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中壢教會
電話:(03)422-4354 & (03)4222425 (03)427-1863
網址:www.chunglipc.org 地址:桃園市中壢區中平路124號
傳真:(03)425-3291
EMAIL: chungli.pc@msa.hinet.net
20201227 吳富仁牧師 - 彌賽亞宣言
經文:賽61:1~4、8~11
題目:彌賽亞宣言
上主拯救妙方—彌賽亞
16世紀,耶穌會利瑪竇(Matteo Ricci)到中國宣教。他可能是中國歷 史上最著名的神父,當時,他帶著一些宗教藝術品,想向那些從未聽過 基督教或不識字的人,解釋基督教福音。當時的中國人,對抱嬰孩的聖 母像歡喜接納,但當他隨後展示,那孩子長大後被釘十字架的圖像後, 人們卻是嫌惡與恐懼。他們寧可敬拜聖母,卻棄絕那位釘十架的上帝。 這其實跟人性有關,因為今天的我們也一樣,喜歡聖誕節多於復活節。 當我們打開聖誕卡片,裡面充滿平安、祥和、祝福的畫面與話語,甚至 一點都不想暗示,這個從伯利恆開始的故事,最後是在各各地結束。
在過去到近代,極權君王像是亞述、巴比倫或是中國,他們對 權位瘋狂執著,為了坐上王位,不惜大開殺戒,連自己最親的人也可 以謀殺,因此經常對待人民以血腥壓制、強行剥削;不只君王,連屬上 帝的百姓──以色列的社會也會如此,先知就提到,「萬軍之耶和華的 葡萄園就是以色列家;他所喜愛的樹就是猶大人。他指望公平,看哪, 卻有流血;指望公義,看哪,卻有冤聲。禍哉!你們以房接房,以地連 地,以致不留餘地,只顧自己獨居境內。」(賽5:7~8)在先知的時代, 以色列與猶大──這上帝百姓所居住的社會裡,在有利可圖之下,人彼 此吞吃,有人喊冤流血,沒人主持公平正義,人們只顧著自己房子是否 能一間買過一間,土地越來越大,最好通通都是我的。親愛的朋友,先 知所描述的那個世界,不就是你我現在所活的社會嗎?
耶穌的像──受苦的僕人
然而,百姓生活在痛苦不堪、毫無公義、黑暗之下的呼聲,上 帝聽見了,於是上帝發聲,祂託先知預言說:「但那受過痛苦的必不再 見幽暗。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見了大光;住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照耀 他們。...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政權必擔在他的肩 頭上;他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上帝、永在的父、和平的君』」(賽 9:1~2、9)上帝的解方,就是透過彌賽亞來完成;祂以脆弱無辜嬰孩之姿 出現,上主透過脆弱告訴我們,祂是以馬內利──與我們同在的主!這 位彌賽亞將作王掌權,但不是為自己,而是讓在黑暗中受極大痛苦的人 遇見光,得著憐憫與安慰。
到了第二以賽亞,彌賽亞的輪廓越來越清晰,「看哪,我的僕 人,我所扶持、所揀選、心裏所喜悅的!我已將我的靈賜給他,他必 將公理傳給萬邦。」(賽42:1)祂是上主的僕人,是祂所喜悅,擁有上 主的靈,將公理帶到世界;不只如此,「他在耶和華面前生長如嫩芽, 像根出於乾地。他無佳形美容使我們注視他,也無美貌使我們仰慕他。 他被藐視,被人厭棄;多受痛苦,常經憂患。他被藐視,好像被人掩面 不看的一樣,我們也不尊重他。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 苦;我們卻以為他受責罰,是被上帝擊打苦待。」(賽53:2~4)當基督 教福音傳到各地時,耶穌曾被畫成各種人的樣子──有非洲人、印度 人、中國人,當然最深刻的樣子是歐洲人,多數人認為耶穌瘦瘦、高高 的,英國廣播公司(BBC)曾製作一部基督生平的影片,由一個矮胖的演 員飾演耶穌,許多人看到都受不了,因為或許在人們心中,都有著對主 耶穌的刻板印象;事實上,福音書沒有給我們耶穌彌賽亞外表的描述, 聖經裡最接近的,就是這段經文,但只告訴我們,他可能長得不怎麼樣 ──無佳形美容、無美貌,但重點不是他的外表,這位彌賽亞是受苦的 僕人,這才是上帝的拯救之道。
彌賽亞宣言
如今的我們很難明瞭,彌賽亞(基督)在猶太信仰的重要性。1947 年在死海發現的古卷,證實這點。在昆蘭(Qumram)這個宗教群體裡, 他們熱切期盼彌賽亞,因此吃飯時,特別要留一張空椅子要給他。在耶 穌的時代,人人都在等候彌賽亞帶他們起義,推翻羅馬帝國。但上帝的 拯救──彌賽亞,卻超乎所有人的想像。當耶穌回到故鄉,在安息日的 會堂上,應邀發表第一篇講道,他站上去翻開閱讀的,就是這段經文: 「主耶和華的靈在我身上,因為耶和華用膏膏我,叫我報好信息給貧窮 的人,差遣我醫好傷心的人,報告被擄的得釋放,被捆綁的得自由;宣 告耶和華的恩年,和我們的上帝報仇的日子;安慰所有悲哀的人,」( 賽61:1~2)在美國總統選舉有個傳統,候選人發表投入競選的第一場演 講,都會從自己家鄉開始,透過這樣,一方面表白自己出身,另一方 面,發表參與選舉的主要政見。
耶穌當然沒有要選舉,但或許可以從這種角度,來看耶穌的第一 場講道。這可以說是耶穌的彌賽亞宣言。耶穌特別讀到宣告耶和華的 恩年,這是指上帝律法中的禧年:「你要計算七個安息年,就是七個七 年。這就成為你的七個安息年,一共四十九年。七月初十,你要大聲吹 角;這是贖罪日,你要在全地吹角。你們要以第五十年為聖年,在全地 向所有的居民宣告自由。這是你們的禧年,各人的產業要歸還自己,各 人要歸回自己的家。...13這禧年,你們各人的產業要歸還自己。...17你 們彼此不可虧負,只要敬畏你的上帝,因為我是耶和華-你們的上帝。 」(利25:8~10、13、17)這條上帝律法最主要是釋放──宣告自由;在第 五十年,上帝的百姓要視為上帝拯救之年,在那時,欠債的免除,為奴 的自由,產業歸還原主,土地休耕一年。耶穌透過這篇宣言指出,他 ──這位彌賽亞帶來上主的拯救,不是革命,推翻政權這麼簡單,而是 改變人心轉向敬畏上帝;祂同時宣告,上帝將要帶來社會的改變與更 新,使黑暗中的人得光明,悲哀的人蒙安慰,被剝削而貧窮的人,心被 壓碎的人,被擄受困的人,被捆綁監禁的人,不被公義對待的人,甚至 不被人視為人的人;都將得釋放,因為上帝要出手,祂要審判,也要親 自包裹、醫治、安慰。
公義樹
先知隨後說:「為錫安悲哀的人,賜華冠代替灰燼,喜樂的油代 替悲哀,讚美為衣代替憂傷的靈;稱他們為『公義樹』,是耶和華所 栽植的,為要彰顯他的榮耀。他們必修造久已荒涼的廢墟,建立先前 淒涼之處,重修歷代荒涼之城。」(賽61:3~4)托克斯·拉茲羅(T kés László,1952~)這位羅馬尼亞的傳道人,1989年,由於他的影響力,當 時羅馬尼亞政府企圖驅逐他出境,在當時共產極權社會中,秘密警察四 處逮捕不滿份子,各地暴動,怕被波及的他,當時下放到山上的小教 堂,思想聖誕節要說的講道篇,他選了這節經文:「希律見自己被博學 之士愚弄,極其憤怒,差人將伯利恆城裏和四境所有的男孩,根據他向 博學之士仔細查問到的時間,凡兩歲以內的,都殺盡了。」(太2:16) 台下羅馬尼亞的聽眾,非常能夠體會這段經節;獨裁統治者的瘋狂,可 以只因一個傳說,一位將來要作王的嬰孩出世,就不分青紅皂白,把全 境二歲內的孩子都殺了;對獨裁者而言,這只是一道命令,但對受盡壓 迫、恐懼與暴力下的人民而言,是一種無力掙扎、無語問蒼天的感受, 人們會問,上主啊,祢在哪裏?為何我們要忍受這些無窮盡的折磨呢?
那一年的聖誕節禮拜後第二天,羅馬尼亞總統西奧塞古居然被捕判 刑。托克斯說:「當時聖誕節講道中所有的事件,如今有了新意義,上 帝的眷顧與人類邪惡的愚蠢。四十年來,羅馬尼亞第一次可以公開慶祝 聖誕節。」這正是先知所說的:「公義樹」,原文也有公綿羊的意思。 神學家認為,這是指與上帝立約與獻祭的人,必有上帝的公義。就像發 生在羅馬尼亞,多年前的錫安,曾被火燒毀,人們被擄異鄉,遭遇痛 苦,但先知說,上主終將平反,賜華冠與喜樂給受苦的百姓,彰顯祂的 榮耀,因為真正的公義來自祂,就像摩西所說:「他是磐石,他的作為 完全,他一切所行的都公平;他是信實無偽的上帝,又公義,又正直。 」(申32:4)除非與公義的上帝立約,人才能活出公義,因為在上主的 公義裡,蘊含慈愛、憐憫、慷慨。正義往往只是形式,只能追求彼此平 衡。但上主的公義是對那些受壓迫的人,有一種熾熱的憐憫,就像先知 所說:「因為我-耶和華喜愛公平,恨惡搶奪與惡行;我要憑誠實施行 報償,與我的百姓立永約。」(賽61:8)
與主立約的人
以色列人是與上主立約的百姓,但他們屢屢背離,心硬到讓上 主痛心,祂多次差遣先知警告他們,但他們仍然不聽,以致滅國,被擄 異鄉,即便如此,上主的憐憫仍不離開他們,當他們被擄歸回後,上主 的話臨到,告訴他們,祂從未忘記所應許的:「他們的後裔必在列國中 為人所知,他們的子孫在萬民中為人所識;凡看見他們的必承認他們是 耶和華所賜福的後裔。」(賽61:9)雖然為奴──不被人視為人,歷經 諸般痛苦羞辱,但他們將因上主,在萬邦中抬起頭,為人所認識,明白 他們是上主賜福的後裔。將像先知說:「 我因耶和華大大歡喜,我的 心因上帝喜樂;因他以拯救為衣給我穿上,以公義為外袍給我披上,好 像新郎戴上華冠,又如新娘佩戴首飾。」(賽61:10)上主拯救之日,祂 將為我們穿上拯救與公義,屆時我們將如新郎新娘的美麗,為眾民所見 證。
杜斯妥也夫斯基,年輕時加入激進黨派遭逮捕,當時沙皇尼古 拉一世判處死刑,於是他們被帶到人民廣場上,當眾槍決之際,傳令兵 帶來命令,免他們死刑,改判去西伯利亞勞改。這影響杜斯妥也夫斯基 一輩子,因為當下他看到死亡,從此每一天寶貴無比。他說「我的人生 改變了,我將重生成為新的樣式。」當他坐在火車前往西伯利亞,一位 虔誠的婦人給他一本新約聖經,這是當時惟一被允許帶進勞改營的書; 他相信,這正是上帝給他的第二次機會,因此他在獄中熟讀新約聖經。 十年後,他從流放中返回。
就因為年輕時的遭遇,他或許就像近代醫學所定義,得了「創傷後 壓力症候群」(PTSD),因此一輩子受困於賭與酒。同時他在勞改營中, 也見證了各樣極端邪惡的罪犯,但他終究在自己與最卑賤的囚犯身上, 找到一絲上帝的形像,因此,他透過寫小說見證他的生命與信仰;就像 「罪與罰」,描述可悲之人犯下卑鄙的殺人罪,卻藉一個悔改的妓女, 跟著他一路到西伯利亞,最後領他得救;或是「卡拉馬助夫兄弟們」描 述二個兄弟,一個聰明絕頂,想對付邪惡與敗壞的體制與人性,卻毫無 辦法,但另一位卻說:「我對人類的邪惡提不出解答,但是我知道愛」 。親愛的朋友,這就是上帝的解救之道,在最痛苦黑暗的地方開始相 信,只有被愛,人才能夠去愛,上帝的愛就像先知所說的:「地怎樣使 芽長出,園子怎樣使所栽種的生長,主耶和華也必照樣使公義和讚美 在萬國中發出。」(賽61:11)願我們的生命,能種在上帝的園裡,透過我 們,在這世界生長發芽,長出屬祂的公義與讚美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