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中壢教會

主任牧師 : 陳克安 |青年牧師: 洪以琳
電話:(03)422-4354 & (03)4222425 (03)427-1863 
網址:www.chunglipc.org 地址:桃園市中壢區中平路124號
傳真:(03)425-3291 
EMAIL: chungli.pc@msa.hinet.net

20200329 陳克安牧師 - 可行與不可行

經文:哥林多前書10:23-33
題目:基督徒生活的原則—可行與不可行

一、可行與不可行

保羅教導哥林多教會信徒說:23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 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24無論何人,不要求自己的益處,乃要求別人 的益處。

如何判斷可做或不可做,和我們知道多少有直接關係。亞當利用神 給他的自由,做了神不喜悅他去做的事。亞當誤以為吃了分別善惡的果 子後,會比現在的他更好、更有智慧、更有能力。然後採取行動―去吃 了!其實不是分別善惡果子能夠加添智慧,是上帝才能給予智慧,神禁 止亞當去吃分別善惡果子,只是要看看亞當會不會順服上帝的吩咐。亞 當與夏娃不知道他們想要的,是一個大謊言,他們違背與上帝的盟約, 沒有使他們更有智慧,反而是羞愧與逃避,破壞了人與神之間親密關 係,將罪帶入世界。他們自由的行為,對自己和別人一點益處都沒有!

我們區分知(knowing)這一事上面有幾種層次。

A.單純的知,像嬰孩一般純真無知,完全仰賴父母給予和保護。

B.盲從的知,不假思索地接收訊息,不懂辨別是非的知道。

C.無謂的知,所謂愛聽八卦消息,喜歡獲得不需或者不必要知道的 訊息,誤以為知道許多訊息就神通廣大,對自己沒有益處。

D.智慧的知,科學家們探索宇宙,愈知道宇宙真相,愈發現人類渺 小,發現創造與管理宇宙運作背後,必有一位偉大的上帝。於是智慧的 人,向這位上帝發出讚嘆的言語:

「3 我觀看你指頭所造的天,並你所陳設的月亮星宿, 4便說:人算 甚麼,你竟顧念他?世人算甚麼,你竟眷顧他? 5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 點,並賜他榮耀尊貴為冠冕。6-8你派他管理你手所造的,使萬物,就是 一切的牛羊、田野的獸、空中的鳥、海裡的魚,凡經行海道的,都服在 他的腳下。9耶和華─我們的主啊,你的名在全地何其美!」(詩篇8:3-9) 「 7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點,賜他榮耀尊貴為冠冕,並將你手所造 的都派他管理,8叫萬物都服在他的腳下。既叫萬物都服他,就沒有剩 下一樣不服他的。只是如今我們還不見萬物都服他。9惟獨見那成為比 天使小一點的耶穌;」(希伯來書2:7-9)

如果從單純的無知、盲從的知道、無謂的知道這三類所做出的行 動,很大機會會做出錯誤的行動,做出沒有意義的行動,做出對別人沒 有幫助的行動。因為如此,提升我們在知的能力是極為關鍵。必須承 認,大部分的人不知道自己要的是甚麼?以至於很難改變自己的態度與 行為。

有位白人富商在南太平洋的巴布亞新幾內亞旅遊,見到當地原住民 坐在椰子樹下,一隻,等待椰子蟹爬上樹頂,用牠那大的蟹夾割下椰 子,花了好長的時間,這位原住民把椰子撿起來,繼續坐在樹下等待。 白人富商說:「我看你等椰子從樹上掉下來,很浪費時間。」原住民: 「浪費時間!」(對原住民來說,浪費時間是他人生第一次聽見,這詞 很奇怪!因為原住民最多的就是時間了!無所謂的浪費!)富商:「我 如果是你,不會像你一樣坐著等椰子掉下來!」原住民:「那你會怎麼 做?」富商:「我會用竿子把這一大片成熟的椰子都搖下來,然後撿起 拿去市場賣。」原住民:「然後呢?」富商:「把賺得的錢存起來,存 夠了,可以買你喜歡的東西。」原住民:「那你買甚麼?」富商:「( 用手指著不遠的海岸的一艘遊艇)你看!那就是我用賺到的錢買下的豪 華遊艇,我可以環遊世界,欣賞許多美麗地方。就像現在,在你們這裡 躺在美麗沙灘,欣賞海洋景色,吃著新鮮美味的椰子蟹。你也可以像我 一樣努力工作賺錢,去實現你的夢想。」

原住民:「你說,你的夢想就是駕著船到世界各地欣賞美麗的景 色,躺在沙灘上,吃著新鮮的椰子蟹!」富商:「對啊!人生最快樂的 事不就是這樣嗎?」原住民:「你說這些我都有了!你看啊,每天我駕 著獨木舟往來島嶼之間,我累了就躺在黃金色般的沙灘,餓了就潛入海 裡捕捉各類的魚或是龍蝦。我不像你那麼辛苦!」

事實之一:我們把問題想得太簡單了!

有一對美國年輕的夫妻在台灣學習中文,他們把在台灣有趣的生活 放在youtube上分享。今年二月返回美國,他們看見台灣處置方式非常明 快,台灣百姓也配合政府的作法。返回美國,看見美國絕大部分的人對 疫情沒有積極反應,政府高層一開始也輕忽,沒想到疫情在很短時間內 發展快速,美國慌亂了,開始大採購,醫院病人一下子增加快速,各級 政府也還沒來得及處置,多數人沒有戴口罩習慣,口罩供應也不夠。死 亡人數以及感染病毒數字不斷快速升高。

這對夫妻在二個不同國度的體驗完全不同,照理說台灣必災情慘 重,沒想到台灣疫情控制竟如此穩定,相隔遙遠的美國卻在短時間內疫 情變得無法控制。這就是在同一件事情上,知道的層面有所不同,感受 就不同,產生的行動也就不一樣。這夫妻後來說面對武漢肺炎疫情的事 上,一開始,台灣人採取謹慎的態度caution來處理,美國人採取的是輕 視ignore的態度。導致結果變得很不一樣!

這說明如果在 知的層面上能夠更完全、更多方面,我們做出的 判斷與選擇會更正確,對自己有好處,對別人也有幫助。回到保羅舉出 吃祭拜偶像之物一事,來說明基督徒自由的意義。保羅透過這個例子說 明基督徒要如何使用神給我們的自由。不要絆倒那些想要認識主的慕道 友或是初信主的人。記住,我們在探討的是信主之人的自由,不是探討 這世界的自由。保羅強調的自由有個前提,不是指盲從的自由,也不是 指單純的自由,是有智慧的自由,因為保羅清楚知道有關祭物相關聯之 事。

1.他清楚辨明所有祭物原始樣式是上帝所創造的,也是神為了人所 準備可食用的。

2.人們所祭拜的神不是真神,不會說話的偶像,是人憑想像造出來 的假神。所以他們的敬拜不論多敬虔,只是一種盲目的敬拜。

3.所以信主的人,可以放心吃市場上所賣祭拜過偶像的食物。

4.雖然保羅知道,人有自由去吃這些祭物,但是保羅選擇放棄吃祭 物的自由與權利。

5.理由是,他知道有部分初信的人,過去曾生活在祭拜偶像的環 境,認為拜偶像的人才會去吃祭物。當他們脫離過去的習慣與生活模 式,選擇相信上帝時,已經決定不再與偶像、廟宇、祭物有任何相關聯 的東西接觸。今天,他們看見信主的人竟然大辣辣吃起祭拜過偶像的東 西,這行為對他們的信心必引起困惑與打擊。保羅為體貼信心才萌芽初 信者的信徒,選擇放棄吃祭物的自由。

保羅所以會做出這行動,是因為他的知道是更高層次的知。這個「 知」至少包含以下重要的原則:

A.凡事都可以行,但是必須先確認對自己有沒有益處。

B.凡事都可以行,但是必須先確認對別人有沒有造就。

C.凡事都可以行,但是必須確認會不會被轄制住。

D.我們所考量的良心不是我們自己的良心,而是對方的良心。

如果在一件事上有更徹底更廣泛的認識與知,我們採取的行動必會 更加謹慎、更關心其他人的立場,不會任由自己去享受所謂的自由與權 利。所以,基督徒的自由是一種受限制的自由。這樣的自由是帶著愛心 與關懷的基礎。

事實之二:選擇逃避自由,不願意或者沒有勇氣接受真正的自己 上帝給人自由是一種免於被罪、被世界、被自己的肉體轄制的自 由,不需要因為恐懼上帝而選擇相信上帝,這種機械式順服上帝,不是 神所喜歡的。連我們接受不接受上帝的恩典也是我們的自由,但神要我 們知道,一旦我們選擇離開上帝,那我們將活在黑暗裡的轄制。

弗洛姆為著名的心理分析學家,寫過「逃避自由」一書,分析人們 逃避自由的心理。他認為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人與大自然以及與其他 人們的聯繫被割離,一天比一天孤獨,失去相互依存的安全感,產生矛 盾。一方面獲得個人自由,體會獨立自主的力量;另一方面,以順從權 威失去自由而換取安全感,成為極大的誘惑。弗洛姆認為在自由或安全 的矛盾當中,生出逃避的心理機制,其中之一就是「自動的順從」。 「自動的順從」是指「個人不再是他自己;他完全承襲了文化模式 所給予他的那種人格。」弗洛姆認為這種表面自動的順從,只是表面 看起來有其自發性,事實上在外界影響下,有如被催眠者的行為一般。 這種逃避機制不能真正解決不安,會繼續帶來懷疑自己的失落,以至於 陷入不斷追求與別人一樣的惡性循環,這就是現代社會的問題,使人不 安、順從、懷疑、再不安、再順從......一直反覆下去。可見藉著自動順 從而放棄自由的人,不但無法消除不安,而且被困在無止盡的惡性循環 裡。

二次大戰剛結束,美國記者邁耶重返德國,在十年居住期間,他採 訪十位普通德國人,了解為什麼多數德國人擁護納粹,其答案正如他 為自己的書所取書名:「他們以為他們是自由的」。一戰後,德國背負 巨額戰爭賠款,新建魏瑪共和體制一直處於混亂中,1929年的世界經濟 危機使德國雪上加霜:馬克大幅貶值,失業率高達30%,各派政治力量 整天互相攻訐、無計可施。希特勒上台前,這十位普通德國人都處於失 業狀態,生活無著。在他們回憶中,1933年納粹上台至1939年戰爭爆發 前,是德國歷史上最好的時光。納粹靠著基礎建設,整頓社會秩序,迅 速振興經濟,恢復公共服務。僅僅三年,德國的高失業率下降為零,成 為當時的經濟強國。在那段時間,這十位德國人的家庭生活都有了很大 改善,不再受窮挨餓。一位裁縫告訴記者,他想要的就是安全保障、國 家提供的工作,而且有保險和養老金;1935年他成為納粹成員後,這些 夢想全都實現了。一位木工則說,納粹縮小了貧富差距,每個人都有了 工作機會,戰後雖然有自由,但自由卻不能作為生活的替代品。這表 明,儘管納粹上台後鎮壓反對派,迫害猶太人,但只要讓民眾得到他們 想要的物質生活,他們就會支持納粹。如果希特勒不發動戰爭,就仍將 為振興德國的偉人載入史冊。

希特勒懂大眾心理,他爭取支持不是提高福利,而是增強他們的翻 身解放意識。這些都是正派勤勞的人,他們在納粹統治下沒有受迫害, 不認識任何高層人士,甚至不知道大屠殺。即使他們知道一點也不相 信,認為是猶太人的謠言。由於缺乏公民權利意識,他們覺得猶太人太 有錢,感到不公平,剝奪猶太人的財產是應該的。他們渴望社會公平, 卻缺乏把事實聯繫起來的能力,把宣傳和事實分開的能力,看不到納粹 的「公平」,是攻擊人的基本價值和權利。導致納粹上台的不是民主制 度,而是當時德國人多是從個人處境出發,對他人的權利漠不關心。他 們沒有社會公民意識。

與許多德國人一樣,納粹宣傳通貨膨脹是猶太人造成的,他們就相 信了。他們所知的訊息全都被改造,他們也沒有驗證的能力。裁縫曾與 記者談到毒氣室,說:「如果發生了那種事,那它是不對的,但我相信 它沒發生過。」偏見使他只相信官方媒體的宣傳,而不是相信事實。即 使發生屠殺事件,他也認為領袖是好的,壞事都是周圍人幹的,領袖只 是受騙了。為了鞏固民眾的思想,納粹強調的都是非智性的品格,如忠 誠、純潔、勞動、簡樸和愛國主義等,並把喜歡思考的知識分子看成是 不可靠的、有危害性的階層。

多數人只有二選一的簡單思路,一位收帳員告訴記者,他最喜歡希 特勒的名言是:「要麼這樣,要麼那樣。」這給大多數德國人的選擇 提供解釋:為了實現國家富強,可以放棄維護個人權利,包括知道的權 利。在記者看來,這些德國人不是不關心政治,而是缺少政治權力意 識,不懂得自己擁有最高權力公民的責任,認為國家是崇高的,個人無 足輕重,對他人苦難漠然,甚至參與迫害。

戰後德國人開始新生活,這十位的生活一度變得艱難,需要承 擔比從前更多的個人選擇和責任,對此他們總抱怨和不滿,覺得納粹曾 經把一切都管理起來,統治得很好。這表明,他們以為在納粹統治下才 是真正自由的。他們渴望的從來不是自我實現的自由,而是想要擺脫「 自由選擇的可怕負擔」。美國記者由此得出結論,這些德國人缺少的是 公民意識和勇氣:「一種能夠使人既不被統治也不統治別人而是能夠自 我統治的勇氣。」

當以色列百姓生活在異邦埃及時,上帝的心與他們在一起,不願他 們敬拜虛假的神,活在假自由的假象中―不要離開埃及,可以有吃有 喝的生活。當他們被上帝拯救,離開埃及,獲得自由並成為上帝百姓身 分,前往應許之地,活出上帝國度的兒女生活,但是,以色列人卻寧願 不接受這種自由,希望回到原本屬於奴隸身分的埃及。

以色列眾人向摩西和亞倫發怨言,全會眾對他們說:2我們寧願死 在埃及地,寧願死在這曠野!3耶和華為甚麼要把我們領到那地,讓我 們倒在刀下呢?我們的妻子和孩子必成為擄物。我們回埃及去豈不更好 嗎?4他們彼此說:「我們不如選一個領袖,回埃及去吧!」(民數記 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