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中壢教會

主任牧師 : 陳克安 |青年牧師: 洪以琳
電話:(03)422-4354 & (03)4222425 (03)427-1863 
網址:www.chunglipc.org 地址:桃園市中壢區中平路124號
傳真:(03)425-3291 
EMAIL: chungli.pc@msa.hinet.net

20200315 陳克安牧師 - 從不自由到自由

經文:哥林多前書9:19-23
題目:從不自由到自由

一、從不自由到得真自由

基督徒在蒙恩前是活在不自由的處境中,但是自從我們接受了基督的救 恩,基督徒擁有最大的自由,就是為上帝所悅納、喜愛、稱義、祝福、賞賜 而活在上帝中的自由,被上帝接納到祂永恆生命中的自由,這自由使得基督 徒超越在世界之上,不受任何世間、黑暗權勢的限制與綑綁,罪惡、痛苦、 死亡與撒但都限制不了基督徒。

保羅說:「基督釋放了我們,叫我們得以自由。」(加5:1) 主耶穌也應 許我們說:「你們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門徒;你們必曉得真理, 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8:31)聖經裡的自由,和現代人熟知又熱衷自 然權利的自由不同,不是政治法律上的自由,不是自以為可以為所欲為的自 由,而是在基督裡的自由,為上帝所充滿並與祂同享永恆的自由,可活出聖 潔、良善、榮耀之生命的自由。這自由無法從外在表象直接得知與判斷,也 不可能被任何世俗之人所知道,雖然它必外顯於行為中。保羅說:「基督是 我們的生命。」(西3:4)作為萬有之首的基督既然是基督徒的生命,那麼除 了基督,還有甚麼能限制基督徒呢?沒有,所有現實世界的任何事物,都無 法限制「在基督裡」的自由。

南非前總統曼德拉在自傳寫:正是在那些漫長而寂寞的歲月裡,我對 我自己的自由的渴望才變成了我對所有的、不論黑人或白人的自由的渴望。 我同時也知道,正像被壓迫者的親身感受一樣,壓迫者必須得到解放。剝奪 別人自由的人是可恨的囚犯,他被鎖在偏見而心胸狹窄的鐵窗背後。如果我 要剝奪別人的自由,我也就不是真正的自由,就像當我的自由被別人剝奪時 我也一定不自由一樣。在這樣的情況下,被壓迫者和壓迫者同樣都被剝奪了 人性。

當我走出監獄的時候,解放被壓迫者和壓迫者雙方就成了我的使命。有 人說,這個使命已經完成了,但是我認為,情況並非如此。事實上,我們還 沒有自由,我們僅僅是獲得了要自由的自由,獲得了不被壓迫的權利。我們 還沒有邁出旅途中的最後一步,而且在更漫長、更困難的道路上,我只不 過剛剛邁出了第一步。因為,獲得自由不僅僅是擺脫自己身上的枷鎖,而是 尊重和增加別人的自由的一種生活方式。我們獻身於自由的考驗還剛剛開 始。

曼德拉的一生是一個不尋常的見證,即使被限制在監獄裡,但是監獄不 能限制他的心靈,他的心靈活出真的自由,他與上帝的關係,他從神得著生 命、喜樂、盼望與力量,他決心放棄仇恨,這都是他的自由。也因為這股力 量,燃起整個民族的自信心,他走出了一條新的自由之路,那就是對仇敵的 寬恕。

我用淺白的話來說,我若選擇報復,我就失去了一個朋友,也失去挽 回一個靈魂的機會,即使這是我的自由,我卻失去為主作工的機會;或者, 我可以選擇寬恕,我便多了一個朋友,很大可能也多了一個靈魂可以回到上 帝的懷抱。雖然世界會嘲笑我為什麼放棄權利,我內心也會掙扎,但是這個 選擇才是我的自由,我選擇學習走基督走過的路。

二、從自由到放棄自由―學習跟隨基督,放棄自己

耶穌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 我。」(路9:23)耶穌基督呼召我們跟從祂,第一要我們捨己。捨己的英文是 “deny”,「否認」。其實「己」是世上所有問題的癥結。如果無己,這世 界不會這麼多罪惡、不會這麼紛亂。魔鬼也是高舉自己而來。經文指牠是: 「明亮之星,早晨之子啊,你何竟從天墜落?你這攻敗列國的何竟被砍倒在 地上?你心裡曾說:我要升到天上;我要高舉我的寶座在神眾星以上;我要 坐在聚會的山上,在北方的極處。我要升到高雲之上;我要與至上者同等。 然而,你必墜落陰間,到坑中極深之處。」(賽十四12-15)

這裡不斷出現「我」。天使已很尊貴,但撒但不滿足,竟要與至高者同 等,這是自我膨脹、自我中心的表現;是造成混亂的主因。亞當和夏娃為何 會背叛神?當然是魔鬼的試探,但主要因為夏娃希望吃了禁果後,能有神同 樣的智慧呀!若不是為自己、為自己的「好處」,她不會犯罪。因此,耶穌 呼喚跟從祂的人要捨己,因為自我中心就不能過順從神的生活。「捨己」要 捨棄甚麼?

第一、捨去罪。

保羅說:「如果你們聽過他的道,領了他的教,學了他的真理,就要脫 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這舊人是因私慾的迷惑漸漸變壞的;又要將你們 的心志改換一新,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 義和聖潔。」(弗四21-24)

神是聖潔的,不可帶著纏累我們的罪來信靠神、事奉神。「......並要追 求聖潔,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來十二14)有人已信主,卻仍活在罪裡, 這豈不是矛盾嗎?人信主,等於領了天堂入場券,以後就可隨自己意思生活 了嗎?如果有人這樣想,他是假基督徒。我們信主後,要捨去罪,不再犯罪 得罪主。即使我們信主後熱心事奉,心裡卻常常犯罪,就不能討主喜悅,求 主幫助我們捨棄罪。

第二、捨棄自己的權利與認為好的事物。

保羅說:「我第八天受割禮;我是以色列族、便雅憫支派的人,是希伯 來人所生的希伯來人。就律法說,我是法利賽人;就熱心說,我是逼迫教會 的;就律法上的義說,我是無可指摘的。只是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我現 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 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 腓三5-8)

保羅的家庭背景、行為都好,但若有美好的恩賜,以此自誇,不能討主 喜悅;為主,你要捨去自己。要存感恩的心服事神,常存謙卑,不要以為地 上一切是應得的,因為沒有一樣事物不是神給我們的。物質、智慧、才幹 也要為主捨棄,不要以此自高自大。即或你所做的是應得的,但為耶穌基 督的緣故也願意放下。要學習放棄體貼肉體而體貼主。戴德生(Hudson Tay- lor,1832-1905)是早期來華的宣教士之一,其實戴德生可以行醫為業,也可當 牧師,留在英國建立教會和家庭,但他為主一一放下,他選捨己跟隨主。

第三、捨己也是放下自己的意思。

耶穌禱告說:「......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 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26:39)耶穌有權不領受苦杯,祂 不是理所當然該為罪人死;犯罪的人受刑才理所當然。耶穌希望父神用其他 方法成就救恩,解決人類罪的問題,而不是釘十字架。耶穌不是怕受痛苦, 遭神離棄,才是祂極大的痛苦。「......我父啊,這杯若不能離開我,必要我 喝,就願你的意旨成全。」(太26:42)耶穌沒有堅持自己想法和要求,因為 祂知道神有更高的旨意,祂全然順服。今天我們跟從耶穌,卻以自己利益為 先,如果神在你身上有更高的旨意,你願意揀選神嗎?

耶穌基督的捨己與我們不同,祂原是萬有的主,至高的神。「他本有神 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 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 上。」(腓二6-8)榮耀的神竟降世成為奴僕的形象,為人捨命死在十字架 上。耶穌捨命因愛我們,為我們付出尊榮和生命,這是極重無比的代價。愛 並不抽象,是看你捨棄多少。你願意為主捨棄甚麼?

和合本聖經與富善牧師

中文和合本聖經,負責翻譯的宣教士富善牧師(Chauncey Goodrich, 1836- 1925)。他本是英國人,祖先在1643年移民美國。富善生於1836年,二十歲時 聽了蕭富勒(Dr. William Schauffler, 1798-1883)博士講道,被聖靈感動,立志 到海外傳福音。在就讀神學院時,富善研修希伯來文,神藉着這門功課幫助 他以後翻譯聖經的工作。

富善熱愛中國人的靈魂,為福音廣傳,在生活習慣上,仿效小孩學習中 文,留心別人講話音調,設計記錄音調的辦法,不久,富善牧師成為在宣教 士中,北京話講得最標準,最流利的一位。除了佈道,牧養教會,教學,編 纂英漢字典,漢文研究外,他參加和合本聖經的翻譯工作。當年的中國, 已有許多宣教師翻譯不同版本中文聖經譯本,但在文意和字義上,不能令人 滿意。於是1890年,聖經公會在英美宣教士中,尋找有希伯來文與希臘文根 基,又熟悉中文的人重新翻譯新舊約聖經。

1891年,富善牧師被任命為和合本聖經的翻譯委員。和包括來自各宗 派的宣教士,前後共有十多人,在漫長二十多年的翻譯過程,由於他們工 作繁忙,有的因年紀老邁而請辭,有的病逝,故此,委員會人選一直不穩 定。1919年,和合本新舊約聖經經過二十八年之久的翻譯,終於面世了,富 善牧師已是八十二歲高齡。所有參與這份聖工的人,只有富善牧師從頭到尾 參與,神又給他有夠長的壽命看到整本聖經翻譯本的出版,他的喜樂與感恩 之心,難以筆墨形容。

我們不一定都像富善牧師被呼召離開家鄉到遙遠的地方為主作工,但是 我們可以學習跟隨基督的樣式,向主禱告說:就在我現在生活的環境,求主 呼召我為某某人的靈魂得救來禱告,啟示我可以為他們作些什麼事,引導我 們說什麼話,使他們對福音產生興趣。塑造我成為一位有影響力的基督徒。

保羅―從放棄自由到為你而活

保羅的信仰觀有二個層次,第一個層次他選擇放棄自己應該擁有的自 由。第八章裡保羅引用基督徒可不可以吃祭拜過偶像之物看見他的立場。第 一,他堅定認為基督徒有絕對的自由去吃祭物;第二,他寧願放棄吃祭物的 權利與自由,因為不願意讓信心軟弱的人跌倒,這是他選擇站在對方的立場 來著想。

我們若做某事使得非基督徒誤解或論斷我,那我應該為這緣故而不做。 如果我因為吃祭拜偶像之物被認定我拜偶像或參與祭拜偶像的事,讓他疑惑 或使他跌倒,保羅說基督徒當放棄那自由,他說: 若有人對你們說:「這 是獻過祭的物」,就要為那告訴你們的人,並為良心的緣故不吃。 我說的良 心不是你的,乃是他的。我這自由為甚麼被別人的良心論斷呢? 我若謝恩而 吃,為甚麼因我謝恩的物被人毀謗呢?所以,你們或吃或喝,無論做甚麼, 都要為榮耀 神而行。 (林前10:28-31) 為基督的緣故,不要製造機會讓人誤 解或毀謗我們,以至於本來還有機會以福音來改變他給破壞掉了。

保羅第二個層次的信仰觀,他選擇為了使對方得著好處而活。保羅說: 「19我雖是自由的,無人轄管;然而我甘心作了眾人的僕人,為要多得 人。20向猶太人,我就作猶太人,為要得猶太人;向律法以下的人,我雖不 在律法以下,還是作律法以下的人,為要得律法以下的人。21向沒有律法的 人,我就作沒有律法的人,為要得沒有律法的人;其實我在 神面前,不是 沒有律法;在基督面前,正在律法之下。22向軟弱的人,我就作軟弱的人, 為要得軟弱的人。向甚麼樣的人,我就作甚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 人。23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林 前9:19-23)

「向什麼人就作什麼人」,不是指沒有做人的原則,也不是任何人做的 事都要去做,甚至連犯罪也去;不!為了傳福音,甘願成為好像某人的樣子 接近他們。目的要拯救他們的靈魂。比爾海波斯牧師說,基督徒在傳福音的 過程中必須學習犧牲的態度,會在三件事上犧牲。

第一是犧牲時間。時間就是金錢,但是耶穌為了拯救世人,刻意選擇特 定人物去接近他們,祂聆聽他們的心聲,主耶穌總是能改變他們的人生,十 二門徒改變了,撒該改變了,馬大與馬利亞改變了,有罪的女人改變了,撒 馬利亞的婦女改變了,每次主耶穌與人相遇談話之後,他們的生命都產生巨 大轉變。如今我們也使用主說過的話來改變這世界。你願意捨棄你的時間去 陪伴那些靈魂有所需要的人嗎?

第二是犧牲財物。金錢不是萬能,但是上帝卻希望我們透過金錢與財 物,推動傳福音的大使命。金錢在傳福音事工上扮演重要補給功能,例如幫 助貧窮的人;在福音旅行中為慕道友募集費用,創造接觸福音的機會。在許 多次大災難後的重建工作,需要大量的經費與財物的幫助,這些都是在財務 上需要犧牲的服事。

第三個犧牲,是人生命的長期努力──表裡如一的敬虔生活。我們周遭 的人對對我們這人生活的改變感到興趣。他們認識我們最初的樣子,不順 服,說話不夠誠懇,服裝奇特,生活沒目標。一旦信主後,對於邀請他們到 教會的事不感興趣,但卻關心我們走在這條跟隨耶穌基督的道路會堅持多 久?生活有所改變嗎?我們的人生態度變得更積極嗎?對事件處理有不一樣 的態度與選擇嗎?婚姻生活有更完美與成長嗎?這種馬拉松式的信仰追求是 長期抗戰,讓人看見我們的堅持與忠心。

付出時間、財物、始終如一的信仰態度的三種犧牲,加起來總和就叫做 影響力。不要誤解傳福音只是傳講聖經裡的道理,他們就立刻接受主耶穌的 救恩。在一般情況下,如果沒有在未信者身上付出這三種犧牲的代價,他們 是不會簡單的跟我們來到教會。但我們也要知道即使我們付出三個犧牲,人 家也不一定到我們的教會,或會在二年後進入別的教會,影響他們接受信仰 之一,是他們曾受到你所付出的犧牲代價,那些犧牲的點點滴滴令他們印象 深刻。你難道不認為這也是讓我們安慰的事嗎?何必小信的認為必須要在我 們眼中看見結果呢?

我們今天在他們心裡撒種,以後別人收割,成為神國度的弟兄姊妹,上 帝都在數算你所付出的犧牲,這就是預備給你的獎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