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中壢教會
電話:(03)422-4354 & (03)4222425 (03)427-1863
網址:www.chunglipc.org 地址:桃園市中壢區中平路124號
傳真:(03)425-3291
EMAIL: chungli.pc@msa.hinet.net
20220102 陳克安牧師 - 合神心意的立志
經文:但以理書 1:1-16
題目:合神心意的立志
前言:新年的第一個主日,祝福大家有一個新的心志,是合神心意的心志。記得讀小學的時候,每一年開學都會被老師要求寫一篇作文,題目是立下新的志願,當時班上有一位同學說長大後的志願是當總統,大家聽了私底下在偷笑,心想成績那麼差,哪有可能當總統;後來想想,也不必太在意人家寫甚麼,只是寫寫作文而已,山上的孩子以為寫偉大的志願,只能寫總統。長大後才知道,做個木工也是一個好的志願。重點是期待每一個活出有意義的生活。
一個人要想使自己的人生有意義、有價值,或者想在某個行業取得一定的成就,就必須有一個堅定的心志。我為了確定成為傳道人的心志,花了大約七年的時間尋求神的回應,時間雖然很長,但是我的立志不曾改變,也因為我清楚自己心志,也確定了我適合交往的對象,對方必須認同我的服事道路。回想我和師母一開始的牧會工作,被派在一間小型規模的教會,生活非常的儉樸,一路服事到現在,我和師母過得很甘甜很感恩,不曾聽她嫌棄能給她的有多少,這一點我很感激,因為她 很清楚我的心志。
聖經說到摩西的心志:摩西寧可與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願暫時享受罪中之樂。(來11:25)但以理在年少的時候,他就立志不以王的膳和王的酒玷污自己,他的心志對他的一生有著重大的影響。箴言4:23節這樣說: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的。
一、猶太人被擄到巴比倫 但以理的背景可以說是處在一個大時代的變遷歷史,猶大國被巴比倫帝國滅亡,猶大百姓分成三個階段被擄到異鄉。巴比倫是一個不敬拜上帝的國度,然而很意外的是,尼布甲尼撒王雖然把猶太人擄到巴比倫,他並沒有殘殺他們或者是迫害他們,只是將他們集中在一塊土地上生活,還給予猶太人相當程度的生活自由。
猶太人被擄到巴比倫,從此失去了以聖殿為生活的重心,以為失去了聖殿,也代表上帝離棄了他們!聖經描述猶太人在巴比倫河邊,被擄的人們一想起錫安,就坐下哭泣。他們說,「耶和華離棄了我;主忘記了我。」(賽49:14)擄掠他們的人讓他們唱歌,但他們想,我們怎能在異邦,在遠離耶和華同在之地唱耶和華的歌呢(詩137:1-4)?在被擄之地,在這個因罪惡而滿目瘡痍,常常讓我們疲憊和受傷的世界,我們怎能繼續持守盼望呢?是甚麼東西擄走猶太人,讓他們不能親近神?神允許耶路撒冷被破壞與焚燒,允許百姓遠離聖殿,這種抽離遠本習慣的舒適生活圈,目的何在?其實,早在猶太人被擄到巴比倫之前,猶太人的心早就遠離上帝,而不是上帝遠離他們。我們在這裡要提出一個問題,是甚麼東西會把我們應該愛神的心給擄走,許多時候不是外來的政治勢力,而是這個世界的東西。
第一個擄走我們的心的原因:基督徒對神有太多的誤解人總愛以自己的立場去想有關上帝的事,不喜歡順服、不喜歡從神的角度來思考,人非常的自我。包括敬拜的態度、認識上帝的性格、服 事與奉獻的態度,這種人心從古就有。
出埃及記19章4-6節:『4 我向埃及人所行的事,你們都看見了,我如鷹將你們背在翅膀上,帶你們來歸我。 5 如今你們若真的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約,就要在萬民中作屬我的子民,因為全地都是我的。6 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神聖的國民。』這些話你要告訴以色列人。」屬我的子民,就是我們是神特別、特別的寶貝、珍寶。
―路雖難走,但神把以色列人帶到迦南美地,是要訓練他們不埋怨的性格,而他們就是一直不明白神愛的意念,但是神還是:你們是屬我的。
―你屬我的意思,就是神會供應我們一切,不用害怕。神吹個風,所有的鵪鶉都不飛走,讓以色列人抓;嗎哪降四十年,要多少有多少,而且只要不聽話,多拿了就變蟲,只要聽話,守安息日,可以拿兩倍,多拿的就不會變蟲。摩西說,你們明天早晨會看見耶和華的榮耀,嗎哪就是神的榮耀。
―神開始管教,要以色列人開始長大,不要老發怨言。事情順利就高興、歡呼,不順利就埋怨,沒有定睛看神、認識這位神,以致於最後看見身材高大亞納族人時,就說:耶和華神恨我們,把我們從以色列帶出來,為要我們被殺死。
第二個擄走我們的心的原因:撒但就是要基督徒越來越忙―撒但向全世界的邪靈召開會議,說:「不能繼續讓基督徒讀聖經、知道真理、跟耶穌有親密的關係。他們只要跟耶穌相知相愛,我們的勢力就會蕩然無存。所以,基督徒雖去教會,但要偷去他們的時間與對神的專注,使他們好像彷彿在耶穌中,卻沒有辦法跟耶穌建立真實的關係,這樣我們就得勝。
―不斷地讓基督徒忙碌於對生命不必要的事,製造無窮無盡的計謀,充斥且刺激他們的思想,使他們沒有辦法聽到神微小的聲音;聽的方面,任何地方都不斷地有不屬神的音樂誘惑持續播放,使他們沒法跟耶穌相交;
看的方面,讓他們的咖啡桌、工作桌,充滿各類雜誌、報紙、新聞、廣告、無用的宣傳單張、產品試用券,使他們花很多的時間來閱讀;玩樂方面,用各樣新奇的東西、電影、公園、音樂會來吸引他們一直玩樂,使他們過度疲倦與沉迷;
屬靈方面,在與快樂的屬靈同伴相遇時,引導他們進入閒言閒語、好批評裡面,使他們一直遠離神。用那些似是而非、以為有意義的事,擁擠他們的生命,以致於毫無時間尋求耶穌的面與能力。就是要讓全世界基 督徒越來越忙,都不知道在做什麼,就會越來越少將時間給神,撒但的計畫就成功了。
―Busy 的英文是 Been Under Satan’s Yoke,就是基督徒正落在撒但的軛之下,喜歡瞎忙、進入撒但詭計。跟隨主的人當知道默想神的話語、與神相交、舉目望天尋求神的時間,才是對我們最有益及重要的。
但以理書,正是寫給神在被擄中的百姓,也寫給我們今天的基督徒。我們就像猶太人在被擄之前,不願意讓神在我們心中掌權,是我們己在掌權我們的生命,我們自己去設計讓我們感覺很舒服的敬拜神的 環境,我們不願意在神的話語好好研讀,以至於我們似懂非懂地以為我們做的神都會喜歡,而且因為我們很忙,於是我們的腦袋中出現一種與眾不同卻又覺得有理的敬拜模式。
等到我們的心被魔鬼擄走了被世界的是事物佔據滿了,我們才知道我們過去以來都沒有把神擺在我們的心裡面。所以,我們的生命愈來愈寂寞與乾枯,我們開始更多在世界尋找滿足我們的心的事與人,在周圍都是不敬拜神的朋友面前,我們不願意提起有關教會的事,因為我們所說的不敢確定是否是真理,因為我們自己也很少認真尋求真理。我們所知道的反而許多教會裡面不好的見證事蹟,這些東西堆積在你的印象裏面,於是我們就批判沒有上帝,這樣質疑上帝公平嗎?不認識上帝的話語與慈愛,就任意說上帝不可愛,這樣對嗎?如果我們認真查考聖經,主耶穌曾經批判法利賽人,你們自己不願意認識真神,你們還攔阻人去認識真神你們的罪更大。
主說:「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正當人前,把天國的門關了,自己不進去,正要進去的人,你們也不容他們進去。(有古卷加: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侵吞寡婦的家產,假意做很長的禱告,所以要受更重的刑罰。)」(太23:13-14)
所以,神必須給猶太人重新認識他的機會與環境,神安排這樣的局勢,讓猶太人經歷自己的手所創造引以為傲的帝國崩蹋掉,讓他們變得一無所有,當猶太人看見自己一無所有的時候,成為亡國奴,他們才開始認真去思考上帝了。
第1節說,「猶大王約雅敬在位第三年,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來到耶路撒冷,將城圍困。主將猶大王約雅敬,並神殿中器皿的幾份交付他手,他就把這器皿帶到示拿地,收入他神的廟裡,放在他神的庫中。」(但1:1-2)
請注意,聖經作者在第2節說:「主將猶大王約雅敬......交付他手。」就連以色列被擄至巴比倫,也在神的掌管和能力之下,這是祂對世界之護理計畫的一部分。巴比倫王本身沒有權柄,也沒有能力凌駕在神的百姓之上,除非他有上面而來的權能(約19:11)。即使錯誤看起來很強大,即使我們正流亡在巴比倫,即使我們經歷到其他人之苦痛帶來的衝擊,即使我們為背叛、災難、疾病、壓抑所摧毀,即使我們經歷到虐待與遺棄—「黑暗勢力雖然猖狂,天父卻仍作王。」
二、但以理面臨的挑戰與他的立志
尼布甲尼撒為了統治的穩固就為自己培養人才。但以理書1章3至6節說:“王吩咐太監長亞施毗拿從以色列人的宗室和貴胄中帶進幾個人來,就是年少沒有殘疾、相貌俊美、通達各樣學問、知識聰明具備,足能侍立在王宮裡的,要教他們迦勒底的文字言語。王派定將自己所用的膳和所飲的酒,每日賜他們一份,養他們三年。滿了三年,好叫他們在王面前侍立。他們中間有猶大族的人: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亞撒利亞。”
他們正面臨二個大挑戰:
挑戰一:為他們改名,迫使他們忘記原來的身分,改換效忠的對象
「他們中間有猶大族的人: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亞撒利 雅。太監長給他們起名,稱但以理為伯提沙撒,稱哈拿尼雅為沙得拉, 稱米沙利為米煞,稱亞撒利雅為亞伯尼歌」(但1:3-7)。
但以理這個名字的意思是「神是我的審判者」,被改成了伯提沙撒,意思是「願彼勒(Bel,巴比倫的主神)保守他的性命」。哈拿尼雅這希伯來名字的意思是「耶和華是仁慈的」,改成了沙得拉,意思是「阿庫(Aku,巴比倫的月神)的命令」。米沙利的意思是「有誰像耶和華?」,改成了米煞,意思是「有誰像阿庫?」。亞撒利雅的意思是「耶和華所幫助的」,改成了亞伯尼歌,意思是「尼布的僕人」,尼布(Nebo)是巴比倫的智慧與農業之神。
太監長給但以理和他的朋友們起了新的名字。這些新名字是要反映他們效忠的新對象,即巴比倫眾神。然而,但以理持守對主神的忠心。8節告訴我們,他對強加之新名字的回應,但以理立志「不以王的膳和王所飲的酒玷污自己」。但以理還是但以理—王的孩子,萬王之王和萬主之主的孩子。一位講道者說,尼布甲尼撒可以改變他的名字,但卻不能改變他的心。「他們繼續忠於以色列真神。」
挑戰二:吃王的膳食和王飲的酒
我們並不完全清楚,為何王的膳和酒會玷污但以理。或許王的某些膳食來自不符合猶太潔淨條例(not kosher)的動物,就是神在律法上吩咐以色列人不可吃的那些動物。或許王的膳和酒曾經祭過偶像,也就是巴比倫的眾神。
正如保羅所告訴哥林多教會聖徒的,喝這樣的食物,飲這樣的酒,就如同敬拜這些假神:「外邦人所獻的祭是祭鬼,不是祭神,我不願意你們與鬼相交。你們不能喝主的杯,又喝鬼的杯;不能吃主的筵席,又吃鬼的筵席。我們可惹主的憤恨嗎?」(林前10:20-22)從經文的記載裡面,我們看到尼布甲尼撒王似乎很重視人才,也很善待人才,王派定將自己所用的膳和所飲的酒,每日賜他們一份,養他們三年。其實這是王的懷柔策略,因為這些人才都是被王從其他國家擄掠來的,必然對王懷有仇恨,因為是王使他們國破家亡。王將自己的飲食每日賜他們一份,為要籠絡他們,為要消除他們的仇恨,為要培養他們的效忠,也為要建立他們的自豪感。對一些被王選中的人來講,在沒有被擄的時候他們有好的前程,好的未來,但被擄到外邦之後,他們失去了以前擁有的一切,但如今王給他們機會、給他們恩典,似乎美好的前程就在前面,這會使他們感恩在心。
古語說:“民以食為天。”想一想,我們努力工作,辛苦賺錢是為了什麼?說得實在一點,無非是使自己和家人的日子好過一些,吃得好一些。很多人認為好的生活條件無非表現在吃、穿、住、行、玩上面。如果有好的條件,誰又會不願意享受呢?但以理是猶大國的王室後裔,他出生高貴,有良好的生活環境和優越的物質享受。但經歷被擄的不幸遭遇,以前好的生活環境和物質享受都離他遠去,他也得過艱苦、簡單的生活,這是他沒法選擇的。
尼布甲尼撒王有意要培養他,給他王的飲食,但以理卻立定心志不以王的膳和王的酒玷污自己。那他為什麼要這樣作呢?但以理是一個敬畏神的人,他不願意讓祭拜過假神的食物玷污自己。但以理心志上是選擇敬畏神,愛神,他不願意為了食物的享受,而在心志上遠離神。其實,從人的眼光來看,但以理完全有理由選擇離棄神。
但以理書開始就記載這樣的事:猶大王約雅敬在位的時候,尼布甲尼撒攻陷了耶路撒冷,把聖殿裡面的東西拿去,放在他們假神的廟裡面。那麼,但以理可以說:主啊,你在哪裡?我還要相信你這個無能的上帝嗎?他的信仰大有理由可以被動搖,他可以完全放棄他平常的屬靈觀,他可以完全灰心到底,然後離開上帝,去影響別的青年一同背叛上帝。但是他沒有。他知道猶大國之所以被擄,是因為舉國上下離棄耶和華神而敬拜假神。他也知道,猶大國之所以被擄乃是神對他百姓的懲罰和管教。
但以理能在吃的事情上得勝實在是不簡單的事情。創世記記載亞當、夏娃因為吃了神所吩咐他們不可吃的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而犯罪墮落;挪亞因為喝酒喝醉了,赤露身體躺臥,失去了新世界主人應有的體面;以掃因為一碗紅豆湯而失去長子的名分。撒但試探耶穌時,第一招就是用食物來引誘耶穌,他看耶穌因為40天的禁食,非常饑餓,就建議耶穌把石頭變成食物,以此來證明耶穌是神的兒子,但耶穌沒有陷入試探。
吃喝是人生中最平常事,但如果沒有把握好,就會因吃喝毀了自己的人生,也羞辱了上帝。面對尼布甲尼撒王的飲食,但以理立志拒絕,乃是在他心中,他認為生命勝過吃喝,對神的敬畏勝過吃喝。他的行動實在是一個見證,見證著耶穌所說的話:“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他的見證也似乎在說:“無論或吃或喝,都要為榮耀上帝而行。”但以理因著敬畏上帝,竭力保守自己的聖潔,不為王的食物所動,但以理是一個不隨波逐流的人,他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弟兄姐妹,面對生活、工作、社會風俗,作為基督徒,我們也要該做的做,不該做的不做,凡我們所行的都要對得起神。
三、不作隨波逐流的基督徒
今天我們生活的環境與但以理的生活環境很不一樣,我們沒有被擄到別的國家,但是我們在某一個層次來說,我們所面對的環境是一樣的,就是台灣的環境絕大部份不是敬拜上帝的國度。這一個生活環境並沒有實質迫害我們,但是這個環境卻有一種力量在拉扯我們向世界靠攏。
教宗方濟各特別指出,基督徒在信仰上特別容易遇見二種試探:
一是將基督信仰變為「美好、鬆軟的理想」,輕忽見證,同時拒絕走在基督的道路上;
二是放寬基督真理的教導與道德原則。對任何事物都予以接納;在道德和處事標準上,不斷與世俗標準妥協,成了失味的鹽。
「不要把基督教變為鬆散又輕易的『喜樂宗教』,因為這種情形其實就是一種『絆腳石』。」如此,會使非基督徒認為原來基督徒的行為也可以這麼壞,不願意歸向基督。而基督徒所受的試探之一,就是要能勇於「拒絕絆腳石」。
教宗方濟各告誡,以基督徒的身分走上世俗道路,是悖逆神的行為。「有些人總是想在基督徒的身分上,做出與眾不同行為,卻忘了自己是個蒙神揀選的罪人。有些基督教團體,甚至部分自稱是基督徒的人,不但做出基督徒不該有的行為,也不懂得為耶穌基督作見證,這都是走上世俗的路。因為很多人都是『掛名』的基督徒。」
其實,上帝對於基督徒的期待是「活得像耶穌」。人若能不斷往此方向進步,就能活出基督的光,也能成為他人的好榜樣。教宗邀請每個人向上帝懇求,除了感謝祂賜予「基督徒身分」的這份恩典與福分,也求祂使我們能不為了遷就世俗的標準,而喪失了鹽的防腐功能。
身為基督徒仍會犯罪,但不該妥協成為「屬世」的基督徒。罪,真實存在世上,也會是基督徒生活中的一部份。但上帝的恩典,是我們抵擋罪惡的力量來源,能使我們活在罪的世界中,仍可堅守 基督徒的職份。
「罪常使人們跌倒,縱使是身為基督徒的我們也會受到試探。罪有時甚至會使基督徒放棄走跟隨基督的這條窄路。」教宗方濟各提醒,要檢視基督徒該有的生活樣式,不要成為「屬世」的基督徒,每個基督徒必須「忠於」活出耶穌教導我們的生命。
約翰很早就警告我們要與世界有所分別,約翰一書2:15-17節:「15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東西,若有人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裏面了。 16 因為凡世界上的東西,好比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和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父來的,而是從世界來的。 17 這世界和世上的情慾都要消逝,惟獨那遵行上帝旨意的人永遠常存。」
我們如何才能持守對神的忠心?我們怎樣才能在這個世界持守盼 望?
許多時候這個忠心也必須付出行動的。這並不只是我們今天這些人的問題。這也是古代以色列人的問題,而但以理書正是寫給他們的。他們和我們一樣,也活在被擄之中。遠離神的同在,遠離古久以前應許給先祖的土地。
但以理的心志值得欽佩,但他要實踐自己的心志也有很多難處。王將自己的膳食給他們吃,這是王的恩惠、王的厚賞。弟兄姐妹,君王的厚賞,你敢不接受嗎?拒絕王的恩典意味著什麼?這會惹來殺身之 禍。
但以理為了信仰、為了敬畏上帝,不但可以放棄肉身的享受,而且甘願付任何代價。當但以理立定心志後,他求太監長容他不玷污自己。太監長會答應嗎?太監長對但以理說:“我懼怕我主我王,他已經派定你們的飲食,倘若他見你們的面貌必你們同歲的少年人肌瘦,怎麼好呢?這樣,你們就使我的頭在王那裡難保。”
你看!但以理的堅持也會連累到其他人。太監長不敢接受但以理的請求,因他怕自己的性命不保。太監長雖然沒有答應但以理的請求,但他卻沒有將此事告訴王,因“神使但以理在太監長眼前蒙恩,受憐憫。”但以理請求太監長被拒絕,但他沒有放棄。在這個時候,但以理提出一個創意的建議,讓委辦可以接受的策略,對太監長所派管理他們的委辦說:“求你試試僕人們十天,給我們素菜吃,白水喝,然後看看我們的面貌和用王膳那少年人的面貌,就照你所看的待僕人吧!”感謝主,委辦允准他們這件事,試看他們十天。我相信但以理在這十天一定 是天天禱告上帝,求主保守他能度過這一難關。
委辦答應先給但以理十天時間,讓他們吃素菜、喝白水。然後要將他們和吃王膳的少年人比較,看看身體狀況如何?那個時候的但以理還是個少年人,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吃素菜,喝白水,營養能跟得上嗎?
萬一面黃肌瘦,營養不良,那可怎麼辦?豈不還得吃王的膳食嗎?當委辦來查看,見但以理他們的面貌比用王膳的一切少年人更加俊美肥胖。為什麼會這樣?難道素菜比王的膳食更有營養嗎?不是的,乃是上帝的顧念和幫助。因此我們看見一個見證與事實,當一個人為著信仰、為著愛神敬畏神而放棄自我的考慮,神不會丟下他不管的。
四、但以理與三個朋友為主忠心立志,帶來上帝的祝福
但以理書1:17-20說:這四個少年人(但以理和他三個朋友),神在各樣文字學問上賜給他們聰明知識,但以理又明白各樣的異象和夢兆。尼布甲尼撒王預定帶進少年人的日子滿了,太監長就把他們帶到王面前。王與他們談論,見少年人中無一人能比但以理和他三個朋友,所以留他們在王面前侍立。王考問他們一切事,就見他們的智慧聰明比通國的術士和用法術的勝過十倍。這段記載,我們看出,但以理他們在神面前的心志,蒙神賜福,神賜他們聰明智慧,那些少年人中無一人能比, 且比巴比倫通國有智慧的人勝過十倍。
但以理書第二章記載,當但以理為王解夢後,王對但以理說:“你既能顯明這奧秘的事,你們的神誠然是萬神之神、萬主之主,又是顯明奧秘事的。”於是王就高抬但以理,賞賜他許多上等禮物,派他管理巴比倫全省,又立他為總理,掌管巴比倫的一切哲士。我們在這裡又看見約瑟的影子,他立志對上帝忠心,不願得罪神,去享受罪中之樂,雖然為此他被汙告下到監裡,但是神卻又高升他。假如但以理沒有在神面前立志,和那些吃王膳的人一樣的選擇,會怎樣呢?或許我們今天根本不知有但以理這個人。很多時候,人常以為自己所選擇的道路是最有前途的,到頭來卻一無所成,那些看似為神的緣故有所放棄、被人認為是吃虧的人,卻蒙神大大祝福。
創世記13章記載羅得的牧人與亞伯拉罕的牧人因草地相爭。亞伯拉罕就對羅得哦:你我不可相爭,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相爭,因為我們是骨肉。遍地不都在你眼前嗎?請你離開我。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 亞伯拉罕是羅得的叔叔,是長輩,他有優先選擇的權利,但他卻將優先選擇權讓給羅得。羅得舉目看見約旦河的全平原,因為那地是滋潤的,最後他卻漸漸挪移帳篷,直到罪惡的所多瑪。當羅得離開後,神向亞伯拉罕顯現,給他應許,給他恩典。在屬世利益的選擇上羅得好像占了便宜,亞伯拉罕吃了虧,但神卻大大地祝福了亞伯拉罕。
弟兄姐妹,我們一切的好處不在神以外。但願在這新的一年裡,每個弟兄姐妹都能在基督裡立定心志,效法以諾與神同行,效法但以理選擇神的道路,相信神必會大大賜福與你,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