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中壢教會

主任牧師 : 陳克安 |青年牧師: 洪以琳
電話:(03)422-4354 & (03)4222425 (03)427-1863 
網址:www.chunglipc.org 地址:桃園市中壢區中平路124號
傳真:(03)425-3291 
EMAIL: chungli.pc@msa.hinet.net

20210207 吳富仁牧師 - 幫助者

經文:創世記 2:18-25
題目:幫助者

水仙花

大家平安!希臘神話中有一個年青人,名叫拿賽西斯(Narcissus),是 河神與水澤女神的孩子,出生時就非常俊美,父母還帶去給預言家算命 ,預言家說,這孩子能夠長命百歲,只要不讓他照到鏡子,看到自己。 到拿賽西斯16歲長大後,果然非常俊美,每個看到他的人都愛上他,但 他總把所有人都拒絕在外。這其中包括愛可(echo)。愛可因為得罪宙斯的 太太赫拉,被罰只能說出別人說話的尾句;有一天,拿賽西斯來到樹林 ,樹林中有一座水池,當他第一眼從水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後,就愛上自 己。從此,拿賽西斯日夜守在池邊,凝視自己的影子,他呼叫影子,影 子一直留在水面,他向自己說話,聽到山谷的迴音,以為是影子所發出 的聲音,令他陶醉不己。他伸手到水中,想跟影子牽手,池水產生漣漪 ,影子也隨之不見。於是他便以為影子害羞,到別處躲避。因此一直呼 叫他,直到水面平靜,影子回來。 從此他日夜徘徊在河邊,凝視自已的 影子,不眠不休,也沒有進食,最終他跳到水池裡,便溺死在水中。奧 林匹克山希臘眾神得知後,表示婉惜與同情。於是同意把他變成水仙花 ,讓它長在水邊,永遠凝視在水中自已的影子。

Narcissus的故事令人感傷,但同時也是每個人的故事。當我們有自 我意識開始,就覺察到自己的存在,而我們的生命好像也曾經有一段時 間,就像拿賽西斯一樣,充滿著青澀少年時的自戀自悲。這就像在伊甸 園中的亞當體會到的孤單。「耶和華上帝把那人安置在伊甸園,讓他耕 耘看管。」(創2:15)換言之,人被造的使命,就是要與上帝同工,讓 祂所造之園子不斷生長發展。因此,亞當得到一個特權與一個禁命:「 耶和華上帝吩咐那人說:『園中各樣樹上所出的,你可以隨意吃,只是 知善惡的樹所出的,你不可吃,因為你吃它的日子必定死!』」(創 2:16~17)這與我們到山上果園一樣,要得到果園主人的同意,可能還要 付錢才能隨意吃,但亞當得到的特權,是園中果子隨意吃,不用付代價 ;但也有一條禁命,那棵認識善惡之樹所結的果子,不可吃;

神學家告 訴我們,這條「不可吃」的禁令最主要是要人學會,對創造主上帝的順 服。這便成為聖經中,對「人」學(anthropology)的第一個聲明或宣告, 這在告訴我們,一個人若想在上帝面前得到恩典,就要明白自己的天職 、自由與被禁止。三者缺一不可。因此,就像保羅所說:「『凡事都可 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 」(林前 10:23)人擁有真正的自由,但卻需明白該到哪裏停下來,因為不都有益 處,不都造就人。

單獨一人不好

接著「耶和華上帝說:『那人單獨一個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 助他。』」(創2:18)米大示是猶太人的拉比們,在主前第三世紀所作出對 聖經的註解、解說、甚至天馬行的想像,這其實就是現在所謂「後現代 」的讀法。猶太拉比常用問題與回答,他們問:為何上帝只創造一個人 類,而不是更多個?回答:這是為讓我們學到平等,了解沒有誰比誰更 優越;猶太人傳說中,造亞當的泥土是從世界各地擷取而來,因此,沒 有人可以說亞當屬於他,亞當是屬於全人類的;所以,沒有人可以嘲笑 別人,因為每個人都要負責世界負責,世界也為所有人所創造的。有人 問:「為何造物者要等到第六天才創造人,為何不一開始就造呢?」有 人回答:「這是因為國王邀請貴賓,要準備好皇宮才會請對方蒞臨。」 但另有人回答:「這是為了不讓人類過於狂妄自大,因為連蚊子都比人 早來到世界。」

然而不論如何,上帝不希望人單獨,這是不好的。就像十七世紀英國 詩人約翰多恩(John Donne)所寫那首詩「沒有誰是一座孤島」,「沒有 誰是一座孤島,在大海裡獨踞;每個人都像一塊小小的泥土,連接成整 個陸地。」最後這句最著名,「因此不要問喪鐘為誰而敲,它是為你而 敲。」詩人的看法,也是上帝的觀點,我們活在世界上,就像亞當被各 地的土所造,總需要相連,才好!18節可以翻成「我要給他造個與他相 稱的幫助者」。因此,上帝展開了行動,「耶和華上帝用泥土造了野地 各樣的走獸和天空各樣的飛鳥,都帶到那人面前,看他叫甚麼。那人怎 樣叫各樣的動物,那就是牠的名字。那人就給一切牲畜、天空的飛鳥和 野地各樣的走獸都起了名。只是亞當沒有找到配偶幫助他。 」(創 2:19~20)首先,從上帝的行動中,我們讀到,所謂人的「幫助者」不能 排除走獸或飛鳥,詩人在詩篇中,更屢次提到上帝是「幫助者」。上帝 像造亞當一樣,也用泥土造了走獸與飛鳥,雖然動物與鳥類,為獨居的 人提供一定程度的陪伴,但卻無法與他相稱,成為他的伴侶。   

幫助者

「耶和華上帝使他沉睡,他就睡了;於是取下他的一根肋骨,又在 原處把肉合起來。耶和華上帝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了一個女人, 帶她到那人面前。」(創2:21~22)米大示對於夏娃的被造,有著以下的 看法;為何創造夏娃呢?她藉由反抗、反駁來協助亞當,豐富他的生活 ,帶領他發現自己的七情六慾、雄心壯志與悔恨悲傷,夏娃是解除孤獨 的妙方,但也是人類無法理解的那一面,少了夏娃,亞當只是人,沒有 人性。亞當為各樣活物起名,其實正代表彼此的關係與期望。

為何上帝 要從亞當的肋骨中取出來呢?米大示是這樣解釋,不要從亞當的頭取出 ,這樣她可能會趾高氣昂,要當頭;也不要從眼睛,她可能會太好奇, 也太貪心;不能從耳朵取出,這樣她會喜歡偷聽;不能從頸項,會太硬 頸;不能從嘴吧,會太聒噪;不能從心臟,會時常吃醋;不能從手,這 樣她會處處干預;於是上帝決定從最樸華無實的部位取出,肋骨。這種 解讀可能太過反女性主義,沒關係,米示大還有另一種解讀;有人問著 名的拉比甘里耶說:「你的上帝不過是個小偷,趁亞當熟睡時偷走他的 肋骨。」智者的女兒在一旁說:「我才偷楣呢?昨晚小偷來偷走我的銀 子,卻留下一堆金子。」那人說:「要是我每晚都有這種好事就好了 。」智者的女兒說:「這就是亞當遇到的事,上帝拿走他一根肋骨,卻 賜他一位美麗佳人,在他需要時協助他、服侍他,聽他說話。」

事實上,這兩種解讀都有其道理,因接下去我們讀到「那人說:『這 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稱她為女人,因為她是從男人身上取出 來的。』 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結合,二人成為一體。 」(創 2:23~24)23節是詩歌體,可看作是這段記錄的高峰,換言之,亞當是用 唱歌的方式來讚美,慶祝上帝所造的人找到適合的伴侶;從字源來看, 希伯來文的男人與女人的有相同的字根,發音上相近;亞當的歌詠,可 以說是上帝用亞當肋骨造女人有關,而骨中的骨、肉中的肉,更表達其 關係的親密。24節更表達,在以色列的社會中,男人結婚後,要離開父 母,建立新的家庭,像儒家文化所強調的五種倫理關係:君臣、父子、 夫妻、兄弟、朋友,從聖經來看,夫妻關係應該是最親密。

李抱忱曾所寫過一首歌「你儂我儂」這一首歌將人際關係中最親密 的夫妻關係,用詩的意境描寫得淋灕盡至。其中一句說:「將咱兩個, 一起打破,再將你我,用水調和,重新和泥,重新再做,再捏一個你, 再塑一個我,從今以後,我可以說,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這一 句話,把今天所讀經文的意義,用現代人容易理解的話表達出來。夫妻 就是從兩個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生長環境、不同人格的人,在上帝與眾 人面前打破自已,用上帝的愛重新和泥,成為「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 我」二人成為一體,便是這個意思。

我們幫助從何而來

然而,我們今天所讀經文,可能還比「你儂我儂」的意義更為深刻 。不要把聖經只是在描述愛情,丈夫跟妻子的親密關係。當然,這個敘 事包含這些因素,但這個敘事,主要是談論人的真正本質,成為一個人 ,必須建立關係,人唯獨在關係中,才能成為真正的人。就好像詩人說 :「我要向山舉目,我的幫助從何而來?我的幫助從造天地的耶和華而 來。」(詩121:1~2)首先,詩人提醒我們,不要忘記我們真正的幫助者 ,是創造天地的上主,因此,不要忘記與祂建立關係;這就是為何在創 世記中我們讀到亞伯拉罕,走到哪裏,就築起祭壇;過去的人透過獻祭 ,而現在的我們透過讀經、禱告、禮拜,獻上自己為祭,與上主建立關 係。

再來,亞當為動物與鳥類起名,命名原文就是照顧、管理、控制之 意,但是其中更表達出來的,是對彼此關係的想法與期望。近代「動物 神學」就對這段經文的描述特別感到興趣,事實上,動物神學的淵源應 可上連至12世紀的聖方濟傳說。關於聖方濟各對大自然的關懷最有名的 故事,大概就是在小花(Fioretti)一書中提到的,「有一天,聖方濟各和 他的同伴,走在路上,看到路兩旁樹上有許多鳥,他告訴同伴說:“你們 等我,我要去對我的鳥姊妹傳教。”這群鳥在他傳教時圍著他,被他聲音 吸引,一隻都沒有飛走。聖方濟各向牠們說:“我的鳥姊妹,你們得著上 主的幫助太多了,一定要隨時隨地感謝上主。為了祂,給你們自由在天 空飛,為了他給你們衣裳……你們不用耕種,不用收割,上主就餵了你 們,給你們河流和泉水止渴,給你們山谷遮蔭,給你們高樹築巢。你們 雖不知道該如何縫紉或編織,上主就幫你和你後代製好衣服。因為主如 此愛你們,因此,永遠要讚美天主”

最後是人與人的關係。「當時夫妻二人赤身露體,並不覺得羞恥。( 創2:25) Root曾經寫過一本書 The Relational Pastor(關係中的牧者)用三 點提醒我們。

1.人是由”關係”所構成的 (A person is his or her relationships)

Root告訴我們,我們很容易把人定義在興趣(interest)與功能(function)上 ,就像商品要吸引消費者的興趣;或是提供某種服務的功能,但人不是商品 或提供功能而已;就像當父母,要對他們的孩子開放自己,這樣才能真正的 養育他們;同樣的身為丈夫或妻子,是指一位在關係中,將自己給予他人的 人。這就是所謂赤身露體的意思。當夫妻關係只剰下功能,沒有關係連結 (person to person),那麼彼此不會滿足。

2.關係是一件「禮物」(Personhood as a gift)

何時成為丈夫?是因為有妻子存在,因此,彼此的關係才不會在真空 中,有「妻子」才有「丈夫」。因此我們的身分是雙向的、是因為彼此 才得以存在。因此我們在關係中得到一件禮物。每個人都是在關係中的 存在,而關係的基礎是外加的、是被賜予的。

3.看友誼……以及「為傳福音而交朋友」

若從這個角度來看,朋友關係,的重點就在於分享生命、待在一起 。所若想「為傳福音而交朋友」,就會發覺問題所在,小心交朋友的動 機,這不是說不能傳福音給朋友,而是要記得,我們與朋友的相處,是 真的在乎彼此,只是我們願意去分享生命給予彼此真實的愛。 去成為一位幫助者

因為主耶穌教導我們的愛便是如此,因為耶穌稱祂的門徒為「朋友 」(約15:15)或「家人」(太12:50)時,這就表示,祂不只是呼召一群事奉 他的僕人(只追求功能)、或是一群支持他理念的粉絲(一時興趣),祂要 的是一群與他分享生命的人,而主耶穌也用破碎自己,去分享與回應他 們。

親愛的朋友,這也就是我們在家庭、婚姻、交友、工作與傳福音的 挑戰,要去成為一位幫助者;僅記我們只是幫助者,就會明白,改變人 的不是我們,是上主,我們是幫助者,這個身份本身就是一件禮物,因 此,我們會因為上帝的愛,敞開彼此,歡迎弟兄姊妹進入我們的生命當 中,同時也歡迎那位最大的幫助者進來,如此我們就不只是僅限於贏得 信仰的忠誠(興趣),也不只是提供很多滿足的服務(功能),而能在關係中 彼此團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