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中壢教會

主任牧師 : 陳克安 |青年牧師: 洪以琳
電話:(03)422-4354 & (03)4222425 (03)427-1863 
網址:www.chunglipc.org 地址:桃園市中壢區中平路124號
傳真:(03)425-3291 
EMAIL: chungli.pc@msa.hinet.net

20181202 吳富仁牧師 - 以斯帖的鴻門宴

經文:以斯帖記 5:1~4
題目:請來赴筵

兩頓飯

大家平安!今天是待降節期的第一個主日,這也是傳統教會節期中新年度的 開始;過去的基督徒,是從這個主日開始他們的一年。待降節期有四個主日,第 一個主日,主題就是預備。請問你如何預備你的心,來迎接主的降生呢?有一 個故事說,有一個部落首領下命令,要下屬為他預備兩頓飯。第一頓要呈現世上 最好的東西;第二頓卻要世上最壞的東西。他的下屬是個年輕人,他所呈上的第 一頓飯,就是切成薄片的牛舌頭,這年輕人解釋說:「舌頭是世上最好的東西之 一,因為舌頭能說出真理的話語,幫助人成長與成功,給我們勇氣,使我們保持 正直;舌頭還能表達感情,透過溫暖人心的話語,讓人們親密團結。」首領聽了 非常感動大表贊同。幾天後,首領準備要吃世上最壞的東西,沒想到呈上的東 西,與頭一次吃到的一樣,都是牛舌。這年輕人不疾不徐解釋說:「舌頭也是世 上最壞的東西。因為它能說出憤怒與沮喪的話,人們聽了會傷心絕望。舌頭也會 說謊,破壞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使幸福與快樂幻滅。」

親愛的朋友,就像雅各在他信上說:「原來我們在許多事上都有過失;若有 人在話語上沒有過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雅3:2)以斯 帖記第五章記載,王后以斯帖冒險求見王後,邀請王與哈曼來赴她的筵席,就像 俗語說:飯可以亂吃,話不可亂講;其實不論吃飯或講話,都需謹慎;就在這一 章,我們可以讀到,以斯帖的決心、節制與計劃週全,另外卻是一個隨意承諾的 王,以及一個自以為是的親信──哈曼,聖經透過他們各自的言說,把他們的嘴 臉與樣子,顯露得一覽無遺。 即或不然的決心

當哈曼將滅絕猶太人的命令,傳遍波斯全地時,「末底改知道所做的這一切 事,就撕裂衣服,穿麻衣,蒙灰塵,在城中行走,痛哭哀號。」(斯4:1)末底 改撕裂衣服、穿麻衣,正是近東地區的人表達極致悲哀的表現,末底改心裏明 白,是他觸發哈曼展開滅族的行動,因此,他哭泣哀嚎,不肯受安慰;就像大衛 哭求上帝說:「我幾次流離,你都記數;求你把我眼淚裝在你的皮袋裡。」(詩 56:8)詩人相信,上帝必會看見,並且記得祂的兒女,在痛苦漫長的夜裡所流下 的眼淚,詩人同時懇求上帝,將這些眼淚裝進祢的皮袋裡,這就是相信上帝--祂 那永遠記得的愛。雖然這危機,是末底改拒絕向哈曼致敬引起的,但聖經沒有歸 咎於他,是的,雖然我們一時選擇與行動,會引來不好的結果,這不是我們心所 願,因此我們也不應該過度怪罪自己,因我們無法控制這世界與別人的回應。末 底改不是獨自哀傷,而是舉國猶大人都與他一同哀傷;連以斯帖也知道後,也極 度震驚、憂愁。

於是末底改與以斯帖,便有一場激烈來回的對話,以斯帖最後下定決心,回 覆末底改說:「你當去招聚書珊城所有的猶大人,為我禁食三晝三夜,不吃不 喝;我和我的宮女也要這樣禁食。然後我違例進去見王,我若死就死吧!」( 斯3:16)我們今天讀到的經文,正是以斯帖抱著即或不然的決心,違例見王的行 動。諷刺的是,前王后瓦實提被廢,只因她不肯到王面前露臉;如今,以斯帖卻 冒著失去后冠與性命的危險,到沒有召喚她的王面前;這正是權勢的誘惑與危 險,拒絕召喚是危險的,未經同意出現更是魯莽。當然這是集體禱告後所展開的 行動,因為禁食在猶太人傳統裡,通常都伴隨迫切禱告。

以斯帖得恩寵

「第三日,以斯帖穿上朝服,進王宮的內院,對殿站立。王在殿裡坐在寶座 上,對著殿門。」(斯5:1)禱告能改變人生命的樣貌,當猶太人還在穿麻衣禁 食禱告時,以斯帖便開始展開行動,這也是她第一次發現自己內在聲音與力量的 時候。她主動穿上皇家服裝,站到王宮內院裡,這短短一節裡,表達「皇室」的 字眼多達六次,經文堆疊用來強調這王的權勢。禱告後展開的行動果然奏效,王 一見到以斯帖,就伸出杖表示歡迎,自然到好像什麼都沒發生。但王知道,王后 前來必有所求,於是「王對她說:』王后以斯帖啊,你要甚麼?你求甚麼,就是 國的一半也必賜給你。』」(斯5:3)亞哈隨魯王是誇口,還是當真呢?以斯帖 的受寵還與她剛進宮時一樣嗎?

目前我們讀到的版本原文是希伯來文,是以斯帖記較短的版本;但還有一個 著名版本,就是猶太譯本──俗稱七十士譯本裡,在這裡卻有大篇幅更改或插 入。內容包括末底改與以斯帖長篇禱告,接著描述,以斯帖抱著恐懼與必死決心 走向王,到幾乎無法行走,甚至需要靠在婢女身上才能前進,一開始,王因被打 擾而發怒,因此,以斯帖嚇到昏倒。這時王才心生憐憫,擔心她安好,才施恩於 她。倘若有興趣,可參考次經或天主教的聖經。倘若從猶太譯本這角度詮釋,是 以斯帖用天生柔弱美女的樣子,打動了王的心。就像俗語說:英雄難過美人關, 男人最受不了的,就是他所愛的人哭泣或昏倒。就像智者說:「王的忿怒好像獅 子吼叫;他的恩典卻如草上的甘露。」(箴19:12)

我相信,這同時也是上帝隱藏的手所造成的,以斯帖得到王的恩寵,但這只 是開始而已,所有接近權力核心的人,都需戒慎小心,光是被接納,被喜愛還不 足以成事,王這時所說的話,也不應該當真,畢竟沒有任何君王,會輕易放棄 他一半的領土。但因王這輕率的話而起了頭,「以斯帖說:『王若以為美,就請 王帶著哈曼今日赴我所預備的筵席。』」(斯5:4)以斯帖第一次得到求情的機 會,但她卻只是提出邀請,這邀請是王會欣然接受的,就是參加她的酒宴。同時 請他帶著關鍵人物──哈曼,一起赴宴。

請來赴宴

請來赴宴,以斯帖的智慧在此真正展現出來。很明顯當時的波斯王宮裡經常 舉辦酒宴,以斯帖記一開始便是兩場宴席。因王的大話,使得這邀請輕易到讓王 無法拒絕。表面上,以斯帖想要與王多花時間相處,宴席是私下場合,酒過三 巡,在舒適沒有壓力的氛圍下,提出請求較容易成功,也不需在大庭廣眾之下, 提出要求讓王不好下台階。相對第一章,王下詔命要全波斯女人尊崇男人,讓男 人當家,故事至此,卻描述王卻不知不覺就照王后的話去做,讓她當家;同時也 讓痛恨猶太人的哈曼,不知不覺就聽從一位猶太女人。

就在他們一齊赴宴時,「在酒席筵前,王又問以斯帖說:『你要甚麼,我必 賜給你;你求甚麼,就是國的一半也必為你成就。』以斯帖回答說:『我有所 要,我有所求。我若在王眼前蒙恩,王若願意賜我所要的,准我所求的,就請王 帶著哈曼再赴我所要預備的筵席。』」(斯5:6~8A)王再次認真承諾,他向以斯 帖表明心意,不要以為我之前說的是場面話,「只要你向我提出要求,我必答 應。」不久前,前王后瓦實提被廢,只因她拒赴王的宴席,而王對以斯帖的喜 愛,卻因她主動邀約而加增。人的主動或被動,怎樣捉摸拿定,我們真需要靠上 帝的智慧。以斯帖這時的回應,讓許多人摸不著頭緒,但她是用非常謹慎的態度 在處理,畢竟涉及的是全族的生命;很明顯,在筵席前她已經做好決定,要拖延 請求,這使王與哈曼更加好奇,倘若答應再次赴約,王就不得不接受王后所提出 的任何請求。這就好像智慧的人說:「義人的心,思量如何回答;惡人的口吐出 惡言。」(箴15:28)當人得勢的時候,會顯露出他生命真正的本質,誰是義人、誰 又是惡人沒有寫在臉上,卻在他們得勢時顯露出來。以斯帖與哈曼,他們各自得 到王的看重與允諾時,卻顯露出不同的樣貌。

一個相信「有明日」的人

「明日我必照王所問的說明。」(斯5:8B)以斯帖可以馬上揭穿哈曼的陰 謀,並為猶太人求情,但她卻選擇不馬上這樣作,一個相信上帝在隱藏中動工的 人,生命必有一個記號,就叫做盼望;當王第一次將哈曼交到她手裏時,她卻把 哈曼放回到神那隱密的手裏。明天當然有很多變數,然而,一個相信上帝的人, 不會衝動行事,也不會盲目到恃寵而驕,同時她會是一個「有明天」的人,以斯 帖心中明白,她能等到明天!明日將至,那時才會真正的攤牌。

聖靈會帶領我們相信,必會有”明天”。在大衛的故事中,也如此告訴我 們;他曾有兩次機會,可以暗地把追殺他的掃羅王殺掉,倘若這樣,大衛生命最 大的難處就此消失,甚至可以直登王的寶座。但大衛卻不如此選擇,只因為他是 一個可以等到”明天”的人,他相信上帝在明日必要掌權,因此即便錯失良機, 他也願意,即使未照自己心意成就,也無妨。親愛的朋友,當上帝將敵人交在我 們的手裏,我們會怎樣回應呢?是致他於死地呢?還是放手,將他放在上帝手中 呢?這正是一個背十字架的人真實生命的展現,這就是此時以斯帖所表現出來的 樣子。

相對哈曼,他卻有愚昧與驕傲的回應;顯然他對自己受邀在王與王后這宴 席,心中歡欣鼓舞,以致在他回程中,特別去注意末底改不向他致敬,心中怒火 再度昇起,心想:連王與王后都那麼重視我,你這小小猶太人怎敢不跪拜我呢? 人在一時得勢時,得意難免,但卻要小心當下的所說所想,與所做的決定,哈曼 之妻與朋友最後的建議,就暴露出他們的愚昩,「他的妻細利斯和他一切的朋友 對他說:『不如立一個五丈高的木架,明早求王將末底改掛在其上,然後你可以 歡歡喜喜地隨王赴席。』哈曼以這話為美,就叫人做了木架。」(斯5:14)同樣 是明日,但哈曼對明日的謀算,卻是一個陰狠、惡毒、殺人的計劃;而那木架上 要釘的是誰,也惟有明日才能知道。上帝的話是這樣告訴我們的:「你豈不知, 亙古以來,自從人生在地,惡人誇勝是暫時的,不敬虔人的喜樂不過轉眼之間 嗎?」(伯20:4~5)小心我們的誇勝與喜樂,若不在上帝手中,到明天或許反轉 也不一定呢!

上帝帶來的禮物

1683年7月14日,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大軍,包圍當時神聖羅馬帝國的首都維 也納。皇帝在圍城前先跑了,只留城內一萬三千人的軍隊再加五千個民兵,他們 卻要面對城外十七萬土耳其大軍。土耳其統帥穆斯塔法,他認為皇帝已逃走,一 定攻城容易,於是下令休息十天。沒想到維也納城牆高大,有大砲回應,打得土 耳其軍隊難以招架。於是土耳其軍隊想要挖地道進城。沒想到,城裡的麵包師傅 彼得.溫得(Peter Wender)深夜做麵包時,一直聽到從地底傳來的怪聲,他立刻 報告守軍,將土耳其軍隊所挖的地道全都破壞。戰事再度陷入膠著。

土耳其軍攻城不下就將城圍住。這場仗打到九月,眼見城內快要絕糧斷水, 當時的教宗英諾森十一世知道這一仗決定基督教的存亡,於是他願出重金策動波 蘭國王索別斯基搬來救兵。但問題是,怎麼突破土耳其軍的包圍,將消息帶給波 蘭王呢?此時,法蘭茲.考希斯基(Jerzy Franciszek Kulczycki)這位住在維也納 的波蘭人便派上用場,他曾在土耳其生活,能說流利的土耳其話,於是他騙過層 層關卡,搬來波蘭援軍。1683年9月12日,波蘭援軍來到維也納。雙方惡戰十五 個鐘頭,土耳其潰敗,從此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再也無力西征。

土耳其軍隊敗退後,留下兩萬五千隻駱駝和一包包綠色的豆子。維也納人以 為這是駱駝飼料,但考希斯基知道,這是「咖啡」。他要求得到這些豆子作獎 賞,同時他得到特許,在維也納開設歐洲第一家的「咖啡館」。起初維也納人喝 不慣帶渣的咖啡,於是他把咖啡渣濾掉,加上牛奶,果然大受歡迎。後來傳到義 大利,教士看這黑黑的水又苦又讓人上癮,稱它為「魔鬼的禮物」,但教宗克雷 芒八世喝過後,卻感覺好極了,說它是「上帝的禮物」。從此傳遍世界,成為現 在我們生活的必需品。

另外是麵包師傅彼得。在戰爭後,他烤出「新月型」的麵包,象徵把土耳其 的新月旗吃掉,在維也納大受歡迎,早餐必吃。這就是牛角麵包。過一百年,維 也納公主瑪麗.安托內特(Marie Antoinette)嫁給法王路易十六,她堅持早餐要 吃新月麵包,法國皇家廚師學做新月麵包,加進奶油和酵母粉,稱為「可頌」 Croissant,法文就是新月。這場大戰決定宗教疆界,也創造新的吃喝文化。 吃喝與說話,相信都是上帝帶給我們的禮物,但我們卻需要有眼光,帶著「 有明天」的盼望,才認得出來,但也要小心運用;以斯帖的筵席是一場精心的算 計,透過這場筵席中的吃喝與話語,卻顯露人心;以斯帖也透過她的筵席,展現 一個願意捨己、為愛冒險,在權勢與得勝中不致迷失,在異邦異境裏展現上帝兒 女的樣式。親愛的朋友,是的,我們都被邀請來赴上帝國的筵席,然而我們如何 來回應祂的愛呢?但願我們被認出,堪得成為上帝兒女的生活樣子,以生活真實 見證祂的憐憫與大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