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中壢教會

主任牧師 : 陳克安 |青年牧師: 洪以琳
電話:(03)422-4354 & (03)4222425 (03)427-1863 
網址:www.chunglipc.org 地址:桃園市中壢區中平路124號
傳真:(03)425-3291 
EMAIL: chungli.pc@msa.hinet.net

20201122 陳克安牧師 - 禱告蒙垂聽的要件

經文:詩篇5:1-12
題目:禱告蒙垂聽的要件

詩篇是一系列的禱告文,每一篇可以細細咀嚼其中深奧的涵義。與主禱 告,是與神的關係。雖然禱告常是求討,但禱告最大的目的不僅於此,而是 與天父上帝建立更深的關係。今天詩篇的禱告文詩人與上帝三個重要關係: 第一是明白神的旨意、第二是禱告的態度、第三是禱告帶出的行動。

一、明白神的旨意

禱告蒙上帝聆聽的第一條件是:先明白神的旨意。從第1、2節可看出詩 人常與主禱告,不僅如此,他有主導的性格:留心聽......顧念我...因為我向 祈禱... ,詩人好像對神說,你一定要聽我向發出你的禱告,因為我開口向 你禱告了 。言語沒有羞澀,充滿把握與信心。不如問自己,甚麼樣的禱告不 蒙上帝應允?因為上帝一定聽到我們的禱告,不論合乎他心意與否,但神對 某些禱告必不會應允。這提醒我們不要犯這些毛病。 禱告不蒙應允的原因:

1.存心虛妄(伯35:13) “虛妄的呼求,神不必垂聽。全能者也必不眷顧(伯35:13)。“你們求 也得不著,是因為你們妄求,要浪費在你們的宴樂中(雅4:3)。

妄求是一種帶有錯誤、不純動機的祈求。猶太人求耶穌顯一個大神跡給 他們看看,遭到主拒絕!(太12:38-42)因為主知道他們的動機是試探,他 們的目的是滿足好奇。有人問上帝說在你眼中一百年相當於多少時間? 上 帝答:一分鐘 。他又問:那你眼中一百萬等於多少? 答:一分錢! 那人馬上跪下:“上帝啊,求你給我一分錢!”上帝說“好啊,請等一分 鐘!”當求主鑒察我們不在禱告上給魔鬼留下地步。

妄求是單憑肉體的需要和喜好,不照神旨意而做的祈求。妄求是滿足 自己的私欲不是真正需要,不榮神也不益人,叫人舊的肉體生命更加增長。 神不是溺愛孩子的父親,不會任意滿足所有欲望。 不是所有得不到的東西都是妄求,但妄求一定得不到!

2.不聽真道(箴28:9) 

轉耳不聽律法的,他的祈禱也為可憎 (箴28:9)。《新譯本》將“轉 耳”翻成“轉身”可謂意味深長。因為不樂意“聽”,當然“轉身”走開! 既然不願聽神的話,那神又如何聽他呢?既然離神遠遠的,他的祈禱神又 怎能垂聽?因為經上說“當趁耶和華可尋找的時候尋找祂,相近的時候求告 祂”(賽55:6)。

其次,“不聽”是指“不聽話”,不順服神甚至背叛神,與神的旨意背 道而馳。撒母耳說: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豈如喜悅人聽從祂的話呢? 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 (撒上15:22 )。人最重要。奉獻不是 數字,如果“人”本身有問題,那麼“祭物”也有問題!

3.猶疑不定(雅1:6-8)

“只要憑著信心求,一點不疑惑。因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 被風吹動翻騰。這樣的人,不要想從主那裡得什麼。心懷二意的人,在他一 切所行的路上,都沒有定見”(雅1:6-8)。

承受應許是憑信心和忍耐 (來6:12)耶穌說:你若能信,在信的人, 凡事都能,凡你們禱告祈求的,無論是什麼,只要信是得著的,就必得著 。但有些信徒的心總充滿疑慮,如“耶穌真的聽我的禱告嗎?”,神果然成 就那禱告嗎? ,耶穌真的與我同在嗎? 。這種懷疑的想法,如同被風吹動 翻騰的海水,不能平穩。

在幸福小組的操作上,禱告是關鍵性操練,我們操練信心與決心,從為 自己的心預備禱告、為設定對象禱告、為我要為他人做的事禱告、為我與其 他小組同工配搭禱告,為聖靈在其中參與同工禱告。這些都學習等候聖靈的 引導。我們既然順服主的命令,相信聖靈會親自引導我們去經驗我們所想像 不到的事,不要被內心負面言語打擊,也不要被其他人負面消極的言語搖動 為主作工的信心與行動。

教會推動的事工,不只在乎策略與方法論,最重要是在乎每一個在實際 傳福音與作基督門徒操練上,付上代價,在時間、金錢、信心的見證,樂意 為主盡責。認識上帝越少、信心越小的人,心懷二意的情況就越多。

4.罪孽阻隔(賽59:1-2) 

耶和華的膀臂,並非縮短不能拯救。耳朵,並非發沉不能聽見。但你們 的罪孽使你們與神隔絕,你們的罪惡使他掩面不聽你們。 (賽59:1-2)聖經 說:「我若心裡注重罪孽,主必不聽。」(詩66:18)要使自己的祈禱蒙神的 悅納,必須放棄一切已知的罪(賽58:3-5)。親愛的弟兄啊,我們的心若不 責備我們,就可以向 神坦然無懼了。 (約壹3:21)

罪是切斷與神關係最大攔阻。神有愛的本性,使祂樂意與人同在,但神 也有聖潔的屬性,使神被人的罪觸怒,以至不得不與我們分開。除非人悔悟 過犯,蒙主赦免,才能恢復與神交通,並有權柄求告他的名!

5.不肯饒恕(可11:25-26)

“你們站著禱告的時候,若想起有人得罪你們,就當饒恕他,好叫你們 在天上的父,也饒恕你們的過犯。”(可11:25)

人與人的關係,跟人與神的關係存在一個互動關係,人與神和好,為人 與人和好提供生命動源;反之,人與人不睦,又會影響人與神的和好。饒 恕、寬容、動情他人是祈禱蒙垂聽的前提,而仇恨、懷怨、嫉妒、恨毒等都 會蓋住信神的耳朵,使他聽不見我們的祈禱!我們饒恕一個人,等於釋放一 個人,使我們心靈不被捆鎖,更好地與神交通!

6.缺乏憐憫(箴21:13)

“塞耳不聽窮人哀求的,他將來呼籲也不蒙應允”(箴21:13)。耶穌 說:“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路6:38)這不是一種簡單的交 換,若有憐憫的心,就說明我們有份於神的性情,我們為此所做定能得到神 的喜悅。

使徒約翰說:“我們所求的無不得著,因為我們遵守祂的命令”!(約 壹3:22)。而“憐憫貧窮的,就是借給耶和華;他的善行,耶和華必償還”( 箴19:17)。當人祈求,耶和華必償還!憐憫他人不是為被神憐憫,但憐憫他 人的一定能得到神的加倍賜福!

二、在最好的身心靈狀態下與主親近

祈禱上帝要在甚麼狀況下進行?有人習慣在清晨,有人選擇在夜深人 靜,時間不是問題,是我們的狀態。重點在於受洗後的基督徒,要努力親近 神。第三節說:「耶和華啊,早晨你必聽我的聲音;早晨我必向你陳明我的 心意,並要警醒!」要怎麼樣,才算親近神呢?

1.親近神的基礎

魔鬼不願意我們親近神。不少基督徒都有這種經驗:主日要上教堂敬拜 神前,與家人吵架;禱告的時候,欲念突然如同凶猛巨浪湧進,令人無法抵 擋。在這時候,才發現自己真的是一個罪人!發現靠自己,根本沒有辦法親 近他。

確實,親近神最大的障礙,是我們自己。我們有三個問題。

第一,患了 屬靈的瞎眼症。有人說我們像是陽光普照下,躲在黑房中的瞎子,若不是上 帝開我們心靈的眼睛,根本看不到上帝近在咫尺。

第二,犯罪,得罪聖潔的神。以西結表達得非常清楚:當以色列人犯 罪,耶和華的榮耀就逐步離開了聖殿和聖城(結10:4、18-19)。

第三,是我們靠自己。主耶穌在世時的一句名言是:“我就是道路、真 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14:6)馬丁路德所以 提出因信稱義的真理,因他發現讀經、禱告和修行,都不能讓他親近神。當 我們要親近神時,會發現自己真的是一個罪人。

我們能親近神,是他的恩典。有時,上帝藉著傳道人的講道,教會的詩 歌,或是兄弟姐妹們的見證和勸勉,讓我們看到親近神的需要和美好;有 時,他藉著聖靈直接提醒;也有些時候,是上帝容許不順利的環境,讓我們 明白世界的虛幻或自己的無助。

親近神,唯一的方法是虛心接受神在耶穌基督裡的恩典。因此,聖經談 到我們到上帝面前親近他時,能獻的祭只有兩種:一種是感謝的祭(詩50 :14),另一種是憂傷痛悔的心的祭(詩51:17)。到上帝面前,只能對上 帝說:這是我的本相(Just as I am),求你憐憫,感謝你因耶穌基督接納我 這個罪人,讓我能到你面前。

2.親近神的內涵

親近神不是生命中某一段時刻的事,而是一生的事。原本人被造時與上 帝是相連結,我們與神沒有任何攔阻,但是犯罪後,與神之間有了隔閡,我 們需要明白他的心意,學習藉著禱告倚靠他生活。在舊約,神設立了會幕和 聖殿,在新約,神建立了教會,目的是要讓世人學會一生時時刻刻親近神。 主耶穌升天前教導他的門徒:“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太28:20),他的同在是持續一生的。《詩篇》第一篇要我們“晝夜思 想”上帝的話(詩1:2)。然而,平常不禱告,當然不會不住地禱告;本來 不懂上帝的話,怎可能晝夜思想?因此,在靈修傳統中,有人在讀經禱告和 默想時體驗神的同在,也有人在日常生活中體驗神同在,這兩種經驗不是彼 此排斥的,而是互補的。

3.實際的建議

不少基督徒親近神,是義務。我在高中要吃便當前謝飯禱告,是快速一 秒鐘內說:“感謝主賜食物,奉主的名,阿們。”絕大多數的人都想親近神 的。有這種心志的人,

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要離開罪惡。神把不聽話的亞 當逐出伊甸園外,又將那殺人的該隱趕得更遠。

第二,親近神要拿出時間親近他。讀經、禱告和默想是非常基礎的操 練。可是,不要當作責任;把它看為與神約會。真心與神約會的人,一定拿 得出時間。

第三,讀經禱告不等於親近神,有它的好處,可以幫助人上軌道,但是 每種方法都有它的限制,何況我們的問題是沒有能力實踐。

當我們讀經時,向神說:“我是屬靈的瞎子。請說,僕人敬聽,好讓我 更了解你和你的心意。” 當我們禱告時,向神說:“我不會禱告,求你幫 助和指引。”當我們半途而廢,向神說:“我需要恆心,求你繼續以愛吸引 我。”在我們生活每一時刻,也向他說:“求你的聖靈提醒我,隨時轉眼仰 望你,也求你開我的靈眼,看見你就在我的身邊”。這是聖經中親近神的秘 訣。

好些親近神的人都說:“不要怕失敗,繼續倚靠神的恩典。你會發現自 己越來越想親近他。”

第四、調整我們禱告的動機。不是有所求才親近神,而是單單為了愛 祂、認識祂、渴慕祂,來親近祂。神早知道我們的缺乏,祂愛我們,一定會 用祂的方式來滿足我們。否則,很容易把禱告變成功利主義,有需要才來, 沒需要就不來親近神。

三、從禱告帶入服事神

第七節說:至於我,我必憑你豐盛的慈愛進入你的居所;我必存敬畏 你的心向你的聖殿下拜。 這裡所描述的,是禱告者最大的盼望,進入神的 聖所居住,是樂意為上帝服事。身為基督徒服事神,會經歷五個步驟,分別 是,1.認識神;2.明白神的話語;3.遵行神的旨意;4.與神建立親密的關 係;5.出於愛,樂意為神工作。這些步驟是循序漸進的。

要知道,滿足上帝的心意,不是從罪中悔改,也不是認識神,而是做主 所吩咐的。就是主耶穌在復活升天前對門徒所交代的任務。

1.不要凍結在美好的時刻 (Freeze the wonderful moment)

在登山或旅行,都會留下美好的鏡頭。我們想把那些美好的時刻和體 驗,凍結在相片裏,然而時間無法停留在凍結的相片裏。我們與上帝的關係 類似這種現象,新約聖經記載彼得看到耶穌在山上變貌,衣服潔白發光,還 有摩西和以利亞出現。對三位門徒,彼得、約翰、雅各來說,是千載難逢的 時刻。

要怎樣保存這時刻?彼得向耶穌說:「夫子,我們在這裡真好!可以搭 三座棚,一座為你,一座為摩西,一座為以利亞。」人們遇律法問題可來問 摩西;人們遇國家大事或社會問題,可以向以利亞詢問。人們有病到耶穌面 前,聽上帝道理,來耶穌面前。我們在山上舉行禮拜,與天上的天使一起唱 詩敬拜,多麼美好的時刻!

但是,上帝沒有接受這建議!從雲彩發出聲音,說:「這是我的兒子, 我所揀選的,你們要聽他。」上帝告訴門徒:不要胡思亂想,要聽他,不是 你們告訴耶穌要怎麼作。

2.山上的願景(Visions on the Mountain)

耶穌在山上變貌,摩西和以利亞出現,摩西領以色列百姓離開埃及,脫 離為奴的生活。在西乃山上領受上帝所賜律法(十誡),使以色列人跟上帝立 約,以色列成為上帝的百姓,耶和華成為以色列的上帝。所以,摩西在以色 列歷史中是釋放者,促成以色列人成為上帝的百姓。

以利亞是在第十世紀以色列王國分裂後,蒙召在北以色列作先知,在最 惡劣君王亞哈作王期間。亞哈引進巴力宗教,使耶和華宗教變成混合主義的 宗教,以色列人墮落、敗壞;但以利亞勇敢對抗,在迦密山上以利亞一個人 對抗四百個巴力祭司,把他們全消滅。所以,以利亞是在以色列背離上帝, 宗教腐敗時,作先知對抗邪惡與黑暗,為耶和華發出警告,呼求以色列百姓 歸向耶和華。

所以,摩西和以利亞出現在耶穌旁邊,要證實、確認耶穌來到世上所要 作的,就是要釋放人類脫離罪惡,得到拯救與自由,不再受罪惡的轄制。耶 穌「道成肉身」到世界要見證上帝的真理,引人歸向上帝。摩西和以利亞在 耶穌旁邊出現,向三位門徒宣示、確認耶穌在世上的工作。

3.從山上下來(Come Down from the Mountain)

雖然三位門徒不了解耶穌在山上變貌的意義,也認不出耶穌變貌顯示的 本質,祂是真神又是真人。他們想留在山上,沉醉於「山上的經驗」(moun- tain top experience)。但耶穌領他們下山,下山,耶穌繼續醫病、趕鬼、 講論上帝的道理。山下有很多工作,耶穌讓門徒知道,比「山上經驗」更重 要的,就是下山,在山下把山上的經驗表現出來,就是服事別人。即使曾經 經歷許多美好的屬靈經驗,最終是用來服事上帝,傳福音服事人。

簡單說,領人到教會受洗、敬拜神,認識神,成為基督徒,不是我們成 為上帝兒女最終的目的,是離開教會,出去為主作工,在生活上活出上帝要 我們做的事,為主見證我們與主的信心。這些是我們下山服事內容。每一次 主日禮拜,我們經歷與主同在的美好,但禮拜後,我們領受主的命令,去與 你的朋友建立關係。

不要忘記,我們是帶著榮耀的主基督的形象,有許多的 創意與可能,讓每一天過得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