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中壢教會

主任牧師 : 陳克安 |青年牧師: 洪以琳
電話:(03)422-4354 & (03)4222425 (03)427-1863 
網址:www.chunglipc.org 地址:桃園市中壢區中平路124號
傳真:(03)425-3291 
EMAIL: chungli.pc@msa.hinet.net

20230219 謝欣蓮牧師 - 聖靈的語言

經文:創世記11:4;使徒行傳2:1-13
題目:聖靈的語言

一、前言:語言的隔閡

有兩位客家小孩的對話,「壞了!我呣記得今日考試,猶要給人木了」,「不使驚啦,我報答案給你,你照抄就對了!」正好被坐在後面的原住民同學聽到他們的對話,雖然不確定對話內容,但大概聽懂了意思,考試過了十幾分鐘之後:錯、呣錯、錯、呣錯...,原住民同學心想:這是上帝聽到我的禱告,賜給我好機會嗎?「錯×、呣錯○、錯×、呣錯○...」結果考卷發回來零分!語言作為溝通的媒介,是拉近彼此關係最佳的橋樑,我們希望所說的語言是能夠引起共鳴,使彼此明白說話的內容,進而有好的溝通,但語言也有可能造成隔閡,產生誤解。

二、分分合合的語言

巴別塔的驕傲

巴別塔事件是聖經中最悲傷和最重要的故事之一。它揭示了人類心中廣泛的叛亂,重塑了文化的發展。11:4我們看到人想要聚在一起造一個塔頂通天的巴別塔,來傳揚自己的名,免得分散在全地上。人的目標不是要榮耀上帝,提升他的名字,而是為自己建立一個名字,就像在社交網絡上,無論哪種工具,都有一些「刷存在感」的人存在,要做些事來突顯自己的存在,顯示自己所說的多麼好,懂得多麼多,覺得人人都需要他一樣,讓別人注意自己有多好棒棒!這不僅僅是顯露人驕傲自大的罪性,箴18:12說:敗壞之先,人心驕傲;是上帝不喜悅的,誰能阻擋上帝的計畫?祂便要出手阻擋驕傲的人(雅各書4:6)讓人發現自己到頭來其實是在做白工。

五旬節的合一

使徒行傳第二章1~13節關於五旬節「聖靈語言」的神蹟,聖靈大大澆灌下來,充滿所有在場的門徒,顯然也包括婦女、小孩身上,這表示在聖靈一致性的作工之下,沒有一個群體是被排除在上主的團契之外,沒有誰有特別多或突出的領受,用彼此的家鄉話,一起稱頌神為大。 巴別塔變亂語言讓人無法溝通,藉由分散語言,除去人類的自

傲,聖靈使彼此能夠接著門徒,以嶄新的姿態出現在市井街頭,從此世界不再一樣,很快地,耶路撒冷的人都在談論耶穌的跟隨者。令他們驚訝的是,從世界各地來的朝聖客竟聽見這些加利利人用他們的母語傳講信息,述說上帝偉大的作為!福音是先傳給猶太人,五旬節的神蹟打破語言的隔閡,將上帝國的福音宣揚至各地,是普世的,使各國人都可以了解福音、認識福音。

三、臺灣語言復興(111/10/24資料來源:文化部、教育部)臺灣語言種類豐富,堪稱語言博物館,主要分屬原住民使用的南島語系和漢藏語系中的漢語兩大類,共有16族42個語言別,加上跨國婚姻移民的「新住民」,持續增加中。生活在台灣多元文化的社群中,我們須以更宏觀的態度看待彼此的不同,因過去歷史影響了各族群語言的自然發展,導致諸多本土族群語言面臨消逝危機,有關語言文化之保存與傳承工作實刻不容緩。臺灣各類本土語言,不論是南島語或漢語,甚至「多元文化公民」的語言均日漸受到重視和支持。除了教會、政府推動《國家語言發展法》和民間長期展開一系列的弱勢語言維護、母語和教學等語言復興運動。

當耶穌復活升天後,門徒聚集在耶路撒冷建立了教會,眼看著他們將過著穩定、安舒的生活,但神卻讓他們受到逼迫,並且四散到各地去,因為神的心意仍是要祂的門徒可以去到地極,完成祂所給予我們的呼召和使命。

在台灣這座小小的島嶼上,在主日的時候進行了將近十幾種不同語言(包括手語)、不同文化、不同形式的禮拜,充分展現了福音在台灣這個多元族群、文化的群體中,美好且具有創造性的一面,因此,現今的宣教不再只是「做個好管家」!新時代宣教打破地理性的疆界,不再只是向「萬邦」 傳福音,更強調是向「萬民」傳講上帝的信息。

四、聖靈語言的新整合

林前4:20因為神的國不在乎言語,乃在乎權能。「權能」指聖靈帶來的能力,信徒們生活中具體彰顯出「生命品質」或「愛」的能力,(林後5:17)。愛是上帝的本性,聖靈語言也以愛最根基,林前13:1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只有正確地行在愛神和愛人道中,才能發揮功效,並使人得益處。

上帝的靈已經降臨在這裡;在教會裡,祂要來更新,祂要來調整你我的生命,要透過你、我來復興教會,甚至要改變這個社會。就像柏林圍牆就是由教會祈禱開始,聖靈做工,連東德士兵都被感動,沒有向遊行的信徒開槍。我們是否已經預備好迎接祂,並接受祂所帶來的改變呢?

從語言看新時代的宣教事工本主日是總會所制定的原住民族宣教紀念主日,台灣原住民族自十七世紀開始,也就是荷蘭的宣教士來台時,就已經接觸了基督信仰,第一位接受洗禮的原住民是花蓮太魯閣族的姬望,她被稱為是「台灣原住民族教會的信仰之母」,至今將近百年。

1950年代開始,許多進入原住民族部落的神父、牧師,因為宣教需要,開始學習族語,也留下了很多辭典和文法著作,直至今日,我們翻譯完成了部分原住民族語聖經,但要全數翻譯完畢,讓各族都能用母語閱讀聖經,仍有一大段路需要努力。

五、結論

聖靈的語言是普世性的,也是在地性的,是關乎盼望,訴說上主救贖的語言。原住民族的宣教只是上主宣教拼圖的其中一塊拼圖,如今,台灣的教會不再是屬於某種族群的教會,還有松年、青年、兒童、婦女、弟兄等不同年齡、性別的信徒,總會原宣雖以原住民族宣教事工為主,但在普世議題及在地參與皆有深入參與,邀請弟兄姊妹支持原住民族宣教事工,讓聖靈幫助我們的教會,成為能說「聖靈語言的教會」。

【小組討論題目】

1.巴別塔變亂語言讓人無法溝通,透過聖靈充滿說出各國的語言,預示了這個福音要遍滿全地。是否曾有與人分享個人經歷神的大作為,因語言的溝通順暢帶來的神蹟?是怎麼做到的?又或曾因語言的溝通不良而主動放棄?試著思考看看,不要太快放棄,或許可以做些努力?

2.啟示錄五13使徒約翰的見證讓我們看見,神要把各族各民各國各方的人都買贖回來,一起聚集在天上,用一樣的語言,講一樣的話,彼此同心合意地稱頌讚美上帝。語言作為溝通的媒介,生活在多元文化的社群中,今日教會又該用什麼態度來接待使用不同語言的信徒(說母語?又或?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