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中壢教會

主任牧師 : 陳克安 |青年牧師: 洪以琳
電話:(03)422-4354 & (03)4222425 (03)427-1863 
網址:www.chunglipc.org 地址:桃園市中壢區中平路124號
傳真:(03)425-3291 
EMAIL: chungli.pc@msa.hinet.net

20230108 陳克安牧師 - 新的眼光

經文:申命記1:19-33
題目:新的眼光

申命記第一章19-46節是記載年老的摩西對新一代的以色列百姓,講述有關他們上一代以色列民失敗的故事。首先由以色列民派12探子窺探迦南地回來的說起他們所看見的。這一段歷史在〈民數記〉第13及14章有詳細的記述。12位探子進入了迦南地,然後回來匯報。其中兩個探子約書亞和迦勒向百姓說,起來,我們去得那城為業。但其餘的10個探子卻說不可能的,因那地的人很強壯、城很堅固,而且那些人像巨人一樣。結果百姓選擇相信後者的說詞就不願上去,他們的膽量全都消化了;也正因如此,帶來38年在曠野漂流的日子。我們不禁要問:為甚麼這事會發生的呢?是甚麼原因造就了以色列民的失敗?

一、不能進入應許之地的原因―不成熟的生命

從第26及27節,摩西因著百姓的失敗而作出的分析中,最少有三個元素,導致他們失敗。

A.經常性的埋怨

摩西指出,以色列民不願上去、違背上帝的命令,甚至發怨言說因為上帝恨他們。以色列民擅於發怨言,一出埃及地就開始發怨言,到了何烈山又發怨言,甚至上帝在何烈山向摩西頒賜十誡,以色列民卻在山腳悖逆上帝。若非摩西向上帝祈求,則上帝差點將全部以色列民消滅。

現在百姓來到加低斯巴尼亞,快可進入應許之地,他們卻不願上去,他們甚至指控上帝,以最荒謬的說法指控上帝,說上帝憎恨他們(第27節)。當上帝聽見以色列民的哀哭求告,看見他們受苦受害,於是上帝差遣摩西去拯救他們出埃及。上帝憑著祂自己的大愛和能力拯救以色列民,向他們展現上帝的憐憫,成為他們的拯救者和救贖主,但百姓卻說:「上帝恨我們」!這真是荒謬!我們曾否因諸事不順而像以色列民般,說「上帝恨我」?甚至說「上帝是我的敵人」?

B.恐懼(28節)

第二個失敗的原因就是第28節中所記載的:恐懼。百姓說是他們聽了十位探子所說的話令到他們膽戰心驚。因為那地的人又高又大,城又廣大又堅固,高得頂天,百姓就害怕起來。

恐懼其實真的會影響人,無論是在我們的工作、家庭或是周遭的環境,我們都會感到自己很渺小,因而整個教會及群體都因此受到影響。但這恐懼,卻令以色列民錯失進入應許之地的黃金機會,並且要花掉一整代人的時間來重新上路。可以說,因為一刻的恐懼,卻浪費了38年的歲月。

C.不信(30-33節)

除了發怨言(26及27節)和恐懼(第28節)之外,第三個原因是對上帝的不信。30及31節是上帝提醒以色列民,昔日祂曾為他們作了甚麼事。上帝說你們已看到上帝在埃及為你們所成就的事,用祂大能的膀臂救你們脫離埃及,令到埃及帝國動搖。以前你們是埃及人的奴隸,法老這個很有權威的王帝,但他的下場你們有目共睹。之後,你們亦親身經歷,上帝在曠野路上如何撫養你們,好像父親撫養孩子一般。

看過與見證過上帝拯救人出埃及的大能、經驗過上帝在曠野對人無微不致的供應和照顧,但他們仍然不願意把他們的將來交託給上帝手裡、仍然不願意相信上帝在日後仍會保護他們,所以敗給焦慮、敗倒在驚慌之中,甚至是拒絕相信。

我並不知道各位今日在上帝面前的生命光景,但假若其中一樣真的影響著你的話,請記起保羅如何勸勉提摩太:上帝賜給我們的,不是恐懼的靈,無論那些恐懼或怨言是從哪裡來,它們都一定不會是從上帝而來,因為上帝所賜給我們的,乃是仁愛、剛強和謹守的心。因此,我們對上帝,思想上要正確;對上帝在我們生命當中的作為,也要同樣有正確的想法。

二、神的心意,是呼召以色列人去得未得之地。

申命記有一個大前提,是摩西已經近120歲了,在以色列人第二次機會即將進入迦南地之前,摩西重述了歷史。重點是他們要進入去得神要應許賜給他們的“未得之地”―迦南地。如今他們新一代的以色列百姓在心態上已經經過38年漫長歲月的磨練,他們已經準備好進入這應許之地。

而這未得之地對我們今天的基督徒來說究竟指哪方面?甚麼是我們未得之地?按當時的歷史應用在工作方面,可以理解神要我們向未有教會的地方建立教會。正如約書亞領導以色列人去佔據未得之城邑那樣。按照希伯來書第三章七節至第四章十三節,對於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進迦南的應用,是偏重於靈程方面的進深,因信進入安息裏的經歷。

所以“未得之地”在聖經上更偏重於指我們在靈程上還未進入的新境界,未經歷那在基督裏更豐盛的生命,與救恩的更完美功效。

不少基督徒使用工作的忙碌掩蓋他們靈性上的軟弱和失敗,逃避應對付的罪。熱心工作可能受人讚賞,但在實際生活上是否向神忠心卻不一定為人所知。而後者正是神所要我們追求的。我們留意手中的工作是否成功,神卻要留心在我們這個“人”的靈命工程是否健康。除非我們允許神在我們的生命上作工,否則靈命不會長進。

雅各說: 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雅4:6)保羅說: 若有人以為自己知道甚麼,按著他所當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林前8:2)惟願我們都謙卑地不自以為知,不要讓我們有限的“知道”阻擋我們進入更全備的知道,不要讓我們的小聰明攔阻我們得着大智慧。在神無窮的豐富之中,還有許多是我們應得卻還是“未得之地”呢!

三、以新眼光來看環境

法國文豪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說: 構成探索之旅的真正要素並不在於發現新景物,而是以新眼光來看景物。

湯姆 凱利(Tom Kelly)和喬納森 李特曼(Jonathan Littman)二人合寫了一本書叫―「決定未來的十種人」。他們在前言就說,影響未來世界的第一種角色是人類學家。理由是人類學家具有幾個明顯的特色:

1.人類學家尊重―初心(beginner’s mind),意即一切從零開始,願意單純的接受。扮演人類學家的人,雖然他們有深厚的教育背景和豐富的田野經驗,他們願意放下他們的知識,不受傳統限制,不堅持自己的見解。懂得以真正開放的心胸來觀察。

2.人類學家熱愛所有人類行為中的新鮮事。他們觀察而不妄下斷語。他們以同理心去體會,他們一輩子都是人類行為學的學生,真心地喜歡觀察人、找人訪談,這一點若沒有真心的話,是裝不出來的。這是牧師在過去受訪時在人類學家身上可以證明的。

3.人類學家會參考他們自己的直覺。不一定會跟著大家的感覺走,而是會用直覺來判斷。

4.人類學家願意在垃圾桶裡尋找線索。他們會到大家最想不到的地方找答案。他們的眼光超越顯而易見之處,到不尋常的地方尋找靈感。

我們以這種眼光來檢視一下,在歷史上發生那麼大錯誤的群體以色列百姓,為什麼會惹動上帝的怒氣,寧願叫以色列幾百萬人繞行在曠野之地38年的時間,也不願意直接帶領他們進入應許之地―迦南。同時我們今天也可以來檢視自己,我們究竟在這個世界用甚麼態度與上帝同行。

四、脫胎換骨―開刀除去不好的想法

申命記是描述新一代的以色列百姓要進入迦南地之前必須面對的事實與挑戰。他們和38年前上一代的以色列百姓有沒有不同,他們的想法與信念對神有完全的信心嗎?我們知道人的腦部受傷,體內會有某個部位發生麻痺癱瘓的現象。現今醫學不斷突飛猛進,發展到一個地步,可以開刀切除腦中的腫瘤,脫離全身癱瘓、全身麻痺的狀態。

許多人會因著腦部精神疾病――錯誤的想法、邪惡的念頭、負面的生活哲學等,導致生活落入失落與失望的癱瘓,遠離神所賜的幸福生活。

人類的命運是由內心的狀態而定,所以「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4:23),「照你的信心,給你成全了。」(太八13)這是什麼意思?思想是生命的源頭,人生則按著所思所想的成就。

為了使生活中發生奇蹟,我們必須開刀切除腦中讓我們全身或半身癱瘓的腫瘤。我們至少需要切除的六種因素。

*內心的不安(anxiety)

心中若有不安,已經算是失去了幸福。不安的人一回到家,就開始吐露心中的不滿與不平,導致他人與他一同不安,在社會裡也不能帶給別人平安。這種人所到之處都會帶來不安的連鎖反應。那麼,為什麼我們會不安呢?其理由有以下二點:

A.因環境而來的不安。

一天,耶穌與門徒一同上船要到湖的對面去。一開始,湖水平靜無浪,船隻航行順暢。但船開到湖中間時,突然狂風大作,船身不停搖擺,巨浪襲來,湖水大量流入船裡。於是,門徒努力地將水從船中倒出,但是風浪太大,船似乎要沈下去了。那時,門徒才叫醒正在睡覺的耶穌,焦急高喊著:「主啊!我們要喪命了!」睡醒的耶穌就起來斥責風浪,風浪就止息了。那時,耶穌回頭看著門徒說:「你們的信心在哪裡?」耶穌沒有對門徒說:「你們沒有信心。」因為神已經把信心量給每一個人,所以沒有「無信心」的人。而是門徒將他們的信心放在環境上,放在感覺上,風平浪靜時才恢復信心,但狂風大作時,信心就轉變為懷疑,不安因而充滿內心。為了要接受第四度空間的思想,我們必須要拒絕從第三度空間的環境或感覺而來的思想。

他們沒有把信心放在屬於第四度空間,也就是神的話語上,而是將信心放在屬三度空間的環境和感覺上;所以即使神說要到對面去,當他們看到狂風巨浪、外在環境改變時,內心就失去接受神思想的信心。因此,耶穌才會問他們說:「你們的信心在哪裡?」

B.因罪而來的不安。

犯罪會帶來不安。人在犯罪以後,就會失去來到神面前的膽量。因為,罪會讓人與神分離。伊甸園裡的亞當和夏娃犯罪以後,就無法站立在神的面前。

亞當說:「我在園中聽見你的聲音,我就害怕;因為我赤身露體,我便藏了。」(創3:10)是什帶給他懼怕呢?是罪帶來心中的懼怕。亞當和夏娃吃了神不准他們吃的禁果,才知道自己是赤身露體,也因為懼怕而無法站在神的面前。今天,得罪神的人是沒有平安的。聖經說:「惡人必不得平安!」(賽48:22)

*孤獨(loneliness)

這裡所說的孤獨並不是指環境上的孤獨。若人過於以自我為中心,不去關心別人,此人就會漸漸變得倔強,成為冷酷的人。沒有人會歡迎這種人,所以他們會使自己走入更深的孤獨感當中,致使人生走向悲劇的結局。

神創造人的時候,並沒有要我們過孤獨的生活。「那人獨居不好」(創2:18)、「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創2:24) 耶穌不希望人類過孤獨的生活,所以在傳福音時要求門徒兩個兩個同去。保羅被聖靈差派出去傳道,也與巴拿巴同行。後來他與西拉同行,而巴拿巴則與馬可同行。所以,我們必須要從內心切除導致人生瓦解的要素――孤獨。

*猶豫不決(no decision)

沒有行動的信心是死的。不知道該選擇這個還是那個、該做還是不該做的人,就是沒有決心的人。這種人有懼怕失敗及迴避責任的特性。趙鏞基牧師說他在牧會時,往往會作兼職的媒人。許多人請他介紹對象,所以他當過幾次媒人,但只有一對成功。人們會不斷挑剔,若我們選擇配偶時無法果斷,就免不了要絕孓然一生。因為沒有人完美無暇,即使結了婚,夫妻還是需要常常彼此互相調整改變。

在我們不能立即做決定時,我們可以請教有經驗的人,但是更重要的是必須要求問神,向神呼求禱告。這樣,神就會透過聖靈來告訴我們,並幫助我們下定決心。

「只要憑著信心求,一點不疑惑;因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風吹動翻騰。這樣的人不要想從主那裡得甚麼。心懷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沒有定見。」(雅1:6~8) 當你心中有優柔寡斷的傾向時,就要求神幫你開刀切除,這樣才能過成功的生活。

*憤怒(anger)

動怒的人不討神的喜悅,因為動怒就如同在神面前行惡。現今有許多家庭就是因為有人說錯一句話而破碎,即使憤怒如潮水襲來,若能忍耐並說溫柔的話語該有多好,但是絕大多數的人難以做到。

當我們在輔導時,會說:「當你生氣時,就將聲音放低,慢慢說話。」如果太太做錯事而生氣,不要大聲喊「太太!」,因為大聲喊叫會加增怒氣,若我們把聲音放低,以溫柔的聲音說「太〜太〜」的話,怒氣就會消散。每個人都應該有事後回想自己因動怒而感到羞愧經驗。動怒會搞砸事情,對自己也沒有任何益處。所以,若我們生氣能夠忍受怒氣,這就如同開刀切除心中毀壞人生的病狀,可以看到更光明的未來。

*挫折感(sense of failure)

容易失望、以負面心態來看事情、說負面的話、有負面行動的人,他們的挫折感很強。有挫折感的人不會在現實環境下過有創意的生活,會對自己失望並有失敗的自我形象。

當我們思想口裡所說的話時,會發現我們說出許多驚人的話。常說「死了」,一天不知道死多少次。「餓死了」、「撐死了」、「高興死了」、「氣死了」、「憐死了」、「熱死了」、「冷死了」等,若是好事,說「好」即可,為什麼要說「死」呢?像我們這樣經常哭、說負面的話,神也不會祝福我們。聖經說:「你被口中的話語纏住,被嘴裡的言語捉住。」(箴六2)

成功和失敗的人有何差異?成功的人在經歷失敗時會重新站立起來,失敗的人若經歷失敗就會灰心、挫折而倒地不起,這就是差異之處。因此,不受挫折並且心懷勇氣是讓我們的生命成功的秘訣。

美國哈蘭德 桑德斯先生(Hardland David Sanders)在六十多歲時因欠債而破產。因為帶來的衝擊極大,所以住院療養,但即使他在醫院也無法安然入睡。一天清晨,他在微風中斷斷續續聽到一首歌「遭任何事不要驚怕,天父必看顧你......」,於是他就像夢遊般尋著歌聲而走,原來,歌聲是從一間小教堂裡傳出來。當他走入教會,看到一位婦人在講台前跪著唱這首詩歌。婦人唱的模樣在他眼裡看來如同天使一般,於是,他在那裡痛哭悔改,將自己的人生交托給主,感到內心充滿無比的平安。

破產前他是老闆,但是他忘卻過去的一切,重新白手起家。六十多歲破產要重新開始並不容易,但他成功了!當他倚靠神並從神得著勇氣時,在聖靈的帶領下開始了炸雞店,後來他成為世界知名的人物,這間炸雞連鎖店就是桑德斯炸雞店(註:肯德基前身)。我們也應當像他一樣,切除所有導致人生走向失敗得挫折感。

*自暴自棄(self-abadonment)

2003年韓國出現一位殺人魔柳永哲,他在十個月內以殘忍的手法殺死二十六人的事件,帶給社會極大的教訓。他的父親在他年少時因交通事故過世,因此他在困苦的環境中長大,導致以負面的角度來看自己的人生。他曾經入獄好幾次,因為得知太太要與他離婚的消息而自暴自棄,成為殺人魔。這可以說自暴自棄帶來的後果。

所以,我們應當切除足以毀滅人生的自暴自棄。創世記二章15節:「耶和華神將那人安置在伊甸園,他修理看守。」現代的伊甸園就是我們的內心。過去,生命的根源在伊甸園,現在,我們生命的根源在於內心。所以,過去神讓人看守伊甸園,今天,神讓我們看守我們的內心。

為了保守並且治理內心,我們必須要將思想放在神的話語上。換句話說,人生能否成功並不在於命運。我們要將試圖讓人生瓦解的六種因素――內心的不安、孤獨、猶豫不決、憤怒、挫折、自暴自棄等,以神的方法來開刀切除,這樣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

我們必須先將自己的內心修理乾淨,依靠聖靈的內住,把神的話語放入我們心裡,這樣我們的眼光提高到神的層次,用神的心思來看我們的環境,這樣我們容易發出創意的話語、創意的想法,去與人建立關係,你便容易贏得別人給你的信賴、尊重,那麼,在這樣的關係上,我們向別人分享神的愛與見證,別人自然很容易接受,並引導他們認識真理與相信基督。用同樣的方式應用到我們的工作職場與家庭生活,它們都成為被祝福之地。這些就是神要給我們的恩典,從未得之地變成受祝福之地。

【小組討論題目】

1.你/妳認為最需要神切除自己思想中的毒素是甚麼?請分享原因。

2.人類學家具有影響未來世界的因素中,你/妳最羨慕的是哪一項,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