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中壢教會
電話:(03)422-4354 & (03)4222425 (03)427-1863
網址:www.chunglipc.org 地址:桃園市中壢區中平路124號
傳真:(03)425-3291
EMAIL: chungli.pc@msa.hinet.net
20220417 陳克安牧師 - 抹大拉的馬利亞與復活主
經文:約翰福音20:11-18
題目:抹大拉的馬利亞與復活主
前言: 根據聖經記載,耶穌曾經從抹大拉的馬利亞身上裡面趕出七個鬼(路8:2)。抹大拉放在名字之前的稱呼表明她來自抹大拉,這是一個坐落在加利利海西南海岸的城市。耶穌從她裡面趕出七個鬼後,她就成為他的追隨者之一。
抹大拉的馬利亞見證了臨近耶穌受難的大多數事件。耶穌接受嘲諷的審判之時她在場;彼拉多宣布耶穌死刑時她在場;她看到耶穌被眾人毆打和羞辱。她是在耶穌受難之時試圖安慰他的婦女之一。她是最早見證耶穌復活的人,她被耶穌派去告知其他門徒(約20:11-18)。她常相處於與使徒相聚的其他婦女之中,並一起等候所應許的聖靈到來(徒1:14)
「達芬奇密碼」這部小說描述,耶穌和抹大拉的馬利亞結婚了。小說作者引用了一些不符合聖經的早期基督教著作(被稱為異端),暗示了抹大拉的馬利亞和耶穌之間的特殊關係。然而,沒有任何證據支持耶穌和抹大拉的馬利亞結婚的觀點,聖經甚至都沒有暗示這樣的觀點。
聖經記載復活節的清晨,我們看見一個事實,安葬耶穌的墳墓是空的,抺大拉馬利亞去尋找耶穌的遺體,卻尋不著,她受到巨大的打擊,足以摧毀整個人,包括四方面:
第一,她跑去墳墓哀悼耶穌,要以香膏膏抺耶穌的遺體卻看到空墓,連哀悼的機會也沒有,這是極大的哀傷和無助。
第二,耶穌被殺,馬利亞失去了情感相依的對象,也失去了群體的支持;
第三,同時意味著她的信仰被挑戰,她所跟隨的那位一直教導愛與寬恕,曾經展現非凡能力的神的兒子竟然被判刑處死;
第四,意味著她人生方向的消失,因為她所跟隨及照顧的恩人已經不再存在。
馬利亞的無助和絕望,甚至使她看不到復活後的耶穌,有人說:「馬利亞憑著自己肉體的眼睛,沒法看見那兩個坐在耶穌墳墓裏的白衣天使;憑著自己肉體的耳朵,也沒法分辨得出耶穌的聲音。孤立無援的馬 利亞,完全感覺不到自己有任何面對當下處境的能力。」
主讓馬利亞從哀傷和絕望中復活耶穌卻用她熟識的聲音呼喚她:「馬利亞!」以致馬利亞從心裡回應:「拉波尼!」馬利亞深情對待耶穌,耶穌同樣以深情回應。耶穌第一件事不是追問馬利亞哭甚麼,而是親切地呼喚她的名字。「這親切的呼喚,安定了馬利亞驚惶失措的心,安慰了馬利亞哀痛絕望的靈,為馬利亞昏暗的天空劃出一道光線。」
緊接著,耶穌對她說:「不要拉住我,因為我還沒有升上去見我的父......抹大拉的馬利亞就向門徒報信:我已經看見了主。」(17,18節)馬利亞驚喜萬分地回去把喜訊告訴門徒,與先前墳墓外哭泣的景象 形成強烈對比。
我們從馬利亞對耶穌復活的經歷中得到些啟示:「有些人需要別人 安慰與支持;有些人需要還給他們公道,就像耶穌復活還給耶穌、馬利亞、真理和愛的公道,使他們在真理和愛中帶著盼望繼續生存下去。」
一、用一生的愛跟隨主
1、經歷主的醫治,以感恩的心服事主
抹大拉的馬利亞在認識主耶穌以前,曾經是一個被七個鬼所附的罪人,就她被鬼所附的事實而言,她是一個被罪纏累,身體與靈魂都受到罪的摧殘的人。然而,當耶穌向她行了那惟有神才能行的奇事,她看見了祂的權能,相信祂是那道成了肉身來拯救罪人的人子。因此,她既已蒙恩就起來服事從神而來的耶穌,不僅用心靈愛慕耶穌,更將她愛慕耶 穌的愛,實踐在她服事耶穌的具體行動裏面。當她相信她所遇見的主耶穌是人子,就用生命的實踐與告白,她所相信的是從神而來的,為要成 就神國度使命的人子,她以愛的行動作為信心的美祭獻給主。
抹大拉的馬利亞以感恩的心,積極地參與在主耶穌和門徒的宣教事工,用聖潔的生命把善種撒在義行中。她用盡自己所有的,來支援主耶穌在地上的神國工作,或城市,或鄉村,主往哪裡去,她愛慕主的愛 就快跑跟隨在主所去的地方;主在哪裡,她的服事就在主所在的那裏;無論主的天國事工如何開展,她都以自己的奉獻捐助忠心在主的福音事 工。
2、一直忠心跟隨主―服事態度
抹大拉的馬利亞作在主耶穌身上的服事,正是主向她所要的信心與愛心的奉獻。清心跟隨主的人,必從主得著更美的諸般恩賜,這恩賜不僅是財富上的加多,更是在善用財富上經歷基督的美善。馬利亞經由委身在感恩中的敬虔服事中,一步一步地認識基督,堅定地跟隨基督,以至於跟隨基督到各各他的十字架下,跟到墳墓,一直跟隨到復活榮耀的 主在愛中向她顯現。
當然,抹大拉的馬利亞的信心也曾有些許軟弱,譬如: 一、她買了香膏預備安息日一過就去膏顯明她面對主的死忘卻主,了之前基督將要復活的教導;
二、當她看見埋葬耶穌的墳墓空了,就站在墳墓外面哭,天使問她為什麼哭,她回答:“因為有人把我的主移走了,我不知道他們把他放在哪裡。”這番回答再次確認她還不夠真正明白基督要復活的真理;
三、即或是面對復活的耶穌問她為什麼哭時,她仍看不見祂已復活的事實,以為是看園的人,說:“先生,若是你把他移走了,請告訴我,你把他放在哪裡,我去把他移回來。”
這番追問,毋庸置疑地詮釋出她實在不知道基督果真要復活,但是她愛主的純真與深刻態度絲毫沒有減少。
二、不離不棄地愛慕主
1、以淚為奠祭灑在各各他
當耶穌被兵丁抓去受審的時候,門徒便四散逃離,應驗了一直信誓旦旦的彼得在雞叫以先三次不認主的事。十字架上的主耶穌被列在兩個強盜中間,抹大拉的馬利亞卻一直陪伴主在各各他,在主流血的十字架下流淚不止。她的淚充滿了對主的感恩,對主的苦與痛的體恤,對主的死的心碎。當主為她的罪在十字架上血流如注的時候,她的愛從她的心 靈深處,甚至是從她的生命中湧溢出來,宛如奠祭的醇酒,甚至以比醇酒更醇的生命之愛,澆奠主流血捨命的各各他。
神的羔羊在十字架上流血,愛慕祂的人在十字架下,默默以心靈的淚奠祭神的羔羊,向神的羔羊敬獻心靈的美祭。抹大拉的馬利亞以淚為祭的獻上,親眼看見耶穌被釘十字架上,親耳聽見耶穌在十字架上的 七句恩言: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作了什麼,他們看不見!......你已經與我同在樂園裏了!......母親,請看,你的兒子!請看,你的 母親!......我渴了!......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成了!......父啊,祢用手牽領我的靈歸回! 眼淚將抹大拉的馬利亞愛慕耶穌的那份靈魂深處的愛湧流出來。
2、以愛為香祭事奉主入安息
愛是抹大拉的馬利亞與主生命合一的主題,這愛的主題內涵就是奉獻與跟隨,就是主在哪裡,她的心就在主那裡,陪伴主,委身與主,順服在主的旨意內。她時刻以真實而具體的行動,邀請主來享用她深沉的 愛。經歷了主耶穌的十字架,她不僅看見了主在十字架上的完美的救贖工作,更聽見了主那充滿神子與人子的恩言,且經歷了當主耶穌的氣息斷了的時候,從當時自然世界中的劇烈反應,證明耶穌是神的兒子―遍地都黑暗了,殿裏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地也震動,磐石也崩裂。
她看見了神的兒子之死的榮耀帶給世界的震撼。 這時候,許多人都散去了,但抹大拉的馬利亞卻依舊跟隨亞利馬太的約瑟,直到將耶穌的身體安葬完畢,她還是不肯離去,而是對著墳墓坐著。聖經敍事沒有記載這位孤獨對主的墳墓而坐的馬利亞流了多少眼淚,沒有記載她坐了多久,她在用怎樣一顆碎了的心默念主、思慕主,回想主在世時一直到十字架上為她所付上的一切,這個過程中的哀慟, 只有主和那愛慕祂的人才真實地經歷其中,分享其中的甘甜與苦澀。但有後來的一個事實告訴了我們這一切:七日的頭一日,抹大拉的馬利亞 是第一個來到主空墳墓前的。愛慕耶穌的愛,將她的愛見證為:最後一個離開主的墳墓,並第一個來到復活主空墳墓前的人。
三、復活的主呼喚她的名字
1、她的愛充滿了空墳墓
安息日一過,七日的頭一日清早,天還黑的時候,抹大拉的馬利亞來到主的墳墓那裏,看見石頭從墳墓挪開了,就跑來見彼得和約翰說:「有人從墳墓裏把主移走了,我們不知道他們把他放在哪裏。」 請注意兩位門徒與馬利亞的動作不同:兩個門徒就一同往主的墳墓那裏跑,看見主不在墳墓裏就回自己的住處去了。但馬利亞卻依舊站在墳墓外面哭,她不願意失去主,哪怕是死了的主,她仍不想放棄,即 或空了的墳墓,她仍懷著哭泣的愛和傷痛至心碎的愛坐在主不見了的地方,憑心靈仰望,憑愛心尋找。在馬利亞的生命中,主就是她的一切,更是她的全部,她就是找到死,也要找到為她捨命的主。 從信心而言,這似乎有些欠缺智慧;但從愛慕耶穌的愛而言,無論馬利亞如何哭泣,面對痛失主的事實,哭泣是她惟一的選擇。因著愛而心碎,並在心碎中持續對主的愛,除此以外,她沒有別的可以給主。 何其美好的一位馬利亞!信心茫然時,她憑著愛在痛失主的殘酷現實中哭泣,儘管真實的現實並非如此,但畢竟朝夕跟隨主的門徒在找不見主的情境中選擇回到自己的住處去了,而這位馬利亞卻憑著愛,主動選擇了留下來,用愛的心碎溶流的淚繼續澆奠主的墳墓,紀念主的死。
不找到主,她的心碎就不會癒合,她的淚就不會止住。她的每一滴淚都是一次愛的尋找,她的每一滴淚都是一聲愛的呼喚。
2、她的愛喚得了主的顯現
馬利亞的淚從主受審判開始一路跟著踏上各各他,一直沿途灑到主的空墳墓。對基督而言,從各各他到空墳墓是一條從死亡通向復活的生命路;對抹大拉的馬利亞而言,從各各他到空墳墓卻是一條從堅定的愛,到無處不在的愛,經由以淚相灑到傾淚尋找,走在忠心之愛的榮耀之路,使她因此所獲得的不僅是主的使者向她顯現,且是復活主耶穌親 自向她顯現,更有主向她顯現時發出使她熟悉的呼喚:“馬利亞。”這一聲復活之主的呼喚,頃刻間治癒了馬利亞的心碎,開啟了她自各各他以來一直茫然的信心的眼眸,使她心歡喜、靈快樂地用希伯來話向主歡呼:“拉波尼!”
“拉波尼”就是夫子的意思,但在這裏,顯然縮短了一個心靈的語詞:“我的”。馬利亞這一聲深情的歡呼完整地闡述出來應該是:“我的拉波尼”,即“我的夫子”或“我的主”。
神與人相遇在何其榮耀的密室中!主最先向那最迫切尋找祂的心靈顯現祂的復活,而不是那些向來跟隨祂的門徒顯現。馬利亞以淚為禱告聲的呼喚,生死不離的愛,使主在復活的榮耀中敞開慈心,叫真切愛祂的人看見祂永遠的榮耀,得享祂為那傾倒生命愛祂的人,所成就的永恆的盼望,在這裡啟示給我們一個神聖的真理:哪裡充滿了對主的愛,那 裏就是得見主復活的美地;哪一顆心靈充滿了對主的切慕與渴想,那顆心靈就是復活之主榮耀的密室。 今天,主也時常叩我們的心門,然而,我們有多少時候曾像抹大拉的馬利亞那般切心尋找主呢?更多的時候,是主敞開十字架的慈心四處尋找、呼喚我們。我們當時刻預備自己愛慕主的心靈,以備主榮耀顯現之時,我們的生命配得見主面貌。
四、與主建立個人親密的關係 我們在主呼喊馬利亞的名字,和馬利亞稱呼主是我的拉波尼的互動中,可以讓我們看見主確實與馬利亞有私人親密的關係。這並非指不好的意思,而是指主特別認識她與關愛她。我們全體的基督徒都是屬於神的兒女,在群體性的敬拜神的過程中共同經歷主的榮耀;但同時每一個人也必須與主基督單獨建立一種私人的、親密的關係。彷彿是在享受我屬於你,你也屬於我的雙向關係。例如,牧師在公眾的面前,人都稱呼我陳牧師,但是我有好友,他們私底下稱呼我亞撒臘。我們夫妻之間, 用一種特別的名字來稱呼,這些稱呼都分別表達出不同層次的親密關係。
在舊約中,上帝是丈夫,以色列人是妻子;在新約中,耶穌是新郎,教會是新婦。基督徒如何可以更好地與上帝有美好的關係呢?可以從婚姻與愛情的關係中去思考和學習,像愛我們的丈夫、妻子、愛人一 樣,去愛上帝,與上帝建立親密的關係。
舊約雅歌書是一卷歌頌愛情的書,講的是良人與佳偶的愛情故事。
這既是在歌頌人間的愛情,更是藉著愛情,讓人認識到要與上帝建立如愛情般美好親密的關係。而這種親密關係必須從二個方向經營:
1.分別出時間
今日人與人之間的愛情和婚姻,如果沒有用心地經營,花時間去溝通、關心對象,那麼關係是很容易出現問題的。基督徒需要與神親近,與神建立類似愛情與婚姻的關係。透過有規律的靈修,透過讀經和禱 告。讀經是聽神向我們說話,禱告是我們向神說話,這都是需要花時間的。
很多人說,我沒有時間。但其實時間都是擠出來的。中國近代著名作家魯迅被人稱為一位天才,可是他自己說:「哪裡有天才,我只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工作上的。」確實如此,如果我們都可以把刷 手機、看電視的時間,拿出一些來親近神,這樣,我們便可以很好地建立與神之間的親密關係。一個願意親近神的人,他就一定會有時間的!
2.建立美好的溝通
在雅歌中,良人與佳偶之間有美好的溝通和交流。雅2:10-13「我良人對我說:我的佳偶,我的美人,起來,與我同去!因爲冬天已往,雨水止住過去了。地上百花開放、百鳥鳴叫的時候已經來到,斑鳩的聲音 在我們境內也聽見了,無花果樹的果子漸漸成熟,葡萄樹開花放香。我的佳偶,我的美人,起來,與我同去!」 我們說美好的靈修生活,主要是通過讀經和禱告:聽神的話語和向神說話。那麼,關鍵的一點是:如何聽神的話語,如何向神說話。或者說,如何把聖經讀好,如何禱告,才能蒙神的垂聽和悅納。我們簡要的 說:如何聽神的話語,是指如何讀好聖經?
- 要渴慕
- 要謙卑
- 要依靠主
- 要堅持
- 要好問
如何向神說話,是指如何禱告?
- 單純的心
- 帶著感恩和讚美
- 要潔淨自我
- 求神的國和神的義
- 常常爲人代求
- 禱告後的順服
五、不要拉住我!
在這一段經文中有一句很特別的話,是復活主對馬利亞說:不要拉住我! 這是一句攔阻馬利亞想要對主表達挽留之意圖,或僅僅想要表達對主的思念,而自然產生的動作(我們對非常知己或熟識的友人,在久久相聚時會很自然產生的動作)。從此,我們很明顯地看出,抹大拉的馬利亞為耶穌付出滿滿的愛,溫柔地碰觸了他,也或許她正想抱住 他。對此,許多藝術家們各有不同的描繪;有的馬利亞是匍匐在耶穌的腳前,抱著他的腳;有的馬利亞是靠在耶穌身旁,想要擁抱他。她一定希望她和耶穌之間的關係,能夠回到像耶穌死前一樣,她想要能夠感受到這位親愛的老師,感覺到他的同在。他慈愛地靠近她,使她變得充滿生氣,現在她的哀傷已經能夠轉化為永恆的喜樂,一直安慰她。但是耶 穌回答她說:「你不要拉住我!」(約20:17)
復活並不意味著,耶穌單純地回到他死之前的狀態。復活後,他要去父那裡,不讓人拉住他。復活耶穌的愛不再是透過觸摸和擁抱,而是透過呼喚名字,透過那位行過死蔭幽谷的耶穌,及靠他得救的婦人之間深刻的相遇來傳達。耶穌對抹大拉馬利亞的愛,並沒有因為死亡而斷絕,死亡並無法減少他的愛。耶穌的死讓馬利亞學習到、要放開你所親 愛的人,他轉變了馬利亞愛人的方式,使她學會放手,不是佔有主。
約翰瞭解到人類透過耶穌基督得到救贖,而更有能力去愛人。他認為,人類的危機在於自己跟自己本身越疏遠,因此得越來越沒有能力去愛人。人若不能真的碰觸到自己的心,也就無法在愛中碰觸到別人的 心,他會要求別人要對他付出愛,利用別人的愛來肯定自己的存在,他對別人的愛需索無度,但在他們之間卻沒有愛的交流。
復活的耶穌向我們表明的愛,及他想要在愛中,藉著他的復活指引我們的愛,與新郎和新娘間情慾的愛不一樣。耶穌所表明的愛不會抓住人,自己也不會被抓住。情慾的愛會緊緊地包園住那一對愛人,復活耶穌的愛卻能使人得到自由與釋放、當基督溫柔地呼喚我們的名字,注視著我們,他的容貌轉向我們時,復活耶穌的愛就會湧流進入我們內心深 處。然而,我們無法預留這些愛,這樣的愛針對的是能認復活的基督的人,馬利亞必須學習這一點,而如約翰所述,她已經也學到了。馬利亞的傳說繼續延伸了約翰福音的解釋,約翰福音將馬利亞描寫成一位高貴的被愛之人,默想自已進入上帝的愛裡,以致於她的容貌只會呈現出愛來,與她相遇的人都會為她的愛所著迷。
思考耶穌的復活也向我們透露上帝愛的奧秘,它原來就像抹大拉的馬利亞表現給我們看的一樣,充滿佔有的情慾,但透過耶穌的死已經改變了,它不再緊抓著我們不放,也不會想要固定在某一種感覺,不能變 動。我們從耶穌的復活中看到這樣的愛,雅歌裡的一段話正好可以用來形容:「願你的心只向我敞開,願你的手臂只擁抱我。愛情跟死一樣堅強;戀情跟陰間一樣牢固。它爆出火焰,像烈火一樣燃燒;水不能熄滅愛情,洪水也無法淹沒。若有人想用財富換取愛情,他必定招來鄙視。 」(雅歌8:6-7)
你如何處理你內心的渴望,去愛與被愛?你曾經懷疑過你的男朋友或女朋友、你的父母、配偶對你的愛嗎?你可以有這樣的想法、完全無須壓抑你的疑惑。它們要將你從人對你的愛中,帶到由復活的主流向你的愛裡。只有當你將注意力從人的愛轉移到耶穌那戰勝死亡、無止境且絕對的愛時,你才能夠享受人與人之間的愛。慶祝耶穌復活就是要相信那超越死亡的愛,明白上帝用祂那永恆的愛一直愛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