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中壢教會

主任牧師 : 陳克安 |青年牧師: 洪以琳
電話:(03)422-4354 & (03)4222425 (03)427-1863 
網址:www.chunglipc.org 地址:桃園市中壢區中平路124號
傳真:(03)425-3291 
EMAIL: chungli.pc@msa.hinet.net

20221127 陳克安牧師 - 主耶穌啊,我願你來!

經文:啟示錄22:7-21
題目:上帝在意的是什麼?

待降節的第一個信息是―期待與希望,一方面我們紀念基督祂曾經為我們而降生;另一方面我們更期待祂的再來。如果我們要問,聖經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信息是什麼?那必定是主耶穌再來的信息。但是當我們認真面對這個真理的時候,我們需要回答這樣三個問題。

一、三個思考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你相信我們的主還要再來嗎?

第二個問題:你盼望我們主的再來嗎?

第三個問題:你如何等候主的再來?

這些問題都是很嚴肅的問題,不是嗎?

第一個問題,如果你說我不相信基督的再來,我可以很清楚地告訴你,這個信仰是一個假的信仰,這沒什麼可說的。第二個問題的答案,如果你說我相信,但不盼望基督的再來,因為我在世上生存是靠自己,活得這麼舒適安逸,我已經在地上嘗到了天堂的滋味,耶穌基督再來或者不來,早來或者晚來,這對我來說並不重要;我要告訴你,你是一個冷淡的基督徒。最後,如何等候主的再來呢?如果我們沒有警醒等候,那麼我們對主的再來就還沒有一個清醒的意識。

親愛的弟兄姊妹,耶穌基督自己說,“我必快來!”這意味著甚麼?意味著人類歷史的終點就要到了;意味著終極的審判就要臨近了;意味著基督聖潔的新婦,就是祂用寶血所買贖的教會,預備妥當了;我們的主就要迎娶祂的新婦,聖潔的新婦,就是基督的真教會(到那個時候,假教會,假信徒,都不可能被邀請參加羔羊的婚宴);意味著上帝憑著祂的主權為撒但和他的使者預備的永火已經點燃起來了(如果那些不悔改的人,拒絕耶穌基督的十架救恩來影響改變他們生命的,最終也要和撒但和他的使者一起經歷永火的刑罰);意味著我們的主在受死、復活、升天之前對門徒的應許馬上就要實現了(祂要到父那裡去為我們預備地方,我們相信當主再來的時候祂已經預備妥當,我們可以歡欣地到那裡去了)。

面對主的再來,我們反省自己幾個問題:我們是火熱的信徒,我們盼望耶穌基督的再來?我們是警醒禱告、委身教會、為失喪的靈魂哭泣、要用福音奪回人心歸向基督的基督徒嗎?我們是一個按著主的旨意警醒,每日與主有親密的關係,等候主來的基督徒嗎?

基督再來的真理貫穿了整本聖經,尤其是在啟示錄中十分密集地傳遞了這樣的真理。在第22章經文裡,有兩個“有福”和三個“我必快來”,值得我們去思考和期待。這三個“快來”的語詞,帶有漸次性向前推展的趨勢,叫我們感受到基督再來的那種緊迫。最後我們要看這些蒙福之人是如何期待主的再來的,就像使徒約翰那樣,“主耶穌啊,我願你來!”

二、凡遵守這書上預言的有福了

聖經說:「凡遵守這書上預言的有福了」,這是第一個“有福”。從啟示錄的第一個字:啟示,一直到我們現在讀到的這些內容,再到後面的“主耶穌啊,我願你來”——所有這一切,都是真實可信的。因為這是「耶穌基督的啟示,神賜予祂的,叫祂告訴祂的僕人」(1:1)。

這個“快來”的“來”,聖經原文中用了一個現在式動詞語氣,告訴了我們一個基督再來的客觀真理,同時也告訴我們主再來的過程實際上已經開始,並且在持續地展開。【大家想像一下,你有一個非常重要又很久沒有見面的客人,約好今天要來你家拜訪,你們非常期待他的造訪,而此刻他人已經出發在路上了,你的心情會怎樣呢?】這就是啟示錄在陳述主耶穌快來的語氣。

我們也許會問主耶穌來到我們中間有那麼困難嗎?他從天上降下還要這樣一步一步地“來”嗎?不。聖經告訴我們一個真理,在上帝永世的計畫中,耶穌基督的再來,這個過程在主升天的時候已經開始了。使徒行傳第一章告訴我們,當使徒們在那裡站著望天的時候,出現兩位天使告訴他們說,你們為什麼站著望天呢?這如何升上去的耶穌還要如何再來。基督的再來在神永恆的計畫中。再來已經開始了,而且已經在過程中。弟兄姊妹,如果主耶穌的再來已經在過程中,意思是在講我們等候主耶穌再來的人,不也是應該也在準備好迎接的過程中了嗎?

在啟示錄中,主耶穌一共七次說到祂的再來,每一次都讓我們看到主耶穌再來的那種緊迫感。特別是在啟示錄第22章中一連三次漸次性推進地說到祂的“快來”,使我們不得不一步一步地往前去迎接我們將要“快來”的主耶穌基督。

在“看哪,我必快來”之後,我們聽到主說:“凡遵守這書上預言的有福了。”這句話可以直譯作,“凡持守這書上所預言的話的人有福了。”我們要把神的話,把神完備的啟示保守在我們的生命中,保守在我們的教會裡。一切關乎我們信仰和純正教義的內容,我們要保守,用生命來保守,帶著一種無比的忠誠來保守。尤其在患難的處境,如果你要奪去我的性命,或者你要從我生命中奪去神的道,那麼我會選擇你奪去我的性命。我要用整個生命來持守聖靈借著聖經所託付的道。這就是保守的意思,這就是遵守的意思。

三、要用各樣的方式,引導人信主

第11節卻令人心頭沉重:「不義的,叫他仍舊不義;污穢的,叫他仍舊污穢;為義的,叫他仍舊為義;聖潔的,叫他仍舊聖潔。」這是什麼意思?這裡說到了在末後世代的兩種截然不同的生命本質,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形態,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結局。

在這節經文裡出現了四個命令語氣的動詞。“叫他不義”,“叫他污穢”,這是命令,叫他停留在自己的不義和污穢中吧!叫他以這種不義與污穢的生命狀態等候審判吧!接著說“叫他為義”,“叫他聖潔”,這也是命令,叫他持續地行義、持續地過聖潔的生活吧。“不義的”和“污穢的”,既是指教會裡的假信徒,也是指世界上的惡人。當他們面對十架救恩而拒絕悔改,那就讓他們停留在自己的惡行中吧!然而那些被稱義者,已經被分別為聖者,也要忍耐著走艱辛卻有盼望的生命之路。

在這裡我們看見了上帝的預定。神在創世以先在基督裡已經揀選祂的教會,成為聖潔,沒有瑕疵,又預定他們得兒子的名分;那麼神“叫他仍舊不義”、“仍舊污穢”的惡人,豈不是在揀選之外,被神交在“任憑”之中的人嗎?其實這一句話是在提醒我們過一個警醒的生活,隨時準備迎接主的再來。因為我們每一個基督徒都不要過度自我主張,一旦信主就完全得救,總要謹慎免得因為我們的怠惰名字被刪去。

基督徒是上帝之道的宣講者,教會是基督福音的燈檯。在這個邪惡的世代走向它命定的結局的過程中,基督徒的責任不是定罪,而是持續地、勇敢地、忠實地傳講上帝無誤無謬的道!催人悔改的,是神的道。

A.選擇傳福音的適合方法

我們該用什麼傳福音的方法才是適合的呢?

基本上傳福音的主要內容只有一個―「耶穌基督」,但傳福音的方法卻有千百種。然而在選擇方法時,我們必須要考慮的兩個因素:

第一、適不適合我們:不是每一種方法都適合我(我們)使用。這個面向牽涉到我們的能力與恩賜(Ability&Gift)。有些人適合用歌聲傳福音,有些人用適合相聲。不適合用口頭表達,可以用文字傳達,不適合面對面說,可以在書面上說。不適合公開說,可以考慮在私底下說。

第二、適不適合對方。不是每一種方法都適合我們的傳福音對象。這個面向牽涉到我們傳福音的情境與效果(Context&Effect)。這個部份考慮到三個方面:(a)傳福音的場合、(b)傳福音的對象、(c)你和對方的熟悉度。

講到這裡,我想到:有些基督徒使用的傳福音方法,雖然是很適合自己,自己傳的很興奮,但卻是讓對方感受起來非常不舒服,甚至還很有壓力。有一位朋友曾經跟我分享,他媽媽50歲的時候,有一位基督徒跟她傳福音,告訴她:「妳信主就會上天堂,妳不信主就會下地獄。趕快信主吧!」他媽媽回答說:「那我要下地獄,你趕快給我走。」這種傳福音方法,雖然很簡單,只講兩句話,但是這種方法可能是會絆倒比較多人,而不是會帶領比較多人信主。

因此,不是每一種場合、或是每一個你遇到的人都適合使用你的方法傳福音。你會想到在熱鬧的商圈,把旅客攔住,向他傳福音,要他在那裡認罪悔改嗎?你會想在那些發Pizza及廣告宣傳的人旁邊發福音單張嗎?你去參加朋友婚禮,你會想在婚禮上,對新婚人說:「世界末日快要到了,你們要信耶穌,否則你們就要下地獄。」

假如我們完全不考慮到傳福音的場地或對象,我們一定會有很多傳福音失敗的經驗。因此,請先不要問為什麼我去傳福音的對象總是拒絕福音,而是先問那是不是一個適合你分享福音的對象及地點。假如在某個場合,你所遇到的某個對象,根本不適合和對方分享福音或是邀請對方到教會,那麼請你不要急著要對方得救,硬要他悔改。請你不要覺得對方可能明天就會意外死去,所以硬要他聽完所有的福音內容。

我們的福音眼光要看的遠,不要只為了自己的方便,而用很簡單或隨便的方式去分享福音。而是要為著對方生命得救與否的重要性,找出最能幫助對方接觸到福音的最好方式。對方的生命在上帝眼裡也是非常寶貴的,值得我們用認真、謹慎的態度加以對待。

假如在某種場合、或面對某種對象,我們感覺是不適合分享福音,那麼我們最多只要說幾句禮貌性的話或做某個行動來表示你是一位基督徒,那就可以了。這個原則就是: 沒辦法多有建設,但也不要多做破壞。

比較適合表明自己是基督徒的一句話是:「願上帝祝福你!」。若是對方已經知道你是基督徒,你可以對他說:「我會為你的學習或工作禱告,祈求上帝祝福你!」。若是你和對方蠻熟悉的,也可以說:「我們教會這個星期天有個特別活動,希望你能來。我可以把活動的內容Email給你嗎?」

一個好的建議,就是:你過去是在哪一種情況下聽到福音、是在哪一種方式下被帶領信主的,請您先考慮在那種情境下去傳福音、並用那種方式去領人歸主。也就是說,假如過去你是因為人家將福音單張發給你,你看完後,就流淚悔改要信主,然後自己到教會去受洗,那麼你很適合使用發單張的方式傳福音,因為你很有經驗。 假如你是因為別人在路邊把你攔下來,將福音傳給你,你就在路邊流淚悔改要信主,那麼我也很鼓勵你就到路邊去傳福音。

但是假如你是因為你過去接觸到某個基督徒,然後對他有好感,慢慢建立好的關係,然後願意聽他分享見證,之後開始參加一些教會活動,或是開始去接觸基督教信仰的書籍或訊息,而後才決定受洗信主;那麼請你也以這樣的方式去帶領別人。當過去別人是這樣愛心耐心的帶領我們歸主時,我們帶領別人時,也不應當太隨便草率。請將我這個苦口婆心的建議記在心裡,對日後傳福音上一定會有些幫助的。

B.四個傳福音的重要關鍵

下面列出也幫助我們從聖經中發現一些傳福音的重要關鍵:

(1) 以禱告為優先,以愛的關懷及對方需要做為傳福音的第一步。

(2) 應針對不同的傳福音對象,尋找最適合該對象的傳福音方法。

(3)應採用較自然且對方能夠接受的方式,與傳福音的對象接觸;然後嘗試找到一個交集點能與傳福音的對象互動,讓對方不會感到不自在;並且在適當的情況下,再和對方深入的分享福音。

(4)對方是否願意信耶穌,主權雖然在上帝;但基督徒的責任乃是應該用愛、用智慧、用各種適當的方式,向對方做見證、傳福音。並且,上帝不會總是讓我們天天流淚撒種,卻不讓我們歡呼收割;基督徒應該能在福音行動中,經歷到上帝改變人心的奇妙大能。

四、那些洗淨自己衣服的有福了

現在我們要講到這段經文中的第二個“有福”—“那些洗淨自己衣服的有福了”。

在這個賜福的應許之前,我們聽到主說:「看哪,我必快來,賞罰在我,要照個人所行的報應他。」這是啟示錄第22章中的第二個“我必快來”。“賞罰在我,要照各人所行的報應他”,這些話回應了主耶穌在啟示錄前面的教訓。在2:23,主曾說過,「我是那察看人肺腑心腸的,並要照你們的行為報應你們各人。」

舊約和新約在這一教訓上是一貫的。耶穌基督是從人的內心裡看到人的行為,從本質上的好樹看好果子,從本質上的壞樹看壞果子。上帝從來不是不顧行為只看你是不是有信心。真信心必定帶出好行為。主耶穌要先看我們裡面是不是有真信心,先看我們裡面是不是有真正悔改的心,然後祂根據裡面的“肺腑心腸”,再看我們的信心有沒有結出果子來。

在第14節,我們看到了本章中的第二個“有福”—“那些洗淨自己衣服的有福了”。“那些洗淨自己衣服的”中的“洗淨”,也是現在時態分詞,表明“洗淨”是一種維護聖潔之生命形態的持續的行動。在給撒狄教會使者的信中,主耶穌說,「然而在撒狄,你還有幾名是未曾污穢自己衣服的。他們要穿白衣與我同行,因為他們是配得過的。」(3:4)“洗淨者”蒙福,“污穢自己衣服”的受主的責備。但“洗淨”自己衣服的關鍵,還是“羔羊的血”。

啟示錄7:14說:這些人是從大患難中出來的,曾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淨了。 這些“洗淨自己衣服的”人所蒙受的賜福,在於“可得權柄能到生命樹那裡,也能從門進城”。與這些蒙福之人相反,有人不得“進城”,更沒有“權柄”到生命樹那裡去。他們在“城外”—“城外有那些犬類,行邪術的,淫亂的,殺人的,拜偶像的,並一切喜好說謊言編造虛謊的。”(22:15)

牧師講自己的例子來說明,依照我現在年齡的身體散發出來的味道,比起年輕時候的我還要重,又加上我比較會流汗,所以枕頭巾、床單、衣服,要比起之前常換洗,尤其在夏天的時候,常常一天身體需要沖澡二三次。為什麼我會這麼做,其中有一個想法,我不希望別人靠近我的時候,會聞到不好的體味,這是不禮貌的行為,而且不希望被人拒絕!穿上乾淨的衣服,自己覺得舒服,也讓別人舒服,這是一個禮節,更重要的是建立好與人的關係。這是傳福音第一階段關鍵因素。

不過這是指我們與人之間關係,我們重視外表的關係也是應該的;但是當我們一講到人與神之間的關係,就不一樣了,這個層次不只在外表,更是在心裡面。這裡所講的把衣服洗乾淨,就不是指外在的衣服,而是指我們人的內心,是否天天被聖靈更新了。主耶穌說:「從人裡面出來的,那才能污穢人;因為從裡面,就是從人心裡,發出惡念、苟合、偷盜、凶殺、姦淫、貪婪、邪惡、詭詐、淫蕩、嫉妒、謗讟、驕傲、狂妄。這一切的惡都是從裡面出來,且能污穢人。」(馬可7:20-23)

五、三個來!

第17節說,“聖靈和新婦都說,‘來!’聽見的也該說:‘來!’口渴的人也當來!”這一節出現了三個“來”字,三個都是現在式主動態命令語氣動詞。真是很寶貴的三個“來”,而且這三個來意義都不一樣!

第一個“來”,是聖靈和新婦對耶穌基督“我必快來”的回應。雖然是命令語氣動詞,但不是命令主耶穌快“來”。那是一種很深的祈求,很深的期待。作為基督之靈的聖靈深知基督的再來。主升天前應許了聖靈的降臨和與教會同在,現在聖靈期待著基督的再來—“來!”經過大患難、大試煉的教會期待著主的再來。當基督兩次說到“看哪!我必快來!”時,聖靈和教會必定會做出熱切的回應。

第二個“來”是命令那聽到這些啟示的人必須對基督的“我必快來”做出回應。第三個“來”,是要求“那口渴的人”前來。你口渴嗎?你需要生命的活水嗎?你在這個世代,已經對這世代的黑暗,這個世代的虛無飄渺絕望了嗎?你生命中找不到意義,你不知道如何來打發自己的時光,你口渴,你需要生命的活水來澆灌你嗎?聖經在這裡說“那口渴的人當來”,要來。

在主耶穌再來之前,所有“口渴”而又“願意”的,所有感到自己需要耶穌基督用生命的活水來澆灌,需要祂的寶血來洗淨自己一切的罪惡的人,仍有機會取生命的水喝。這樣的人,你有這種感動,你有這種願望,要來!你就可以白白地取生命的水喝。“是了,我必快來!”—這句話提醒我們,今天的基督徒必須活在耶穌基督必要快來的生命節奏中。這是神救恩計畫的必要階段。

在“是了,我必快來”之前,使徒說出來這樣一句極其嚴肅的話:“我向一切聽見這書上預言的作見證,若有人在這預言上加添什麼,神必將這書上的災禍加在他身上。這書上的預言,若有人刪去甚麼,神必從這書上所寫的生命樹和聖城,刪去他的分。”(18-19節)

在神的話語上“加添什麼”是大罪,同樣,“刪去什麼”也是大罪。你可以從我們的信仰中刪去因信稱義嗎?可以刪去罪人當悔改以至於罪得赦免嗎?可以刪去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為罪人流血捨命嗎?可以刪去耶穌基督對人的呼召是“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嗎?可以離開神的公義來傳講神的愛嗎?—離開上帝的公義,來傳講上帝之愛,你說的那個“愛”就是魔鬼的謊言。

這書上的預言若有人刪去什麼,神必從這書上所寫的生命樹和聖城刪去他的分。—你看見這裡的嚴肅性了嗎?當我們讀到22:20的時候,我們就來到了啟示錄的高峰: “證明這事的說:‘是了,我必快來!’阿們!主耶穌啊,我願你來!”這是本章中第三次,也是全書中最後一次,主說“我必快來”。

使徒們是什麼反應?約翰是什麼反應?我們是什麼反應?剛才我已經問過了,當我們知道主要再來的時候我們是一種什麼樣的態度?使徒約翰說,“阿們,主啊,我願你來!”

最後看第21節。非常奇妙,在前面那種宏大的圖景描寫中,在前面那種巨大的災禍的描寫中,在白色大寶座審判的莊嚴的描繪中,在暴風雨般的“我必再來,我必再來”的催促中,現在使徒約翰用一句極其平靜的,又是極其深遠的,又是帶著安慰的話,來結束他的書寫:“願主耶穌的恩惠常與眾聖徒同在。阿們!”聖靈藉著這句話,把我們安放在主耶穌的恩典中,確保了我們的救恩,確保了我們可以得著成聖道路上得勝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