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中壢教會

主任牧師 : 陳克安 |青年牧師: 洪以琳
電話:(03)422-4354 & (03)4222425 (03)427-1863 
網址:www.chunglipc.org 地址:桃園市中壢區中平路124號
傳真:(03)425-3291 
EMAIL: chungli.pc@msa.hinet.net

20220911 王榮昌牧師 - 失而復得的救恩

經文:路加福音15章1-10節
題目:失而復得的救恩

人生歷程,如信仰歷程

「旅行」是路加福音-9-19章,重要的主題,記載耶穌為完成他在世上的使命,帶領學生朝耶路撒冷前行,經過許多鄉鎮,遇到不同的信仰議題,耶穌帶學生在旅程遇到的經歷,與基督徒在人生旅程遇到不同信仰議題相似,這段期間從聖靈降臨後,一直到待降節期結束。基督徒與聖靈同行的旅途上,經歷與面對生活中遇到的信仰課題。

失落的羊與失落的錢路加福音15章,包含三個比喻:失落的羊(3-7節);遺失的錢幣(8-10節);以及浪子回頭(11-32節)。

15章節以稅吏、罪人與法律賽人與文士對照做開頭。明顯地,罪人耶穌吸引,但是宗教領袖抱怨,耶穌接納他們並且與罪人同桌吃飯。耶穌是為何如此做,為何他所做的事引起不同回應?

15章指出上帝對救贖的事,非常堅定渴望,甚至是對看似不重要或不配得、不值得的事。

為何不配得、不值得?耶穌提到失落的羊與遺失的錢幣兩個比喻,是3-10節主要的內容,但是是立於1-2節的基礎上。耶穌曾在安息日,會堂中支持腰彎的婦女,在法律賽人家中提到餐桌禮節,這些事是在旅途中,很清楚地向要跟隨他的人談論,15章耶穌明白,他確實是與不同身份混雜的人在一起,有稅吏與罪人前來聽耶穌講道,法律賽人與文士表達他們對耶穌不聖潔的餐飲批評。「抱怨、埋怨、私下議論」,是瞭解根本衝突與比喻所要傳達的目的關鍵。經文像似邀請我們不要受到其他人的轉變而惱怒,發怨言。馬可福音2章15-16節,有耶穌不同的回應記載,馬太福音9章10-11節,將此主題延伸發展,路加福音是擺在前頭。在兩個故事中,耶穌對利未(5章27-39節)與撒該(19章1-10節)兩位稅吏講道,然後在他們家吃飯。另外7章36-50節,在法律賽人的家 吃飯,有罪的婦人,親他的腳用香膏抹。這些故事,吃飯是一個場合,在這場合至少有兩件事發生:第一、雖然耶穌對任何行為沒做審判與評 論,然而在罪人的生命中有一些轉變發生,第二、法律賽人對耶穌與罪人吃飯的事做批判。

另外一故事18章10-13節,法律賽人與稅吏的禱告做比較。前者感謝上帝他不像其他人一樣(例如罪人),後搥胸說,上帝憐憫我這個罪人。

在前面14章1-24節的經文,是有關於宴席,耶穌敘述天國好比宴會,邀請延伸到原本客人名單之外,貧窮、殘疾、跛腳與瞎眼的人加入。15章三個比喻,將主題繼續,並以吃飯做結束。.

在簡短的引言之後,經文內容包含失落的羊與錢幣的比喻。兩個比喻有相似的內容結構。

(1)、一百隻羊失去「一隻」與十塊錢失落「一塊錢」。

(2)、一隻羊在曠野走失與一位婦女尋找與打掃房間直到找失落的一塊錢。

(3)、他們招呼朋友與鄰居與他們一同歡喜。

(4)、兩個比喻都以附加有關在天上「歡喜」做結束(15:7、10)。

故事中,牧羊人與婦女,喚起上帝不只主動尋找,九十九隻失落的一隻羊,與十塊錢中的一塊錢的形象,同時在尋回失落的東西時一起歡樂。這位上帝不是專制君主,對於屬下做出不可能完成的要求,而是主動尋求修復的上帝:我是滿有慈悲憐憫的上帝。我不輕易發怒,有豐富的慈愛和信實。(出埃及記34章6節)

失落被尋回

在這些故事中,劇情中心是關於失落。尋找與救贖兩個配對字,在希臘文,「失落」指涉不僅是失落東西,同時也有引起或經驗到毀壞的 意思。這好像一齣失落的電影戲劇,飛機在南太平洋上空失事,生存者尋找存活的劇情,故事不單敘述,生存者失事後,獲得存活獲救,同時也描述,飛機失事,這件過去發生慘痛的事件,繼續困擾他們的生活,生存者心理聊愈復原是需要的。

所以當羊或失落的錢被找到,有發生什麼事?注意到經文語詞不是與赦免有關,而是尋找到。15章原文「尋找」出現七次。當羊或失落的 錢被找到時,經文中沒有針對任何錯失行為做出評論,而是在於上帝找到尋回失落的東西時的喜樂,以及與罪人悔改之間的連結。

失落,尋找中的悔改

希臘文悔改的字意比較不是自責與痛悔的意思,而是改變想法與目的,轉變我們的觀點與對生活的回應。當我們失落時,上帝尋找我們,我們對於生活慣常的觀點與回應方式被改變了。

當這項事發生,一個罪人悔改,是件大歡喜的事,在失落的羊比喻中,這一段經文,正對應到義人不需悔改,也回應15章開頭引言所要關切的議題上。

不過我們需要注意,這裡所強調的,不是關於稅吏與罪人與法律賽人及經學士,兩種型態的人之間的對照。路加作者並不是要對罪人的行為讚賞。在其他經文,作者將他們描述成,只尋找對自己有利的人。稅吏,腐敗,不誠實,與羅馬帝國共謀。相對,法律賽人與經學士,是當時的宗教領袖,與現代的神職人員非常相似。

失而復得的救恩

這這些議題中,對於耶穌與上帝國有兩種不同回應型態。罪人悔改是因為他們知道他們失落,因而能夠在上帝前來找尋他們時,有助於他們轉變。相對地,宗教領袖,自認不需要悔改改變,應該是因為,他們不認是失落的。他們不需要上帝去尋找他們,他們不論是自認為或其他們人的眼中,都是自以為義的人。

耶穌稍早經文13章5節中已有訓誡,你們若不悔改,都照樣要滅亡。後面經文19章10節中,耶穌提到,人子來是要尋找和拯救失喪的人。在於「失」與「得」之間,基督徒需要面對9章24-25節,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失生命;凡為我喪失生命的,他必救自己的生命。人就是賺得全世界,卻喪失了自己,或賠上自己,有甚麼益處的信仰抉擇。人在失中得救恩,上帝是在尋回失落中彰顯出他的救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