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中壢教會

主任牧師 : 陳克安 |青年牧師: 洪以琳
電話:(03)422-4354 & (03)4222425 (03)427-1863 
網址:www.chunglipc.org 地址:桃園市中壢區中平路124號
傳真:(03)425-3291 
EMAIL: chungli.pc@msa.hinet.net

20200809 陳克安牧師 - 創造分享的生活

經文:哥林多後書8:1-15
題目:創造分享的生活

奉獻作為宣教事工及幫補教會的缺乏

哥林多後書第八章和第九章有一個特色,使徒保羅舉馬其頓教會的 見證來鼓勵哥林多教會。希望哥林多教會不要在這件救濟的工作上落後 了,以免屆時大家都會覺得既「難為情」又「慚愧」(九:4)。

為要推動這項救濟的工作,保羅讓外邦教會信徒明白:耶路撒冷教 會乃是所有教會之母親,所有的外邦教會都是「子」會。母親有困難 時,孩子出力協助乃天經地義。但保羅進一步提升到信仰層面,這就是 他說,「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2:5),想想看他給大家的恩典: 「他本來是富足的,卻為了你們的緣故使自己成為貧窮,目的是要你們 由於他的貧窮而成為富足。」(林後8:9)

保羅很在意彼此分享與幫助這個信仰特質,除了因為這是最容易表 明基督徒信仰見證外,另外是:希望可以拉近猶太基督徒與外邦基督徒 之間的距離,使猶太教會與外邦教會成為真正「合而為一」(以弗所2 :11—22)。

基督教信仰最大特質之一,就是當人體驗上帝恩典時,他心中會充 滿喜樂,這喜樂使他排除一切困難,投入更多生命的力量。保羅形容 馬其頓教會的信徒雖然貧困,但在捐助耶路撒冷教會的事工,是「竭盡 所能的,甚至超過了他們的力量」。要有這樣的舉動,必是因為有極大 信仰力量支撐,否則是不可能的。值得注意的是:馬其頓教會信徒這樣 的舉動,是出自「自願」,而不是勉強。他們向保羅「懇求」,讓他們 參與。如果貧困馬其頓地區教會信徒能這樣做,那麼,比他們更富裕、 更有信心、口才、知識、幫助別人的哥林多教會應該有更美好的見證才 對。這就是使徒保羅以馬其頓教會信徒的見證在鼓舞、激勵哥林多教會 的原因。

保羅鼓勵教會信徒在奉獻上努力付出,好讓耶路撒冷教會的缺乏得 以舒緩。我們可以學習幾個重要的教導:

一、我的存在,要成為別人的祝福

每個人都有影響力,只要與人有任何互動,你都在影響每個見到 你、感受到你或聽到你的人。問題不在你能不能,而是在於要發揮哪種 影響?今天,有人因你而得到幸福嗎?

聽說有公車司機在車上聽語言教學錄音帶,許多學生也跟著練習, 上班族也當複習。聽朋友說搭澎湖的公車到西台古堡,司機車上播放「 外婆的澎湖灣」讓他立刻愛上了澎湖......。每個人都有影響力,只要有 任何互動,你都在影響人。問題在於要發揮哪種影響?

問題一:我對別人造成什麼影響?

「我對別人造成什麼影響?」這是大家要經常反躬自省的。假設你 是創業或正在經營某事業,我希望你能好好思考下列問題:

  • 你的事業能幫大家解決什麼問題?
  • 你的產品或服務如何讓大家的生活變更美好?
  • 如果你的事業明天就結束營業,這個世界會有什麼損失?
  • 如果以一位基督徒的立場可以去思想的是,我的信仰生活是否能讓

別人感受到上帝的愛呢?

當你年紀老了,你讓孩子們看到一個充滿慈愛的老人,不只享受每 一天,還對未來充滿期待,或者,是個愛吐苦水、充滿無奈的人?我們 想創造怎樣的人生觀,讓他們學習和懷念呢?

問題二:你的存在,能成為別人的祝福嗎?

你的微笑,可讓人如沐春風;一句誠摯感激,可能讓人一輩子銘記 在心;你分享美好事物,那份美好才能在這個世上散播開來。別小看 你的影響力。有位重症病人在得知自己病情惡化,回到病房後並沒有大 哭,她竟然跟病友談笑風生。病房的護士便問她:「這種情況下,妳怎 麼還笑得出來?」她說:「微笑是我唯一能夠給予的東西了。」即使什 麼都沒有,你還是可以給出笑容。泰瑞莎修女說:「每個來到你面前的 人,總要讓他離去時,變得更好、更快樂。你要作上帝仁慈的活見證; 在你的面容裡有仁慈,在你的眼光裡有仁慈,在你的微笑裡有仁慈。」

有人因你活著而幸福嗎?你唯一要做的就是行動,讓自己成為影響 力中心──讓你的存在,成為別人的祝福。

二、創造一個分享的生活

這段經文體會保羅有一個期待的心情,期待信徒的信仰生活能表達 出分享的力量。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提到「會講人間各種話,甚 至於天使的話」,然後又說「有講道的才能,也能夠洞悉各種知識、各 種奧秘,甚至有堅強的信心能夠移山倒海」,或是有非常堅定的理念, 可以「把所有的財產都捐給人,甚至犧牲自己的身體被人焚燒。」(林 前13:1-3)

比較現在所讀哥林多後書第八章七節提到的「信心、口才、知識、 幫助別人的熱誠」等,就清楚哥林多教會確實是很有活力的一間教會。 因此,他會只想強調:用實際的行動將愛實踐出來。他要他們從耶穌基 督身上來學習「貧窮」。

A.分享的榜樣

耶穌基督「貧窮」嗎?約翰這樣描述耶穌基督:「宇宙被造以前, 道已經存在。道與上帝同在;道是上帝。在太初,道就與上帝同在。上 帝藉著他創造萬有;在整個創造中,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道就是 生命的根源,這生命把光賜給人類。」(約1:1-4)

又說:「道成為人,住在我們當中,充滿著恩典和真理。我們看見 了他的榮耀,這榮耀正是父親的獨子所當得的。」(約1:14)如果宇 宙的生命與耶穌基督有密切關係,那麼耶穌基督就是最富足的人,誰與 他相比呢?但在這富足、榮耀的光輝下,保羅告訴我們耶穌基督卑微自 己,親自來到人當中,以「僕人」樣式出現。他在寫給腓立比教會的書 信中,形容耶穌基督是從最高的上帝本質,自願降到卑微的僕人身份( 腓2:6—8)。

從極高自願下降卑微;從擁有萬有,卻放棄所擁有一切,成為「僕 人」,甚至「死在十字架上」,這就是耶穌基督留給我們的樣式。上帝 最美的是祂願意給,牠樂意分享自己給我們。自我降卑或放棄財富,最 好的詮釋就是分享你所擁有的。所以,願上帝賜福我們有分享的能力。

B.分享是一種的能力表達

我能分享,本身就是能力。我們分享甚麼?分享知識、分享心情、 分享故事和分享自己的觀點與看法,讓別人準確地接收到你給他們的知 識觀點方法。如果你的知識、觀點、思想、看法、心情,不願和別人分 享,他們就接收不到你的東西,那你即使再有也沒辦法帶給別人好處。

C.如何才能培養我們的分享能力呢?

1)要有分享的願望。分享應該是天生的,如果分享的願望得到支 持、鼓勵和引導,分享的願望就得以實現;如果早期的分享願望沒有得 到發展,可以練習練習再練習,漸漸做到想分享,有什麼就說什麼,從 而達到熟能生巧,出口成章。

2)享受分享的過程。諺語有云「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就是分享 給別人和自己帶來的價值。「共享經濟」本質也是基於分享,共享資 源,使資源價值最大化。樂於分享有趣又有意義,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 穫,不要吝惜你的想法、多餘資源、無私援助,你會得到更多: 得著分享的快樂

當你分享,看到人滿足眼神,看到人因你分享有新靈感,獲得精神 或物質的收穫,你會覺得很有成就感。凡有感恩之心的人,會給你發自 內心正面反饋,這種會帶來很多快樂。

自我提升

當人拿最好的與人分享,最有用的感悟、最新的知識、最有效的方 法、最好的物質等,會促使你把分享知識搞透,把最新方法掌握好,獲 取最好的物質等,幫助我們不斷提升自己,自己最好,才會有更多的東 西分享。如果在分享過程中,發現自己還沒有完全明白,東西不夠好, 一定會想法做更好。

良好人際關係

人與人的關係都在互動中變得更親密、更穩固,即便是相濡以沫的 夫妻,日久不溝通,還不如隔壁老王。分享是很好的溝通和互動方式, 能增加彼此了解,加強相互感情,能產生強大的磁場和吸引力。 不期而遇的回報

可能對你只是舉手之勞,但卻解人燃眉之急;無意中的想法,帶來 人生的轉變;你的信息,可能給人帶來巨大收益。持續分享,你也會是 被分享的受益者,這是一種「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回報模式,某一天 你會得到不期而遇卻價值巨大的回報。分享是人生的態度和生活模式, 帶來這社會資源良性互動、充分利用,有什麼理由拒絕呢?

三、創造你的價值,增加你成為祝福別人的能力 在成為別人的祝福前,必須考慮,有沒有能力的問題?能力愈高價 值也愈高。

鑽石是大自然饋送給人類的禮物,一塊做工精細的鑽石首飾,影響 價格因素很多,從設計到選材,從加工到最後產品,需要花費相當的人 力物力財力以及大量的時間,所以一塊重量一般、做工精細的鑽石價值 高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當價值成為一種人生的標準配備,擁有愈多價值,就比別人有更多 「競爭力」!如某夜市有一家賣「蝦仁羹」的小攤,生意非常好。營業 時間從中午到深夜,不論什麼時段,攤子周圍總站滿等著享受口福的客 人。有時去遲了,還因為食材賣光而提早收攤。幾年前它的「蝦仁羹」 一碗只要三十五元,現在已經漲到五十元。慕名而來的饕客,依然絡驛 不絕,沒有被它逐漸上漲的價錢嚇跑。

仔細分析大概有下列幾點:

1.味美料實在—料理食物「很好吃」就注定有超人氣了!從「好 吃」到「很好吃」,如同從A到A+就是本事。

2.產品差異化—和一般台灣夜市常賣的「肉羹」、「魷魚羹」、「 麵線」有所區隔,有它獨到配方,別人學不來。

3.正面的循環—生意愈好、食材新鮮;食材新鮮、生意愈好。同樣 的道理,愈多人來捧場,名號響亮;名號響亮,吸引更多人來捧場。

4.持續的堅持—品質好固然重要,還必須品質穩定。品質穩定,來 自持續堅持。不論工作人員心情好壞、也不管日期或時段、更不能分生 意好或不好,永遠端出熱騰騰的「蝦仁羹」,送到顧客面前。

5.顧客關係好—小小的攤販,也許談不上「顧客關係管理」,但忙 碌的老闆招呼客人動作快、眼光好,自己沒閒著、客人也沒有被冷落。 簡短的交談裡,有豐富的人情味。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的作者克雷頓.克里斯汀生教授認 為: 人生中最重要的,不是幫別人賺了多少錢,而是我們影響了多少 人的人生,我們讓多少人轉變成更好的人。 這個世界因為有了你的存 在,而創造出來的東西,就是你人生的價值。

四、一個願意創造貢獻的人,他價值感愈高

保羅的教會觀,就是有能力要去幫助軟弱的肢體。這是教會合一及 同為基督肢體的概念。所謂的教會是一體性的,整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1200多間教會是一體性的,新竹中會50多間教會是一體性的;中壢教會 全體信徒是一體性的。不能說我們只屬於自己的教會,其他的教會不屬 於我們的。假如有能力就要去關心與幫助軟弱的教會肢體。

有人說:「一個人要對社會有貢獻,讓別人肯定,他的人生才有價 值。」人對社會的貢獻越大,價值也就越高,這社會因多一個人而有了 進步與改善。創造貢獻是提昇自己價值的方式之一,在職場上,替公司 創造貢獻、在社會上,替社會創造貢獻,在人生裡,替他人創造貢獻。

我愈能幫助他人,我的價值愈高

生命的價值來自你能幫助人改善自己的人生,讓人因你的存在而變 得更好。在有限的生命中,盡最大的力量,幫助深陷貧困的人,如果 我們的生活比較好,那麼我們就有道德與義務,幫助那些需要我們幫助 的人。克雷頓.克里斯汀生教授說:「人生中最重要的,不是幫別人賺 了多少錢,而是我們影響了多少人的人生,我們讓多少人轉變成更好的 人。」當你幫助越多人,也正在讓你自己的人生變得更有價值。

無論你決定過一個什麼樣的人生,在你創造的人生故事裡,不要只 有你自己,而是盡可能幫助更多人,讓更多人因你的存在而變得更美 好,當你幫助越多人,你所創造的價值也就越高。

分享所知

彼得林區曾說:「假如我有一塊錢,把它給了你,那一塊錢就變成你 的,但假如我給你的是一種觀念,那我們兩人便同時擁有它了。」分享 知識也是創造價值的方式之一,若某人因為你分享的知識而變得更好, 你也創造了價值。 知識要有價值就必須分享,知識的價值可以簡單由以下公式來表 達:

K = (3I x PA)^S
(K:knowledge value,3I:Information、Idea、Intelligence, PA:People Activity,S:Sharing)

透過知識的分享,知識的價值以指數成長,分享知識的同時,你也 正在創造價值。

不斷行動

《人生的行銷企劃書》作者羅伯 麥克 傅立德指出:光是知道人生 目標還不夠,必須有勇氣行動,才能達成目標。光是有人生的使命還不 夠,你需要積極投入、啟動、出發。邁克 喬瑟夫說:「重點不是你買什 麼,而是你創造什麼;不是你得到什麼,而是你給予什麼;不是你的成 功,而是你的價值;不是你學到什麼,而是你傳授什麼。」

人不斷地創造自己的價值,創造價值來自於不斷的行動,不斷的行 動就是不斷的創造價值。無論創造貢獻、幫助他人、分享知識,這些都 有賴於積極行動,只有當你積極行動,才能不斷地創造價值。

有用的感覺,是令人肯定的 :「有用」,就是有意識地知覺自己沒 有白活。不但自己喜歡自己、看得起自己、在生活上有所發揮,同時也 感覺自己被人需要,甚至可以帶給別人一些無形或實質的用處。說白一 點:想辦法讓自己變得「有用」,也可以被別人充分「應用」,這就是 創造自己的價值。

很會說笑的人,選擇適當的時機和場合,講個笑話逗別人開心,他 是有用。另一種人,自認口才不好,但經常保持微笑,當遇到有人講笑 話給他聽的時候,他開懷大笑,熱烈鼓掌。也是有用的人。 價值,更重要的意義是:了解、並且滿足別人的需要。

一家航空公司的機長,每次執行任務起飛前,都主動查詢旅客名 單,挑選幾位乘客,個別寫張感謝卡給這幾位「幸運的乘客」,特別祝 福他們旅行愉快。使得這家航空公司的服務態度,傳為美談。

另一位超級市場的收銀員,喜歡「每日一思」這種具有勵志作用的 小句子,他將自己的「每日一思」輸入電腦,印成紙籤,放入客人的購 物袋中。後來,許多顧客都特別前來光顧,等在他櫃檯前結帳,生意好 到大排長龍的地步。

這說明了「價值」在這個時代的意義。專注於發揮自己長才之餘, 如果也能夠同時關心別人,快樂必然加倍回報。我相信,若想要真正 能印證自己價值、並且讓自己的人生不斷增值,唯有把自己的價值貢獻 在別人需要的地方。這並非崇高的理想,而是讓自己獲得真正快樂的秘 訣。