話,也是對眾人說,要儆醒。」(可13:34-37)
第三個儆醒是說明僕人間彼此守望。路加福音裡,耶穌描述一個儆醒僕人的形 象:「你們腰裡要束上帶,燈也要點著。自己好像僕人等候主人,從婚姻的筵席上 回來。他來到叩門,就立刻給他開門。主人來了,看見僕人儆醒,那僕人就有福 了。我實在告訴你們,主人必叫他們坐席,自己束上帶,進前伺候他們。或是二更 天來,或是三更天來,看見僕人這樣,那僕人就有福了。」(路12:35-38)這個儆 醒的僕人,不僅準備主人隨時回來,也準備好在神國裡隨時被主耶穌使用。兄弟姐 妹,若主耶穌今晚來,我們準備好了沒有?
一方面對自己的儆醒,另一方面我們也替別人儆醒,正如經文說:不要單顧自 己的事,也要關心別人的利益(腓2:4)。因為我們在上帝國裡是一家人,要彼此提醒 與擔當。我們曉得信仰上帝就是和這一位神同行的一條路,因此我們被提醒,帶著 專注的態度在上帝以及他所說的話語上,不受外在的事物影響。 小時候常走大漢溪上游吊橋,剛開始不敢走,因為太高了,眼睛一看橋下溪 水,雙腳就會發抖,部落同學看我不敢走,先大笑,後來大聲說: 眼睛不要看下 面,往前看慢慢走 。於是專心看前面,一直往前走,沒多久便走到對面。保羅提醒 我們要儆醒,在人生旅途上,專心注視耶穌基督,不要被世界的事物攔阻。他勸弟 兄姊妹說―“不要睡覺,像別人一樣,總要儆醒謹守”(帖前五:1-6),因為我們 不屬黑夜,不屬幽暗。
1.不向世界妥協的儆醒
要辨認某東西或意識、文化流行,是否符合聖經原則或價值,基督徒必須先認 識聖經裡,有關上帝的價值與心意,我們思想意識裡沒有上帝話語作依據,很難在 這多元世界裡,判斷甚麼是真理。即便我們擁有基督徒的身分,若沒有殷勤追求, 不表示我們就對世界誘惑有免疫力。
人有奇怪的傾向,喜歡人多熱鬧,喜歡人所認同的,因為擔心與大多數人不一 樣,會受排斥,所以放棄自己的堅持,去迎合多數人喜悅的意識或文化價值。體貼 世界的想法,以至忘記講述神的真理。這非常普遍,但也很危險。
拒絕引人注目的試探
主耶穌面對魔鬼的第二個試探,是引人注目的試探。魔鬼把耶穌帶進聖城,叫 他站在殿頂上,說:「你若是上帝的兒子,可以跳下去,因為經上記著說:『主要 為你吩咐祂的使者用手托著你,免得你的腳碰在石頭上。』」(太4:5-6)這是一個想 要強迫上帝做某些事的試探,要求他做出那些非凡而不尋常、轟轟烈烈且前所未見 的事蹟,好讓世人相信祂。
這種想做出引人注目事蹟的試探,從耶穌那時代至今,未曾稍歇。我們以為一 個服事,是否有價值端看多少人參加;一場演講或遊行有沒有意義,要看多少電視 台攝影機轉播;一個查經班值不值得,取決參加人數;一間教會是否成功,從人們 是否渴望成為教會會友判斷。在這時代, 真理 多數用統計數字計算,我們輕易相 信許多人在聽、在看、在參與,就決定事情的成功或果效。
我們很難相信,上帝以不起眼僕人樣貌出現,祂騎驢駒進耶路撒冷,被當一般 罪犯處死;我們甚至也無法相信,上帝給世界的好消息,竟由那些不引人注目的漁 夫們傳遞到世界。統計學掌管世界。最好的票房、最暢銷的書、最熱賣的車款、打 破紀錄的運動員,種種挑戰這世界追求引人注目的徵兆。 引人注目 遮蔽人們,我 們幾乎沒機會去了解,那些生活在邊緣、不引人注目、隱藏的人事物。
該如何克服這種試探?這種對 引人注目 的渴望,是出於對自我的探尋。想被 注目、被稱讚、被喜愛、被接受,幾乎是多數人的需要。如果沒人注意、沒人感 激、沒人理解我,要怎麼知道我是誰?我們愈不安、愈懷疑、愈孤單,我們愈想 要受歡迎、被稱讚。遺憾的是,這樣的渴望永遠不會被滿足。對於被他人接納的渴 求,就像是個無底洞,絕不可能被填滿。
面對這樣的挑戰,耶穌回應說:「不可試探主,你的上帝。」對於引人注目的 追求,代表內心懷疑上帝對於我們那毫無保留、徹底的接納。就是在試探上帝。彷 彿對上帝說:「我並不確定你是真的在乎我、你是真的愛我、真的覺得我值得。現 在我給你機會證明,只要你能讓別人來稱讚我、用掌聲來肯定我的價值、讓我不再 恐懼,我就相信你真的愛我。」
真正的挑戰是能回到生命的核心、內心深處,發現有個溫柔聲音正對我們說 話,用別人做不到的方式肯定我們。一切事奉的根基在於我們能否體驗到上帝那毫 無限制的接納,我們原是祂的愛子。這樣的接納是完全的、是徹底的、是擁抱一切 的,這樣的接納能釋放我們,不再有衝動渴望被看見、被稱讚、被肯定,自由地為 基督擺上,讓祂引導我們服事的道路。
2.不能與人相連的生活狀態
基督徒在生活上的見證,會直接影響周圍的人接受福音。簡單的說,我們與人 建立關係容易嗎?如果我們容易與人建立友誼,容易被接納,彼此容易建立信任 感,漸漸地對方願意打開心,分享故事,我們才有機會聽到困難與需要,進行關懷 或為他禱告,懇求上帝的拯救進入到他的生命裡。
但問題是我們自己,原來我們有無法與人相連的障礙,它潛藏在我的生命裡很 久。或許與上帝可以建立關係,但不等於能與別人建立關係;我以為和他人建立關 係沒問題,但別人不那麼認為,他們或許不喜歡與我建立關係,或覺得跟我建立關 係很困難。
與人相連的障礙
1.過去的傷害
一隻街上流浪德國牧羊犬。脫水又營養不良,滿身傷痕。有人把牠帶回家照 顧。頭一個月,小狗不理人,每要靠近牠,牠就發抖。每要伸手,牠就縮到角落。 牠認知人的手用來打牠,這隻狗所知道的是令牠害怕的。我們來到世上,完全依賴 父母,害怕時得到父母安慰,從他們身上發展對世界的觀點及對人的信任,我們有 愛因為父母先愛我們;然後發展我們有愛,因為神先愛我們。如果我們在發展愛的 過程被中斷,需要沒有被滿足,被忽略、被遺棄、被虐待、被厭惡,我們的信任的 能力就被破壞了。與人相連的能力是基於我們需要別人,如果這個能力受損,我們 就有麻煩。
如果我們發現,世界可以信任,我們會學到 有需要 是好事,因能發展出分 享,分享愛、分享好東西,分享過程中可以幫助別人成長,改變困境,這帶來內心 的喜樂與成就感。愛人的帶來更多的愛。相對的,如果我們認為這世界不能信任, 那就會拒絕與人建立關係,過著一種不需依靠人的生活。這是與人相連接發生障礙 的第一個因素。
2.扭曲的思想
錯誤的地圖會引導我們到錯誤的地點;同樣,思想是引導我們了解這世界的心 靈地圖,如果我們有了錯誤或扭曲想法,這會影響我們怎麼去思想別人。明明別人 稱讚你,你卻認為他輕視你;明明很單純對你笑,想與你建立關係,你卻想成不懷 好意。這樣,在團體生活中你很難被接受,因為別人不知道該如何與你相處,這樣 的連結容易出現問題。
我們擁有許多對自己扭曲的想法:我是壞的、我不可愛、我的罪比別人的罪更 壞;我不配愛、我的需要讓任何人受不了;對人的需要是不對的;我的感覺會讓任 何人受不了;對別人是:沒有人靠得住;總是會離開我;好批評的;別人對我不重 要;別人會來控制我;人們的關心都是假的。 對神的看法:祂不是真正愛我;神不關心我的感覺,只希望我做好人;祂只要 好的基督徒;神會以怒氣待我、神不會聽我的禱告;神會控制我,讓我失去自由; 神不會原諒我,因為我的罪太大。
改變思想並不容易做到,因為我們所說的是信念,深藏在心裡的。對人際關 係,早在我們能理解前就已形塑。刻在我們胸懷裡。所有真實及深沉的改變,都不 會發生在關係之外,因為那裏是心所存在之處。必須在一個安全的關係中,才能察 覺我們是否有扭曲的思想,進而改變。要小狗對虐待牠的人敞開心是很笨的。我們 必須面對扭曲的思想,讓我們的真我與人相連。正如大衛禱告說:「神啊,求你鑒 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裡面有甚麼惡行沒有,引導 我走永生的道路。」(詩139:23-24) 人生早期的傷害要花很長時間才能治癒;成長也要花許多時間。我們心中最脆 弱而容易受傷的一面;要花許多時間,才能使它堅強起來。保羅了解,他說:「我 們又勸弟兄們,要警戒不守規矩的人,勉勵灰心的人,扶助軟弱的人,也要向眾人 忍耐。」(帖前5:14)
養育我們成長的家庭中,都會有一個人際關係準則。告訴我們甚麼可以做,甚 麼不可以做,甚麼是對的,甚麼是錯的。離開這界限,就會受到處罰。即使在那 時。我們還不知道這人際關係系統的意義究竟正確不正確,它已深深形成我們的習 慣與性格之一。就好像我們心靈擺放的一個地圖,往往這些系統準則,與上帝的準 則大不相同,甚至有許多衝突。
例如:
1.不可讓任何人在情感上接近你。
2.不可將你真正的感覺告訴人。
3.為了保持和平,不一定要說實話。
4.要努力使外表看起來美好。
5.要有卓越的成就以光耀門楣。
6.絕不可脫離家族的牽絆。
7.不可在外論及家中之事。
8.仁慈柔和的感覺是不妥的。
這來自於一個錯誤的屬靈系統,不是完全依據聖經的準則,而是家族本身的發 展。可是當我們認真尋求聖經的教導,常常會讓我們大開眼界,改變我們既定的眼 光。例如耶穌的家庭觀:「當下,耶穌的母親和弟兄來,站在外邊,打發人去叫 他。有許多人在耶穌周圍坐著,他們就告訴他說:「看哪,你母親和你弟兄在外邊 找你。」 耶穌回答說:「誰是我的母親?誰是我的弟兄?」 就四面觀看那周圍坐著 的人,說:「看哪,我的母親,我的弟兄。 凡遵行 神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姊妹 和母親了。」(馬可福音3:31-35)
耶穌並非拒絕他的家人,而要強調在屬靈關係上,信祂的人有更高的優先次 序。耶穌一直教導,我們是從一個國度遷到另一個國度。其中重要的是認識誰是我 們的家人。神是說,我們需要來自遵行神旨意原則家人的支持,遠勝過血統上的家 人關係。凡願意以上帝旨意作為生活準則的人,才是真正與上帝連接的家人。 所以,作為基督徒,隨時帶著儆醒的態度是健康的,警醒是在自己的內心帶有 新的眼光,用心的視野,檢視我們的生活以及思想。一個進步的基督徒,必是一個 喜歡探索新知的人,樂意默想神的話語,研究世界新的發現;一個進步的基督徒, 也喜歡主動與人建立關係,探索不同的思考模式,這都能帶給自己新的衝擊與反 省,在我們內心深處不斷發現新的感動。警醒在生活中,處處可以發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