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中壢教會
電話:(03)422-4354 & (03)4222425 (03)427-1863
網址:www.chunglipc.org 地址:桃園市中壢區中平路124號
傳真:(03)425-3291
EMAIL: chungli.pc@msa.hinet.net
20211031 洪以琳牧師 - 上主的同在
經文:創世記 39:1~23
題目:上主的同在
一、前言
你bat(曾經)有曾經被上帝引領的經驗呢?剪綵這件事情原本看起來在人的眼光上是糟糕、不好的,但用上帝眼光看的時候卻是上帝在其中放下祝福的時刻!
我們這一生會碰到很多的人事物以及各樣的情節,如同最近在公視新的一部戲劇『四樓天堂』劇裡有一位推拿師『天意』(黃秋生飾演)他在劇裡的名言『其實我們每個人的身體都有一個結,人必然有 病,人因病而完整。』今天牧師就用這段話來改寫一下『其實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有一段辛苦的故事,故事使人成長,因著這些故事讓我們生命多了許多皺摺,但這一些皺摺卻是成為我們的保護與祝福。』
我們可以發現創世紀是一卷故事性非常強的一卷書信,從上一季到這一季我們都在看雅各家族的故事,也就是以色列民族的故事,各樣的起起落落,以及人性當中不同時間點的碰撞,這些故事同樣也都在不同時間轉換成我們生命中的經歷。
二、回顧上週
上週牧師講道經文講到猶大跟塔瑪的故事,今天我們的經文要將主角再次拉回到約瑟的身上,上禮拜是猶大的兩個兒子一個是珥做了很多邪惡事得罪上帝;另外一個是不願意跟他的大嫂塔瑪同床代替幫哥哥傳宗接代,上帝因此憤怒將珥及俄南的生命都取走。於是猶大也害怕最小的兒子示拉也會被連累,因此拒絕將答應的事情給完成,反而塔瑪 卻用了美人計將猶大給騙過來並與她同床。
三、前情提要
今天的經文我們透過剛剛司會長老帶我們一起讀的經節,我們看見經文中換了另外一個女主角也就是波提乏的佳偶因著波提乏的妻子看上了英俊體格健壯的約瑟,於是就想要跟他睡覺,但是約瑟很清楚知道自己的身份是不可以如此行,多次拒絕波提乏的妻子後,就反而讓波提乏的妻子惱羞成怒陷害約瑟,波提乏聽見此事後非常憤怒不分青紅皂 白就將約瑟抓到監牢裡。
四、情節描述
約瑟被哥哥賣給了以實馬利人,接著被賣給了埃及王的一個臣僕—侍衛長也就是波提乏的家,因著上帝的靈與約瑟同在,使得約瑟事事順利,因此波提乏也看見同時也經歷了上帝與約瑟同在的祝福。因 此他就很放心將所有家裡的一切事物除了他自己的飲食之外都交給了約瑟來管理,可見波提乏對約瑟是如此的放心,在這樣的放心情形下仍然有這麼一點的保留,他將自己飲食部分還是抓著,這就讓我想到一些戲劇,不論是延禧攻略或是後宮甄環傳這些有皇帝的故事情節裡面,當皇帝要吃飯時,旁邊一定會有一個侍衛先用試毒針或是皇帝自己會先用試讀的工具確定沒有被下毒,之後才開始吃飯。
回顧約瑟前半段,因著爸爸雅各寵愛約瑟,因為一件彩衣引起哥哥們的嫉妒,因此將他丟到坑裡,接著又將他救起,賣給了以實瑪利人,接著又成為埃及人的奴隸,在人看來是一路的不順遂但是因著有上帝祝福,一切都非常順利,看似一路非常順利的約瑟,但是下一個場景就是面對到女人的「誘惑」時刻,波提乏的妻子看見約瑟英俊,多日的要引 誘他一起睡覺,但是約瑟選擇了順服上帝,一次又一次的拒絕(創39:8~9),約瑟選擇敬畏耶和華,因此他知道即使家裡面沒有別人除了波提乏妻子之外也不可以做得罪上帝的事情。他非常持守著原則,因此 上帝才大大祝福。
親愛弟兄姊妹,我們一生都面對著許多的選擇,有的時候一個抉擇會影響人一輩子的前途,今天這段經文除了凸顯出約瑟是敬畏神的子民之外,同樣的也是在告訴我們及提醒以色列子民,看啊!你們的祖先是如此的敬畏耶和華,因此才蒙受祝福,基督徒時常面對到許多誘惑,不論是內在或是外在,但上帝都已經明明告訴我們應當如何去行,上帝也 給人有自由意志,因此如何決定就在於我們個人!
拉回到今天經文,下一幕,當波提乏的妻子冤望約瑟的時候,波提乏因著一時的惱怒沒有查證屬實,就直接將約瑟關進王宮中監獄,聖經特別強調是王宮中的監獄,換句話說準備不想讓他出來了!可見他也是一位一時被自己情緒綑綁完全掉入到情緒坑洞的人,因著憤怒以及聽見自己的妻子被冒犯,就如此的生氣,連讓約瑟解釋的機會都沒有,故事情節走到這裡牧師有個疑問,約瑟為何都沒有為自己伸冤呢?如果今天換成你是約瑟是否會為自己申冤或是要求給我一個解釋的機會,相信我 們每一個人都是不喜歡被誤會,而且這個誤會還會讓我被下放到監獄。
往後面經文繼續讀下去,也許這個答案就在不遠之處,創世紀40~41章因著約瑟被抓到王宮監獄,於是典獄長將監獄裡其他囚犯也都讓約瑟去 管理,並且還有處理一些監獄中的事物,創世紀39:23『約瑟負責辦理的事,監獄長都不必操心;因為上主與約瑟同在,使他經管的一切都很順利。』我們看見上帝是如此恩待約瑟,一路都有上帝使者在保護,以及上帝的祝福充滿在約瑟的生命當中。 五、如何領受上帝同在的祝福為何上帝如此恩待約瑟,並且三番兩次上帝都救他並且在這些經歷中都有上帝與他同在。那是因為約瑟做到以下幾點:
1.堅守信靠上帝:即使遇見誘惑但是他仍然保守自己的心勝過保守一切,他明白什麼事情才是最重要。 如同箴言4:23『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現代標點和合本) 『所思所想要謹慎,因為生命是由思想定型的。』 (2019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
2.不得罪耶和華(上帝)
創39:9『在這家庭裡,我跟他一樣有權,除你以外,他沒有什麼不交給我的,因為你是他的妻子。我怎麼可以做這種不道德的事,得罪上帝呢?」』 3.以上帝心為心:思考、行為都遵照上帝的命令。 4.做的事情與言行是對的起上帝、自己跟信任他的人。 因此當約瑟被誤會時也沒有為自己申冤,默默地承受這一 切,即使是一場冤獄,但是他仍然做好上帝交託給他的本分,認真負責,並且敬畏神,使得上帝祝福沒有離開他,在今天最後一節23節『約瑟負責辦理的事,監獄長都不必操心;因為上主與約瑟同在,使他經管的一切都很順利。』
親愛弟兄姊妹,我們是否也真實感受到上帝同在有在我們當中呢?當我們做事情儘都順利的時候,我們要學習獻上給上帝,並且謙卑仰望神,不要忘記了不是我有多厲害,或是多有能力,乃是要安靜下來,獻上感恩與感謝,魔鬼最喜歡我們在順遂得時候忘記這一切都是上帝的帶領,於是很容易就驕傲並且誘惑也都是在順遂時!我們可以如此順遂是 因為有上帝同在一直在我們生命當中,有時我們會將這樣的順利當作是習以為常的事,但別忘記要不是有上帝在我們前方差派聖靈成為我們的 導師引導我們走前方路程,哪看得見黑暗的道路要如何走下一步!如同出埃及記13:20~22 13:20 以色列人離開疏割,在沙漠邊上的以倘紮營。 13:21 白天,上主走在他們前面,用雲柱指示方向;夜間,上主走在前面,用火柱照亮他們。這樣,他們日夜都可以趕路;13:22 白天有雲柱,夜間有火柱,一直走在他們前面
六、結論:
最後牧師要引用一個故事結束....連加恩的生命見證故事:跟著上帝走天涯這是在2024年他與太太一起被邀請到真情部落格訪問的內容以下這段文字是李晶玉姐妹在她的FB上面所記錄的分享: 我想加恩跟麗婷,用他們自己的生命在寫故事,而這些故事,就是要拿回來激勵很多台灣的年輕一代。 聖經上有一句話說:”愛是永不止息”,其實在希臘原文裡面,它有另外一個翻譯,就是”愛是永遠不會失敗的”,它可以衍生成另外一個意思就是,在我們不管碰到什麼樣的困境的時候,這個愛是永遠可以 讓我們在困難當中,找到新的契機,而且可以反敗為勝。 我相信這就是加恩跟麗婷,在這一趟他們到南非去,而且事實上加恩是飛了整個非洲。這一趟愛的旅程,當中看起來好像很多的困難,很多的挫折,很多的軟弱,很多的不知道該怎麼辦,這個時候,上帝其 實並不是不跟他們在一起,並沒有遺棄他們,而是上帝要他們在那個地方,經歷這些事情,而且有祂的同在。然後上帝還有更好的主意,因為 常常我們要在開啟一個新生命的鑰匙之前,它就是隱藏在那些困難、挫折,跟自我認識的過程當中。所以也歡迎大家跟加恩跟麗婷一樣,用心 地去尋找上帝在你心中的心意吧!
當我在準備今天講道篇的時候,我也在反思我這一路上雖然才30多個年頭但是當我看到上面這段話也就是我們剛剛一起讀的這些文字時,讓我很有共鳴,有時當我們在要展開新的旅程時,往往會有很多的不確定性予疑惑,但是如同上面所說:『當我們在面對新的旅程碰見困難時,並不是上帝沒有與我們同行,而是上帝幫助我們在這當中重新認識 自己』並且在其中我們繼續跟隨上帝往前行走。 教會準備建堂,這也是一個新的旅程,不論是建築的建造,同時這次的建堂也是幫助我們重新的回歸到我們與上帝之間的約定與關係,我們相信這一路若不是有上帝帶領與同在,我們無法走到現在這一刻,接下來雖然還有許多的挑戰,但是建造教會新的教堂、建築物,不單單只有外在,而是更重要提醒我們要敬畏上帝,建造我們自己的屬靈生命, 因為唯有我們先有一個健康的屬靈生命,上帝同在在其中,我們所走的道路才不會脫離軌道,我們都知到火車要走在軌道上是如此的重要,當火車出軌會造成如此大的傷害與危險,我們的人生也是,若我們偏離上帝心意,出軌了,那這一切就會變得很危險。
今天約瑟故事深深教導我們,當我們敬畏耶和華上帝的同在就在我們人生當中,即使他成為了僕人後來又被抓到監獄,看似都在困難艱辛的環境,但是上帝同在不離開,願我們每一位弟兄姊妹,不論得時不得時我們都能做到剛剛所提到的四點:
1.堅守信靠上帝
2.不得罪耶和華(上帝)
3.以上帝心為心:思考、行為都遵照上帝的命令。
4.做的事情與言行是對的起上帝、自己跟信任他的人。
等一下我們要守聖餐,當我們與耶穌同桌的時候,領餅與杯的同時,紀念耶穌基督為我們受死,流出寶血,犧牲與拯救我們有罪的生命,同時我們也禱告,求聖靈光照我們,檢驗我們屬靈生命與行為,所 言所行都有遵行耶和華的誡命與話語嗎?願聖靈時時與我們同在,以馬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