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中壢教會
電話:(03)422-4354 & (03)4222425 (03)427-1863
網址:www.chunglipc.org 地址:桃園市中壢區中平路124號
傳真:(03)425-3291
EMAIL: chungli.pc@msa.hinet.net
20221002 陳克安牧師 - 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
經文:馬可福音2:23-3:6
題目: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
前言:馬可福音的編輯者在編輯這一卷書,跟其他三卷福音書的編輯者很不一樣。我們注意到,馬可福音的內容只描寫讀者必須要知道的事,所以,它只有16章;其次,它的發展節奏很快。例如,馬可福音沒有描述主降生的記載;它不像馬太福音不重視耶穌的血統傳承;強調耶穌來到世上的工作。
一、人性的醜陋面
首先,我們看到馬可福音很快的描述到社會積習已久的黑暗面。耶穌一展開宣教工作,立即發生了宗教律法上的辯論,主為何要正面與他們辯論,因為真理必須在辯論中被呈現出來。其實,在耶穌的時代,當時的環境已形成由某一特定的人掌握宗教話語權的獨佔地位,宗教領袖不容許一般人去挑戰他們既有的宗教律法規範,傳承已幾百年來的律法傳統,是他們認為能否到神救恩的要件。
問題是,在歷代人類的真實生活裡,維持社會秩序的律法往往夾雜著許多錯誤的觀點,隨著時代的流傳,逐漸地形塑成群體的觀點,裡面充斥著許多扭曲人性的價值觀點,表現在外的諸如,排斥不屬於同類的人,壓抑人們內心愛心的行動,貶抑人性的尊嚴。
世人的通病:
a.喜歡重視有權勢的、輕視貧窮的、無地位的。
b.不論在哪一個世代,世人容易在不清楚真相的情況下,就認同群體的
錯誤觀點,而發表自己的觀點。這些言論表達出人性的弱點與汙穢,將拯救人的機會給切斷了。宗教已經掩蓋上帝的真理,宗教活動不再給予人心提供安慰,已經演變成掌控人心的一個工具。
c.習慣性地定人的罪,已形塑在社會人心裏面。產生一個扭曲的群體病態心理,不願意給人有機會,排斥無依靠的人,使人心裡容易引起壓力與罪惡感,使人覺得不配來到神的面前。(就像當初的南非社會、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黑奴)
如果不是道成肉身的主,活生生的出現在世人眼前,人類將會一直活在假象中,所以我們需要悔改,認識真神,教導我們用神的眼光來檢驗、反省、悔改。看看我們所堅持的東西,是不是神所喜悅的。
二、神設立安息日的目的
1.記念神的創造
宇宙萬物和人類都是神的創造,在安息日確認神的創造,確認自己的信仰,創造萬物的就是神(來三4)。聖經說:「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一20)
2.分別為聖的日子
安息日列為十誡第四條誡命:「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六日要勞碌做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華──你神當守的安息日。這一日你和你的兒女、僕婢、牲畜,並你城裏寄居的客旅,無論何工都不可做;因為六日之內,耶和華造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華賜福與安息日,定為聖日。」(出20:8-11)。既是誡命中的一條,就有神聖的性質,要將這日分別為聖;我們在這日子裏,進入信仰的神聖領域,是學習敬畏神的機會。
3.使人學習聖潔的生活
神將安息日定為「聖日」,這一天是分別為聖的日子,神的用意就是要人藉著親近神學習聖潔的生活,因為神是聖潔的,人也要成為聖潔(利十九2)。追求聖潔,因為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來十二14)。當然安息日是每七天才有,並不是每七天才過一天的聖潔生活,而是要藉著安息聖日的聖潔體驗,逐漸擴散到其他日子,最終目的是能夠天天過著聖潔的生活。
4.享受身心的安息與快樂
摩西律法中規定的安息日原來就有使人安歇休息的用意,「六日你要做 工,第七要安息,使牛、驢可以歇息,並使你婢女的兒子和寄居的都可以舒暢。」(出23:12)猶太人的拉比為了讓猶太人確實遵守安息日,所以增定許多守安息日的生活規矩,根據塔木德(Talmud)裏規定有39條守安息日的條規,有時反而成為束縛與形式;但原來安息日是為了讓人得安息的,這是立法的精神之一。
5.仰望天國永遠的安息
地上的日子是又短又苦的(創47:9),安息日成為盼望將來天國永遠安息的時機,此世的安息日是未來永遠安息的預告,讓我們掌握天上安息的應許,在地的生活是暫時的,天上的安息是永恆的。「這樣看來,必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為神的子民存留。因為那進入安息的,乃是歇了自己的工,正如神歇了祂的工一樣。所以,我們務必竭力進入那安息。」(來4:9-11)
三、神在安息日要祝福我們
1.身體得以恢復的祝福
安息日的目的,乃是告訴我們生命是有限的,是需要休息的。生命如果沒有進入睡眠、休息、停滯的過程,會很快地消耗殆盡。所以,進入安息就是要我們停下來,讓身體得到舒緩。我們的生活步伐往往太忙碌、太匆促,以至於錯過許多上帝創造的美好與祝福。我們必須放慢腳步,有停下安歇的時間,才能讓自己的身體得到休息,重新得力,這是上帝給我們安息日定例的重要提醒。
2.心理得以恢復的祝福
知道很多資訊,不見得對我們的心理有益處。身處今天這個彎曲悖謬的時代,人的心思意念是無法得到安息的。我們每天接收到爆量的資訊,讓我們的心理狀態跟著處在壓力、緊張、疲累、煩躁之中。要想得到心理上的休息,就必須選擇讓我們每天所接受的資訊,是可以使心思意念得到潔淨、舒緩、安慰......的。換句話說,如果平常接收的是這世界太多的扭曲、混亂、仇恨......的聲音,將導致我們不得安息,那麼要得到安息和恢復心力的方法,不是掩耳不聽任何的聲音,而是要改換聆聽上帝的聲音、上帝的話語,因為:「耶和華的律法全備,能甦醒人心;耶和華的法度確定,能使愚人有智慧。耶和華的訓詞正直,能快活人的心;耶和華的命令清潔,能明亮人的眼目。耶和華的道理潔淨,存到永遠;耶和華的典章真實,全然公義。」(詩篇19:7-9)
我們參與小組團契,透過上帝話語的激勵和分享,成為我們聚集的核心內容,在小組或團契中,不談論那些八卦以及那世俗的、負面的、不健康的話題,因為那些不能帶給我們益處。當我們分享時,把所有的話題導向「聖經怎麼說?」、「耶穌怎麼看?」、「上帝希望我們如何做?」以神的話語正面、積極、盼望地作為最後的結論,以感恩和讚美作為最後的禱告,我們的心理層面才會得到恢復。
3.靈裡得以恢復的祝福
安息日有一個重要的祝福,是希望我們能夠回到與上帝的同在裡,享受與祂同在的甜蜜,也恢復我們靈裡的健康。如同耶穌對井邊撒瑪利亞婦人所說的:「上帝是個靈,所以拜祂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祂。」(約4:24)要跟上帝建立親近的關係,必須用心靈和誠實,但是當年撒瑪利亞人跟猶太人都搞錯了,他們以為跟神的關係要藉著某些儀式,在某些特別的地方或特殊的時間裡,才能達到敬拜神的果效;但耶穌清楚地指出,敬拜神的關鍵是靈裡的關係!要想得到靈裡的安息,讓我們的靈得以恢復,必須來到唯一能使我們靈得安息的上帝面前。
神為何賜福給人一個日子(第七日),而不是賜福給萬物?不是賜給我們什麼東西,而是賜福一個「時間」?因為祂要我們在這段時間裡,單單與祂親近。神賜福給一個並不具像的時間(安息日),因為時間就是我們的生命!一般人認為時間就是金錢,但上帝知道時間就是我們的生命,我們一生的時間有限,祂希望我們在有限的生命裡,得享祂所要給我們的各種祝福,而這蒙福的先決條件,就是必須回到祂面前,跟祂建立正確而真實的關係,才能進而領受得著祂所命定的福。
所以,上帝的法則是―萬物必須按著祂創造的規律,在經過一個週期之後,進入祂所訂定的安息,否則就會失去祂的賜福。然而,今天許多人認為,不休息,是多一天賺取金錢的最佳機會;或認為,多一天就是得到更好的成績關鍵,將來可以考上更好的學校,出了社會才會有更好的成就(最終還是為了錢途)。所以,人們把所有的時間都利用殆盡。我們很自豪沒有浪費生命,沒有浪費時間,但我們卻錯失了上帝的賜福。
上帝在第七日歇了祂一切的工,並不表示祂離開、祂不管、祂不在乎受造之物。上帝安息的計畫,是要人們停止忙碌的工作,好好地與神建立甜蜜而美好的關係,那是一種心靈的互動,是使我們靈裡得安息與恢復的過程。
這讓我們想到馬大和馬利亞的例子:「......耶穌進了一個村莊。有一個女人,名叫馬大,接祂到自己家裡。......馬大伺候的事多,心裡忙亂,就進前來,說:『主啊,我的妹子留下我一個人伺候,祢不在意嗎?請吩咐她來幫助我。』耶穌回答說:『馬大!馬大!妳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路10:38-42)忙碌地工作並非不好,或說並非不必要,但有時候不是該忙碌的時間,而是該與神建立關係,才能使我們的靈裡得到滋潤和幫助。
在「愛之語」的教導中,人們感受愛的管道有五種,包括肯定的言詞、服務、禮物、身體的接觸和精心時刻。其實這五種方式是每個人或多或少都需要的,只是不同的人能最深感受到愛的方式並不相同,但無論每個人愛的語言是什麼,「精心時刻」是我們不能忽略的一環。今天許多夫妻、親子之間,最缺乏的就是精心時刻,因為生活太忙碌了,而造成關係漸漸疏離,後果往往導致我們的心靈也得不到安息。精心時刻是建立關係的重要方法之一,而美好的關係則是讓我們心靈可以得到安息與祝福的關鍵。
可見,上帝留下了安息日,是希望我們能停下來,跟祂建立美好的關係,祂留下了一段精心時刻要陪我們,希望我們可以在祂的同在裡,得著靈裡的安息和祝福。但問題是,我們往往沒有時間停下來。我們若能停下忙碌的腳步,花時間與神相處,與祂建立真實的關係,我們的心靈才能得到真正的安息,我們才能有力量、有智慧面對每天的生活,我們也才能有恩典,甚至知道祂的旨意去做每天的判斷和選擇。 另外,對現代基督徒來說有一個誤解的可能,安息日並不是去參加一個 在星期日的崇拜聚會,而是你在聚會中,是否與神建立了親密的關係?你是否專注在上帝的身上?你是否專心傾聽了祂要對你說的話?當神創造萬物的時候,祂看著一切都是好的,沒有什麼是不好的、是缺乏的,所以萬物本來就是蒙福的。祂賜福給第七日(安息日),不是為了要我們得更多物質上的福,乃是為了要我們停下來,與祂親近,與祂建立精心時刻,那才是最美好的祝福,不是嗎?在與耶穌的精心時刻裡,我們的靈才能得以安息,才能更深經歷祂的愛,才能使我們真正地恢復,重新得力。
四、體驗更深度的安息
神愛世人,心甘情願離開完美的安息地,進入這個動盪的世界。作為安息日的主,基督道成肉身,變了一個「沒有枕頭的地方」的人(太8:20),好讓追隨者得到真正安息。我們如何體驗深度的安息。
第一步,以堅強的信念仰望耶穌
主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太11:28-30) 我們可把重擔交託給耶穌,以體驗深度的休息。但必須先把思想、心靈和意志完全付託給主。但是我們往往不會休息! 我們該休息的時候反而不容易進入安息,其中的障礙多源於思想。憤怒、恐懼或焦慮的想法都會妨礙休息。當環境迫人,怨恨叢生,意料之外的恐懼,旁人的目光令人焦慮,難得安息。
新約聖經的書信中有幾處經文描述自主的熱切思考,專注於基督,尤其 對未來榮耀的期盼。
「弟兄們,我還有未盡的話。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甚麼德行,若有甚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腓4:8)。
「所以你們若真與基督一同復活,就當求在上面的事。那裡有基督坐在神的右邊。你們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因為你們已經死了,你們的生命與基督一同藏在神裡面。基督是我們的生命,他顯現的時候,你們也要與他一同顯現在榮耀裡。」(歌羅西3:1-4)。
「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林後4:17-18)。
體驗深度安息的關鍵,在於積極主動決定以什麼思維去思考。腓立比書勸誡世人要思考真、善、美。歌羅西書鼓勵基督徒想像一下信靠基督所會得到的榮耀。哥林多後書要求信徒認清當前的問題和困境,與期待著的永恆安息相比,只是瞬間的苦難。基督徒可以決定採納建議,否則會飽受考驗和困難折磨。要充分安息,門徒就要全心全意信靠耶穌,相信跟隨祂的人必有美好明天。
第二步,檢視目前的慾望,才能進入信實的安息。
耶穌邀請「所有疲倦的人」來安息(太11:28),但每個人先要真心回應衪的邀請。親近基督不是一個輕率的決定。耶穌清楚表明,門徒必須全情投入生命,過其並非自然而然的刻己生活。於是耶穌對門徒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太16:24-26)。
主耶穌在說這一段話的時候,他是在向世人提出挑戰。每一個人在一生中都在學習做選擇,一旦做了選擇,你就要為選擇承受其結果。有大的選擇也有小的選擇,這些大大小小不同的選擇,串連起來成為你的一生。不幸的是,我們往往缺乏足夠的智慧做選擇,以至於我們的一生過得坎坷不定。
我們如何確定做的選擇是好的呢?決定我們的選擇是根據我們的想法,如果想法是自私的,你的選擇就會是的自私的,也要承受因為自私的行為所面對的結果。所以我們必須依靠比我們更良善的神來改變我們的想法。因為思想是我們人與撒旦的第一個戰場。我們若能夠照著神的話語,在安息日中停下腳步、停下我們的心思、停下我們的工作、停下我們的慾望,安靜在主的面前,享受主的話語,深沉地進入到主的安息裡。敞開我們的心,讓聖靈用微小的聲音向我們說話。那時我們將領受神的祝福。
否則的話,我們的內心會錯誤的相信某些事物會帶來安息,有意無意間追逐一些虛無的事物,以求安息,反而體驗不到真正的安息。聖經認為人若追求高於基督的一切都是偶像。有些人靠斥責辱罵他人來令自己好過一點,也有些人追求歡愉以至感覺麻木,又或尋找刺激以至精疲力歇。還有些人會不斷拼搏,以為事業成就可以克服對匱乏的恐懼。一週工作帶來的壓力、疲勞或焦慮,會令很多人轉向偶像尋求解脫。
蒂姆·凱勒牧師(Tim Keller)在他的著作《假神》中闡述了這一點。
當您心靈受著偶像支配,您將毫不猶豫就花費投放大量激情、精力、情感和金錢在偶像身上。這偶像可以是家庭和子女、職業和收入、成就和好評,又或者保存「面子」和社會地位,可以是浪漫的關係、同儕的認同、才華和技能、安逸的環境、美貌或智慧、偉大的政治或社會事業、道德和美德,甚至教會事工的成就...。凡是您奉為偶像的,您會打從心底裡說:「如果我擁有那夢寐以求的,我就會覺得生命有意義,知道自己有價值,感覺自己重要和安心。」
第三步、操練停止的功課
我們愈想到休息,就愈明白需要將很多事情放在一旁,才能好好休息。
如果我們心靈以超音速的速度運作,就無法真正休息。如果我們堅持「去完成」事情,即使是為著為神而做,也無法真正細細品味安息日的休息。有一位基督徒反省說:我的靈魂在獻身於基督中迷失了,最主要的一個敵人是:
毫無節制的服事神。
安息日一詞是指―停止。關於安息日的停止,我們需要誠實評估自己有多麼以靠自己,而不是倚靠神。由於我們對自己有極大的期望,若徹底面對生命的真實景況,有時候那幻滅是相當嚇人的。
我們要謹慎,熱心追求屬靈事務的人,往往忘記不先培育自己的屬靈生命,而只是匆忙的以草木禾稭在建造,最終我們的勞苦終歸是無用的。
由於真正能停止我們「不住勞動」的唯一方法,是知道自己的價值,並非來自我們的成就,而是來自於別的事物;也因此,對付工作狂的唯一方法,就是更深刻去學習甚麼是神所看重的。停止我們長期以來需要以自己的方式,並帶著匆忙感工作的唯一方法是:停下來、休息、花時間沉浸在神那褓抱我們的愛,並去思想上帝對我們所需一切的供應。
第四步、檢視可能妨礙深層休息的生活習慣。
檢視我們當前的生活作息節奏,那些我們最重視的、最關切的、花費最多時間的一切人事物,能否讓我們更親近神,與祂和平共融,還是遠離神?在舊約聖經中,神確立了各式各樣的休息規律或週期,為以色列人創造了日常的作息節奏。儘管耶穌的犧牲帶來解脫,基督徒無須一字一句順從舊約律法,但每週、每月、每季、每年的安息節奏,是藉著基督,可以為那些渴望從安息中得到解脫的人提供指引。
第五步,一些實用建議。
1. 藉著讀經,常常思想屬神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事物(腓4:8)。
2. 把目前的苦楚重置於永恆的框架內,就顯得微不足道(林前4:17-18) 。想像一下從遙遠的未來時間點回看當前狀況(也稱為「加快推進」的決策 模式)。
3.小心生活上的小陷阱。如果有一個可以解決生活問題的方案,但是這 方案可能使我們遠離主,那就趕快認罪悔改吧。
4.反思在日常休息加入一些有幫助的行動。例如,閱讀日常靈修書籍或閱讀聖經計劃,每天一早一晚虔誠禱告或於晚膳時與家人一起祈禱。
5.反思在每週休息中令人精神煥發的做法。例如,爭取每週休息一整天,或每週參加一場基督徒小組聚會。許多人發覺每週的教會崇拜令人精神舒暢。每週休息也可以包括:與朋友和鄰居共膳,戶外行走或聽音樂,又或參與暢快的體育活動。
6.規劃一年一次退修活動,慶祝有濃厚宗教氣氛的假期或節日,例如降臨節和四旬節。 無論個人慣常的休息是什麼方法,重要問題是這些方法能否令個人對神 有更深的體會。神給以色列人每週安息日,提醒他們神的賜予,信實可靠,永不止息,而且耶穌在安息日醫治病人,證明衪最終掌控一切難題。任何應對方法,無論是參加崇拜、閱讀靈修,或與朋友共膳,並非萬無一失的答案。恰恰相反,所有習俗都為人提供更多與神交往的機會,人只有在神那裡才找到最深刻、最滿意的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